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松鹤楼由蜀商许安邦投资修建,建筑风格融合了北地的粗犷与蜀地的精巧,飞檐斗拱气势恢宏,雕梁画栋精美绝伦,楼内窗明几净,桌椅皆是上好的红木打造。

酒楼请来江南名厨掌勺,既能做出北地的烤全羊、炖牛肉,也能烹制江南的清蒸鱼、东坡肉,是营州城内商客、官员聚会的首选之地。

此时的松鹤楼已被提前清场,伙计们正忙着布置包厢,准备迎接贵客的到来。

蜀商许安邦得知谭威要在松鹤楼招待图尔特部长老,特意亲自督办筹备事宜。

他不仅预留了楼内最雅致的 “听松阁” 包厢,该包厢正对营州城景,窗棂雕着松鹤延年图案,内设一张可容十二人的红木圆桌,桌上摆放着青瓷餐具与新鲜瓜果,还下令暂停接待所有外客,让伙计们里里外外打扫得一尘不染,确保宴会万无一失。

除了于翠山三人,赵岩、江宏业两位圭圣军核心将领也应邀赴宴,两人提前抵达松鹤楼,与许安邦寒暄着等候谭威与客人。

不多时,营州城内传来清脆的齿轮钟声,这是谭威引入西洋技术打造的钟楼发出的声响,每日定时准时敲响,由专人核对时辰。

钟声刚落,街道上便响起阵阵喧闹,于翠山与吕杭透过松鹤楼窗户望去,只见城内百姓们手持各式各样的食物,有热气腾腾的馒头、香气扑鼻的肉饼、装满炖肉的瓦罐,成群结队地朝着新营训练场方向走去,脸上满是热情的笑容。

于翠山心中一暖,转头对谭威说道:“都督有心了,这般劳军场景,老夫许久未曾见过。”

吕杭也收起了先前的冷淡,微微点头,显然也感受到了这份沉甸甸的诚意。

待众人入席坐定,江宏业拍了拍手,两名身着汉服的女子抱着琵琶与古筝走了进来,对着众人行礼后落座。

江宏业说道:“今日为两位贵客接风,先请欣赏一曲《春江花月夜》。”

琴弦拨动,悠扬婉转的旋律缓缓流淌,如月光洒在春江之上,静谧而美好。

于翠山虽听不懂中原乐曲的深意,却也被那柔和的曲调吸引,微微颔首沉浸其中。

一曲终了,江宏业又道:“接下来这首,是都督特意为图尔特部改编的《图尔特之歌》。”

女子们调整琴弦,随即唱起了改编自后世《七子之歌》的旋律。

起初,于翠山与吕杭觉得曲调怪异,与草原歌曲的高亢激昂截然不同,歌词也显得直白粗陋,心中不免有些疑惑。

但随着 “你可知图特,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的歌词开始吟唱,旋律渐渐深入人心,两人眼中的疑惑渐渐被触动取代,那歌词中对故土的眷恋、对家园的深情,正是他们心中最真切的感受。

唱到最后一遍时,吕杭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顺着脸颊滑落,他想起被满清侵占的家园,想起战死的族人,想起漂泊无依的日子,心中的悲痛与思念在歌声中彻底爆发。

于翠山也红了眼眶,握着酒杯的手微微颤抖,强忍着才没让泪水落下。

歌声结束许久,包厢内仍一片寂静,只剩下两人压抑的呼吸声。

谭威亲自为于翠山与吕杭斟满酒,真心夸赞道:“于长老,吕兄,我听闻图尔特部在桃山谷开办义学,还修建了桃花书院,让族中子弟学习汉字与中原典籍。在这孤悬胡地的艰难处境中,仍能坚守文化传统,不失华夏根脉,实在了不起!”

这番话恰好说到了于翠山的心坎里,他激动地说道:“都督能知晓此事,足见对我图尔特部的重视!我部虽在草原,却从未忘记自己是华夏儿女,这份传统,绝不能丢!”

吕杭也举杯说道:“都督真知灼见,我吕杭先前多有冒犯,还望海涵!这杯酒,我敬都督!”

说罢一饮而尽,席间的气氛彻底变得融洽起来。

酒过三巡,谭威放下酒杯,看向于翠山提议道:“长老,桃花书院的先生们学识渊博,我想请贵部派教师到圭圣军华龙讲武堂任教,既能让中原子弟了解草原文化,也能让图尔特部的学问在军中传播,不知您意下如何?”

于翠山闻言大喜,他正愁族中人才缺乏施展平台,连忙应道:“都督此提议甚好!我这就让三子于清带领十名书院先生前往,定不辜负都督所托!”

于清坐在一旁,眼中瞬间亮起光芒,挺直了身子,显然对这个任务充满期待。

谭威见状,进一步说道:“不仅如此,我还想从图尔特部选拔优秀子弟,一部分送入圭圣军担任各级军官,一部分安排到营州等地任地方官,熟悉中原政务;若是有愿参加科举的,我也可给予身份保送到京城应试,让他们有机会在朝堂施展抱负。”

这番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让于翠山三人都愣住了,这意味着图尔特部的人才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不再局限于狭小的桃山谷。

坐在对面的赵岩心中了然,暗自佩服谭威的老谋深算,此举看似是为图尔特部培养人才,实则是将其精英纳入圭圣军体系,这些人日后无论是在军中任职还是入朝为官,都会因这份知遇之恩成为谭威派系的中坚力量,潜移默化中便加深了两族的羁绊。

他端起酒杯掩饰嘴角的笑意,心中愈发坚定了追随谭威的决心。

于清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焦灼,连忙追问:“都督,那选拔子弟有什么条件?何时可以开始?”

谭威笑着答道:“只要是品行端正、有学识或有勇力者均可报名,下月便在桃山谷设立选拔点,由赵岩将军亲自负责。”

江宏业也从旁附和道:“于公子放心,我部定会公平公正选拔,绝不让有才之士埋没。”

于清激动得连连点头,恨不得立刻回到桃山谷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族人。

吕杭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最后一丝芥蒂也烟消云散。

他站起身,对着谭威深鞠一躬:“都督深明大义,为我图尔特部着想至此,吕杭先前多有误解,今日特向都督赔罪!羟县之战我部损失,实为齐尔朗暗中勾结敌军所致,与圭圣军无关,此前是我错怪了都督!”

谭威连忙扶起他:“吕兄言重了,两军协同作战难免有误会,如今解开便好。”

两人相视一笑,过往的隔阂彻底烟消云散。

宴席结束后,众人起身下楼。

走到大堂时,谭威看到等候在一旁的蜀商许安邦,便招手让他过来,向于翠山介绍道:“长老,这位是许安邦许老板,营州最大的商户之一,日后图尔特部所需的盐、药材及其他物资,都可与许老板对接,他会按最优惠的价格供应。”

许安邦连忙拱手行礼:“于长老放心,在下定会竭诚为图尔特部服务。”

于翠山连声道谢,心中对谭威的安排愈发感激。

谭威看着两人相谈甚欢,眼中闪过一丝深意,与许安邦的对接,不仅是为图尔特部解决物资问题,更是为日后布局南方商界埋下伏笔,为圭圣军积累更多的经济力量。

许安邦与于翠山握手寒暄时,盯着对方的面容仔细打量,忽然面露惊色,试探着问道:“于长老。。。您二十年前是否在银州做过货物转运生意?”

于翠山一愣,随即也认出了许安邦,失声说道:“你是当年银州货栈的那个小伙计许二?”

两人相视大笑,满座皆惊。

许安邦感慨道:“没想到二十年后竟能在此重逢!当年您给东南蒙古诸部运货,我在分部货栈当伙计,咱们还一起合作过几笔生意,甚至在回程路上联手击退过马贼,那段日子我至今记得!”

于翠山也连连点头,眼中满是回忆:“是啊,那时候你才十几岁,却机灵得很,帮我避开了不少商路风险。后来我部落与周边部族爆发冲突,无奈之下只能臣服察哈尔部,为他们转运漠南诸部的货物,并非我本意。再后来满清崛起,漠南草原大乱,商路断绝,我们也就失去了联系。”

许安邦闻言点头表示理解:“乱世之中身不由己,长老能坚守本心已属不易。今日重逢是天大的缘分,改日定要请长老到酒楼,咱们好好叙叙旧。”

谭威见状笑着插话:“许老板可要拿出珍藏的女儿红招待长老,这酒配老友重逢再合适不过。”

许安邦连忙应道:“都督放心,我那酒窖里还藏着几坛十年陈的女儿红,就等着这样的好日子开封!”

于翠山拱手谢过,三人又寒暄几句,许安邦便识趣地先行告退,留给众人更多交流空间。

随后谭威提议:“长老一路劳顿,我已在城西安排了一处清雅小院,院内种满花草,安静舒适,您就先住那里歇息吧。”

于翠山却摆了摆手,坚持道:“多谢都督美意,但我图尔特部军士向来与士兵同宿,我身为长老,更应以身作则,就住新营训练场的军营吧,这样也能随时照看部下。”

谭威清楚的明白草原部族的传统,不再勉强,转头对江宏业说道:“那便有劳江将军陪同长老前往军营,务必安排好食宿。”

江宏业应声领命,带着于翠山三人向训练场而去。

谭威则带着文强、刘硕返回府中,此时天色已近黄昏,府衙内灯笼渐次亮起。

刚走进内院,管家便上前禀报:“都督,杜先生与一位姓张的先生已在书房等候多时了。”

谭威心中一动,加快脚步走向书房。

推开门,只见杜风正与一名身着青布长衫的男子相对而坐,那男子面容清瘦,眼神锐利,正是张起灵。

两人见谭威进来,连忙起身行礼。

杜风正率先开口,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都督,事情成了。”

谭威走到主位坐下,示意两人落座,沉声道:“详细说说。”

杜风正没有多言,转头对张起灵说道:“张兄,把东西拿出来吧。”

张起灵点点头,俯身将脚边一个巴掌大的竹编盒子抱到桌上,盒子用细麻绳捆着,外面还盖着一块深蓝色的棉布。

他抬手解开麻绳,掀开棉布,露出了竹编盒子的盖子,动作缓慢而郑重,仿佛里面装着极为重要的东西。

谭威目光紧紧盯着盒子,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审视。

张起灵缓缓打开竹编盒子,里面铺着一层暗色绒布,两张造型古朴的弩弓静静躺在其上,正是失传已久的诸葛连弩。

弩身由深色硬木制成,虽历经岁月侵蚀,仍泛着温润的光泽,机括处的铜件虽有锈迹,却依稀可见当年的精巧工艺。

杜风正上前介绍道:“都督,这便是按您此前嘱托,派张兄前往川地寻访所得。张兄在盗墓一行素有‘坟蝎子’‘地藏王’之称,寻墓掘宝的本事天下少有,这两张连弩正是从一座三国时期的古墓中小心取出的。”

谭威站起身,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张连弩,指尖拂过弩身的纹路,眼中满是赞叹:“看这木材的包浆与墓室残留的土锈,确实是古墓出土的真品。诸葛连弩‘一弩十矢俱发’的威名流传千年,今日终于得见实物!”

他转头看向张起灵,由衷夸赞道:“张兄好本领,川地古墓众多,环境复杂,能从其中完好取出这两张连弩,绝非易事!”

张起灵拱手道:“都督过奖,不过是些吃饭的本事罢了。”

谭威放下连弩问道:“此次寻得宝物,张兄想要什么赏赐?金银绸缎或是田产宅邸,尽管开口。”

张起灵却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激动:“小人不愿要这些身外之物,只求能在圭圣军中立功当兵,凭本事博一个前程!”

谭威闻言眼前一亮,此人有勇有谋,又不贪财,正是可用之材。

他当即拍板:“好!便按一等技术革新为你记功,让杜先生安排职务。”

杜风正立刻应道:“属下这就升张兄为军情营队长,负责军中特殊物资的寻访与探查,正好发挥你的专长。”

张起灵大喜过望,连忙跪地行礼:“谢都督栽培!属下定当肝脑涂地,为圭圣军效力!”

谭威笑着将他扶起:“不必多礼,以后你便是圭圣军的‘摸金校尉’,好好干,日后定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张起灵连声应是,眼中满是感激与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