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禁卫军 > 第296章 关于口径的问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天后,禁卫军与德军总参谋部的会谈,在柏林军事学院的会议室举行。

这次的会谈,相当于四月份军事合作会谈的继续,对合作细节进一步磋商。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签了合作协议,也不代表就能立即执行,后续的沟通就像跑一场全程马拉松一样。

面对眼前这些四十多、五十多、六十多的老家伙,27岁的宁远显然会被对方轻松拿捏。相比戈辉谈判时的从容,宁远的确稚嫩了很多。宁远也深知自己经验不足,于是叫来王招辉做自己的副手,打虎亲兄弟嘛!

对于此次会谈,宁远和王招辉是有预案的,知道说不过那些老家伙,所以自己就要严守底线。听不懂的,有疑问的,不能确定的,都需要暂时放下,推到下一次会谈。当然,来而不往非礼也,他们也给德方设置了高难度的问题,相信德方肯定也不能立即做决定。

于是,这次会谈就变得有意思了,有很多问题被宁远暂时搁置,推到下一次会谈。宁远提出的议案,同样也超出了毛奇总长的权限,被毛奇暂时搁置,下次再谈。去掉了很多搁置议题之后,能谈的议题就只剩下屈指几个了,而且是很容易做决定的,结果上午才过去一大半,计划一整天的会谈基本就该结束了。

“要不……今天就先到这里?”宁远提议道:“关于暂时搁置的议题,我们回去商议一下,争取明天或者后天给出我们的方案。”

“不,既然有时间,不如先谈一谈关于步枪口径的问题吧!”毛奇总长提议道:“你们在奥斯曼和意大利,都谈成了口径统一协议,我想,你来到德国,关于步枪口径问题,肯定也是有想法的,我说的对吧!”

宁远重重点头,说道:“关于口径问题,总长阁下是怎么看的?”

“我先听听你的想法”毛奇总长说道:“德国不是奥斯曼和意大利,你的那些想法,在德国可能不合适。”

宁远坦言道:“关于步枪口径统一的问题,本来计划留在最后再谈,成就成,不成就拉倒,成了更好,不成我们也不吃亏。用我们清国人的话说……”宁远扭头问王招辉:“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用德国怎么说?”

额?呵呵……王招辉笑了,于是用德语,为在座的德方谈判代表,翻译了一遍“有枣没枣打一杆子”,他翻译的是字面意思,能不能听懂就是德国人的事儿了。

宁远进一步解释:“就是稍带而过,随手为之,就是一步闲棋。”这几句德语,对宁远来说,还是能正常驾驭的。

毛奇听后,又与坐在左右的总参同仁交流眼神,他也没想到,对面的两个27岁是这样的想法,于是说道:“几天前,毛瑟兵工厂刚刚完成了7.92毫米FA-1903-c和FA-26-J的试制工作。我们计划先对比禁卫军6.4毫米口径与德军7.92毫米口径的射击效果,然后再讨论口径的问题。”

“我觉得这样很好,用事实说话,如果6.4毫米真的不行,我也不用再多费唇舌。”宁远先是赞同毛奇的说法,然后砸出一记重锤:“其实,统一步枪口径,是我们总司令的想法。他认为,未来十年内,老欧洲的矛盾很有可能会激化,积攒了几十年的矛盾,来一个总爆发,很有可能会发展成跨大洲的战争。”

听到跨大洲的战争,在座的德方代表,包括毛奇在内,都十分震惊,但他们并未立即反驳。

宁远继续:“子弹是轻武器的粮食,一定程度上的口径统一,能极大的减轻后勤的压力。盟友在支援武器弹药的时候,也会方便很多,毕竟大家的轻武器口径是统一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战争潜力。”

“你在预言战争?而且还是跨大洲的战争?”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坐在谈判桌最边上的鲁登道夫直接站起来,大声说道:“如果是小规模的冲突,我们还可以理解,你们居然敢放言跨大洲的战争,简单是天方夜谈。”

目前,鲁登道夫任职于德军总参谋部,负责训练和动员的第二处(不是处长),如果不是因为他三次去过朝阳,与戈辉颇有来往,私下里还有书信往来,以他中下等的阶级出身,是没资格列席谈判的。

鲁登道夫冒失的发言,换来了毛奇总长的轻咳一声。让你来列席已经是抬举你了,居然还敢冒冒然的发声,谁给你的勇气呢?是梁静茹吗?

轻咳一声,警告之后,毛奇说道:“口径统一,我也认为非常好,但我不认为你们的6.4毫米口径(0.2寸),就优于我们的7.92毫米口径。我们的7.92毫米口径子弹,有更远的射程,更优秀的弹道性能,更大的杀伤力,能在更远的距离杀伤敌人。”想了一下,又补充道:“你要明白,子弹就是用来杀人的。”

“总长说的没错,子弹就是用来杀人的,能在更远的距离杀伤敌人,当然非常好。”宁远先是肯定了毛奇的话,然后说道:“但有一点,在没有光学瞄具的情况下,四到五百米,已经是普通士兵肉眼可以观察到的极限了。在这个极限距离,肉眼能观察到的目标,非常非常小,命中目标完全靠运气,或者长年累月的射击经验。普通士并不是每天都练习射击,无法依靠经验射中四五百米的目标,所以说,过远的射程其实意义不大。”

见毛奇总长在皱眉沉思,没有立即开口反驳,宁远追加补充:“当然,加装了光学瞄具,专门用于射击更远目标的步枪除外。我们禁卫军叫狙击步枪,专门用于射杀普通步枪射程以外的高价值目标,使用9毫米x70毫米(0.3寸x2.2寸,这里的0.3寸和2.2寸都是取整数,抹掉了零头。)的专用狙击步枪弹,有效射程达到1600米。”

“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我们先放下射程不谈,可有一个问题,还是无法回避。”毛奇总长轻轻点头,认可了宁远的说辞,然后说道:“那就是成本,改变口径,需要承受巨大的代价。先前生产的所有步枪和子弹都将不能沿用,准备的可更换零件也将报废,这不是更换一个团或者一个师的轻武器,是整个德军,其代价让我们不能承受。”

“奥斯曼帝国、意大利,他们都做出了决定,向6.4毫米口径统一。”宁远一脸淡然地说道:“任何改变都不容易,特别是站在抉择的十字路口,需要足够的远见和勇气,以及对国家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思考。”

毛奇看着坐在正对面,仅仅27岁的宁远,耸着肩头笑了:“年轻人,你在质疑我缺乏远见和勇气是吗?”质问之后,又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奥斯曼帝国、意大利,都还没有形成完备的军事工业,他们还没有真正确定步枪口径,他们那是改变吗?他们那是借你们给的机会,正式确定,他们的代价很小。”

“总长误会啦!”宁远立即道歉,认真地说道:“学生不是这个意思。”宁远先自谦为学生,然后继续道:“我也不认为6.4毫米口径就完全优于7.92毫米口径。也不否认,德军改变轻武器口径,所面临的巨大代价。”

坐在对面的毛奇总长和列席的其他谈判代表,微微点头,接受了宁远的道歉。其实,就是不接受,也不可能在谈判桌上争吵,毕竟双方不是敌对关系,是接近盟友的关系。

宁远继续道:“但是,我们正处在由栓动步枪向半自动步枪过渡的时代,以后极有可能会出现射速更快的步枪,或许就是自动步枪,只需要抠动一次扳机,就能打光弹匣里的所有子弹。不管列位信不信,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一切皆有可能。从火绳枪到燧发枪,再到栓动步枪,以及现在的半自动步枪,这些都是最好的例证。”

“你说的很对,确实如此。”毛奇点头承认宁远说的很对,但他还是不能接受:“但过于遥远的事情,现在还看不见,把现在过好,才是我们最应该考虑的,毕竟我们活在当下。”

宁远继续道:“7.92毫米x57毫米口径的毛瑟步枪弹,作为全威力步枪弹,它拥有优异的弹道性能和恐怖的杀伤力,在栓动步枪时代,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步枪子弹。哪怕是进入到半自动步枪时代,7.92毫米x57毫米口径的毛瑟步枪弹,依然是非常优秀的。”宁远肯定了7.92毫米口径子弹的优秀,因为这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毛奇等人再次点头,有几人脸上还露出了笑容,好听的话,谁都爱听。

宁远在这时,开始转折:“优秀的人不一定永远优秀,7.92毫米x57毫米口径的毛瑟步枪弹也是一样。”宁远马上道谦:“请原谅我这样说。”然后立即解释道:“7.92毫米x57毫米口径的毛瑟步枪弹,作为全威力步枪弹,过高的膛压,也代表着过大的后座力。在栓动步枪时代,每射击一次,拉动一次枪栓,重新瞄准目标,对射击精度的影响,不是很大,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因为通过训练可以弥补。”

在座的德方代表,轻轻点头,表示认可。

宁远继续:“进入到半自动步枪时代,只需要拉动一次枪栓,就可以连续射击多次,FA-1903-c可以射击20次,连续扣动扳机时,过大的后座力是影响射击精度的,当然,通过加强训练,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的。”

在座的德方代表,再次轻轻点头,然后继续听宁远的下文。

宁远继续:“半自动步枪时代的子弹消耗,是栓动步枪时代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只要弹匣里的子弹够多,就可以一直扣动扳机。20发的弹匣,要比12发的桥夹,有更高的火力持续性,减少的换弹时间,就是增加的子弹消耗速度。”

在座的德方代表,包括毛奇总长在内,都迟疑了一会儿,最后还是点头认可了。

宁远直接把问题甩给对面的德方代表:“那么,我出一道数学题,请列位计算一下,全面半自动化后的德军,应该准备多少亿发子弹?假设未来十年内爆发跨大洲规模的战争,为此,德军要准备多少亿发子弹?”

这是数学题吗?是,也不是,因为军事需要不是数学,每一个决定都和数学无关。

这是抉择吗?是,也不是,因为这超出了问题本身,这不是“做决定”这么简单的问题。

“我想知道,这和6.4毫米(0.2寸)口径有什么关系呢?”毛奇问道:“难道说德军全部换成6.4毫米口径,就能少消耗子弹了吗?就能少准备子弹了吗?”

宁远解释道:“我想说的是,为了应对未来极有可能会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德军需要准备天量的子弹。当然,换成6.4毫米口径也是一样,没有变化。但是……”宁远特别强调道:“我是说但是……更遥远的未来呢?”

“更遥远的未来?”毛奇笑问:“你说说有多远?我们活在现在,我们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宁远喟然一笑,然后坦言道:“我也不知道有多远,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也可能是五十年八十年,我无法预见未来,我也是肉身凡胎。”

毛奇皱眉,但他并未开口,因为他知道,宁远肯定还有后话。

宁远继续道:“半自动步枪之后,肯定是射速更高的步枪,我们姑且叫它自动步枪或者全自动步枪,只需要抠动一次扳机,就能打光弹匣里的所有子弹。我相信,当时代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肯定会出现的。那么,7.92毫米x57毫米口径的毛瑟步枪弹,还能胜任这样的步枪吗?请列位想象一下,高速射击带来的过大后座力,普通士兵还能够稳定持枪射击吗?哪怕是加强训练后的特种兵,也不一定能习惯这样的步枪。”

“你们的6.4毫米x42毫米农场步枪弹就能够胜任吗?”一直未开口说话的参谋副长蒂姆-金特尔,终于忍不住开口了:“现在还没有那个什么……全自动步枪,你是怎么知道的?6.4毫米x42毫米农场步枪弹能行。”声音里充满了质问的腔调。

(参谋副长蒂姆-金特尔,实在查不到具体的名称,于是随便找一个名字代替,诚谅。)

“我们现在谈论的是非常严肃的问题,对我们德国来说,改变步枪口径,是巨大的抉择,说起来简单,下决定也不难,但代价是不能承受的。”总参谋部第二处处长托尼-克罗斯发言道:“请不要告诉我,这只是你的猜测。”其实在他心里,他认为这就是宁远的猜测,所以说的很不客气。

(总参谋部第二处处长托尼-克罗斯,同样查不到这个人,只能找一个名字代替了,请谅哈。)

宁远强调:“我没有说6.4毫米x42毫米农场步枪弹就能够胜任,但作为中威力小口径步枪弹,相比全威力的7.92毫米x57毫米毛瑟步枪弹,它膛压更小,后座力更小,初速更高,500米内,有极高的射击精度,杀伤力也不比毛瑟步枪弹差太多。”

“其实我真正要说的是……”宁远稍稍提高音量,强调道:“未来,普及自动化步枪是必然,换句话说,全威力的7.92毫米x57毫米毛瑟步枪弹,在未来的全自动步枪时代,是没有市场的。小口径化、枪族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军事科技发展的必然。既然我们已经预见了未来,早晚都要改变的事情,为什么不提前改变呢?”

在座的德方代表全体凝神思考,不得不说,对面的27岁说的有道理,有一定的道理,越琢磨越觉得是这么一回事。

见对面无人反驳,宁远再给对方出题:“还是一道数学题,我想请问,现在改变口径和将来改变口径,哪个代价更高?想象一下,为了普及半自动步枪,德国要多生产多少子弹,至少是现在栓动步枪时代的几倍,假设真的发生了跨大洲规模的战争,需要的子弹会更多。未来有一天,决定改变口径时,需要付出的代价,不敢想象。”

在座的德方代表里,有人已经在默默点头了,因为这道数学题并不高深,小学生多想一会儿,也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问题是,正确的就真的正确吗?因为这根本就不是数学题,改变口径,也不是在做数学题。

“我这样说,在战场上,子弹多多益善,小口径化的子弹,更短更轻,普通士兵能携带更多的子弹,能坚持的更久,能杀伤更多的敌人。”宁远继续道:“另外,小口径化的子弹,膛压更小,后座力也更小,更容易提高普通士兵的射击成绩,变相的减少了训练成本,也包括时间成本。”

总参谋部第二处,主要负责训练和动员,处长托尼-克罗斯对训练是非常了解的。听完宁远的解释后,问道:“那你觉得6.4毫米(0.2寸)就是最优的口径了吗?有没有可能,还可以口径更小,有更小的膛压,更小的后座力,普通士兵会有更稳定的射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