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声客气疏离的 “先生”,像一把冰冷的钥匙,再次打开了穆莱心中隐藏的委屈与不安,让她心生寒意。

她垂下眼眸,将眼底的苦闷与失落悄悄藏起,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衣角,嘴上却依旧温柔地应和着谭威的话,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谭威将她细微的反应看在眼里,心中泛起一阵无奈。

他何尝不知穆莱因身份之别而难过,可大明礼法森严,他身为圭圣军都督,一举一动都关乎军纪与体面,实在无法逾越规矩。

他只能假装未曾察觉她的异样,偶尔找些中原风俗的趣事与她闲聊,试图转移她的注意力,从端午赛龙舟的热闹,到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温馨,再到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的喜庆,穆莱静静听着,偶尔露出笑容,只是那笑容里总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勉强。

当晚穆莱躺在床上,身旁的谭威早已熟睡,均匀的呼吸声在寂静的屋内响起。

可她却毫无睡意,睁着眼睛望着帐顶,脑海中反复回荡着谭威称父亲为 “先生” 的声音,以及自己小妾身份的现实。

她翻来覆去,心中的委屈如潮水般涌来,泪水无声地浸湿了枕巾,就这样睁着眼睛直到天亮,一夜未眠。

次日天刚蒙蒙亮,谭威便按例起身晨练。

府衙后院的练兵场上,将士们早已列队完毕,整齐的脚步声与呼喝声此起彼伏。

文强正被刘硕按在地上压腿,他平日里疏于锻炼,此刻疼得龇牙咧嘴,额头上满是冷汗,嘴里不停求饶:“刘大哥,轻点轻点,我快断了!”

刘硕却不为所动,严肃地说道:“文参谋,都督说了,文职人员也要加强锻炼,不然怎么跟上军队的节奏?再坚持一会儿!”

谭威走过来,看到文强痛苦的模样,笑着解围:“行了刘硕,放过他吧,文强还要处理府中事务,别真给压伤了。”

刘硕闻言,才松开手,文强如蒙大赦,瘫坐在地上大口喘气,揉着酸痛的腿抱怨道:“都督,您可算救了我了,这压腿比处理公文还累!”

谭威拍了拍他的肩膀:“起来活动活动,有件事要你去办。”

文强连忙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都督请吩咐。”

谭威说道:“图尔特部长老于翠山八月十八日会到营州,商议合作事宜。我决定带五百亲卫出城迎接,一是显我圭圣军的诚意,二是近来总在府中,也想趁机出城活动活动筋骨。”

文强闻言,略一思索劝道:“都督,不如等侦骑探明长老的具体行程再去迎接?这样更稳妥些。”

谭威摇摇头:“不必,城外近期无胡骑威胁,提前出城迎接,更能体现我们的重视。”

见谭威主意已定,文强便不再劝阻,连忙应道:“属下这就去通知亲卫营!”

他快步跑向亲卫营驻地,高声传达谭威的命令。

亲卫营将士训练有素,接到命令后迅速集结,穿戴铠甲、检查武器、牵出马匹,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不到一个时辰,五百名亲卫便已整装待发,个个精神抖擞,手持长矛、腰佩腰刀,跨坐在骏马上。

谭威翻身上马,一声令下:“出发!”

队伍便浩浩荡荡地从北门出发,扬起阵阵尘土,直奔羟县方向而去,晨光洒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谭威率领五百亲卫队出城,胯下战马皆是精心挑选的若尔盖马,这类马匹身形健硕,耐力极佳,是漠南草原与中原交界地带难得的良驹。

队伍行进时并未展开象征都督身份的帅旗,只飘扬着十余面中型军旗,最中间圭圣军的五色旗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亲卫营校尉蔡狗剩拍马来到谭威身侧,高声说道:“都督,您是全军统帅,理应一马当先,让图尔特部看看咱们圭圣军的气势!”

谭威微微点头,双腿轻夹马腹,率领队伍沿着官道稳步前行,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发出整齐的 “嗒嗒” 声。

出城约十里,前方尘土飞扬,一名侦骑策马疾驰而来,到谭威面前翻身下马,单膝跪地禀报:“都督!图尔特部长老于翠山的队伍已距此仅三里,正向我方赶来!”

谭威目光一凝抬手道:“知道了,继续探查!”

侦骑应声上马离去。

谭威随即对蔡狗剩下令:“竖帅旗!”

蔡狗剩高声应和,身后两名亲卫迅速展开一面巨大的帅旗,红色旗面中央绣着金色的猛虎图案,随风猎猎作响,瞬间彰显出圭圣军都督的威严。

五百亲卫见帅旗升起,精神愈发振奋,队列也愈发整齐。

约一个时辰后,远处地平线上出现一队骑兵的身影,随着距离拉近,能看清为首三人,中间是须发皆白、身着儒服的于翠山,左侧是面色沉静的吕杭,右侧是年轻气盛的于清,三人率领着数百名图尔特部骑兵,浩浩荡荡地抵达。

于翠山看到谭威亲率大军迎接,连忙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前,对着谭威拱手道:“都督亲自出城相迎,实在折煞老夫!图尔特部何德何能,受此礼遇!”

他话音刚落,身旁的三子于清便凑上前来,压低声音提醒道:“父亲,中原人狡猾多端,谭威这般殷勤,说不定有什么阴谋,咱们可要多加防备!”

于翠山闻言,脸色一沉,厉声斥责道:“休得胡言!谭都督是顶天立地的英雄,羟县一战赦我图尔特部于危难,岂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于清被父亲训得满脸通红,却仍不服气地抿了抿嘴,退到一旁不再说话。

另一侧的吕杭则死死盯着谭威,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曾是另一族的首领代表,部下在羟县大战中被圭圣军误判为敌军,全军覆灭,虽然后来谭威给予了赔偿,但心中对谭威始终存有芥蒂,此刻眼神中满是戒备与敌意。

谭威将三人的互动看在眼里,心中了然,却并未表露分毫,只是面带微笑,对着于翠山拱手回礼。

待于翠山、吕杭、于清三人走到阵前,谭威缓缓抬起右手,做出一个手势。

五百亲卫见状,动作整齐划一地翻身下马,左手挽住马缰,右手按在腰刀刀柄上,肃立在战马左侧,整个过程寂静无声,却透着一股令人敬畏的军纪严明。

于翠山看到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惊叹,圭圣军的军纪竟如此严明,难怪能在羟县大败八旗军。

吕杭与于清也被这股气势震慑,于清眼中的轻视渐渐褪去,吕杭的脸色也稍稍缓和,心中暗叹谭威治军果然名不虚传。

寒暄过后,两军合并一处,向营州城进发。

谭威骑马走在队伍前方,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图尔特部骑兵,他们虽装备精良,却不知实战水准如何。

为了试探一番,谭威突然对身旁的蔡狗剩下令:“亲卫队,纵奔而行!”

蔡狗剩高声应道:“得令!”

随即挥动马鞭,五百亲卫如同离弦之箭般纵马向前冲去,马蹄扬起阵阵尘土,气势如虹。

于翠山见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对身后的图尔特骑兵喝道:“兄弟们,跟上去!别让圭圣军的弟兄们看轻了咱们!”

图尔特部骑兵素来以骑术精湛为荣,听闻号令,纷纷催动战马紧追不舍。

两支部队在官道上展开了一场无声的较量,马蹄声、呼喝声交织在一起,尘土漫天飞扬。

可惜因距离营州已近,路程较短,没多久便看到了城门的影子,这场比拼最终未能分出胜负,但图尔特骑兵的骑术与耐力,也让谭威暗自点头认可。

进城后图尔特军按照安排,暂驻在新营训练场。

许多图尔特军士毕生从未见过如此规模的大城,刚踏入营州城门,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目瞪口呆,营州城的道路皆是按照谭威参与设计的图纸修建,宽阔平整,纵横交错,两旁还挖有排水沟渠,布局科学合理。

道路两侧商铺林立,绸缎庄、粮食铺、铁匠铺、药材行等应有尽有,橱窗里的货物琳琅满目,摆放得整整齐齐。

街上行人往来如梭,有挑着担子的小贩,有牵着骆驼的西域商人,还有穿着校服的学童,整个城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一名年轻的图尔特军士忍不住拉住身旁的同伴,指着远处高耸的钟楼惊叹道:“你看那楼好高!还有街上这些商铺,咱们桃山谷里连见都见不到!”

另一名军士也连连点头,眼中满是羡慕:“听说这些都是谭都督来了之后才建成的,难怪于长老说要跟圭圣军联合,要是咱们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就好了!”

军士们的议论声传入于翠山耳中,他望着眼前繁华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图尔特部的大本营桃山谷,地处偏僻之地,因满清与蒙古部落的阻隔,对外联系十分困难,仅靠两条崎岖狭窄的秘道与外界相通。

这导致谷中物资极度匮乏,盐巴、药材等必需品常常断供,军士们生病时只能靠草药偏方治疗,百姓们也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正是这种艰难的处境,让于翠山下定决心与谭威联合,只有借助圭圣军的力量,打通对外通道,获取充足的物资,图尔特部才能真正摆脱困境,长久生存下去。

想到这里,于翠山看向谭威的背影,眼神中多了几分果断。

首次会晤在营州府衙大堂举行,谭威与于翠山分坐主宾之位,吕杭、于清及圭圣军核心将领分列两侧。

寒暄过后,于翠山率先开口,神色严肃地说道:“都督,我图尔特部愿与圭圣军结盟,但有三项要求还请都督应允。”

谭威颔首示意:“长老请讲,只要不违背大义,我必尽力促成。”

于翠山说道:“其一,结盟后图尔特部需保持军事与行政独立,内部事务不由圭圣军干涉;其二,双方共同打通漠南至中原的通商之路,共享商路收益;其三,圭圣军需定期向图尔特部提供盐巴与药材,以解物资匮乏之困。”

谭威听完,略一思索便应道:“这三项要求合情合理,我都答应!图尔特部保持独立是应有之义,通商之路开通对双方都有利,盐药供应更是结盟基础。恰好陈六子近日运来一批盐,正是为此次合作准备的。”

于翠山闻言大喜,连忙起身拱手:“都督爽快!有您这句话,我图尔特部定与圭圣军同心同德!”

吕杭坐在一旁,虽仍面无表情,眼中却闪过一丝意外,显然没想到谭威会如此痛快答应条件。

随后谭威让人领着于翠山三人前往城外的物资仓库。

刚走进仓库,三人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仓库内堆积如山的盐袋整齐排列,白花花的海盐在灯光下泛着光泽。

旁边的货架上摆满了封装好的药材,从常见的甘草、当归到稀缺的麝香应有尽有。

于清伸手摸了摸盐袋,又拿起一包药材,脸上满是难以置信:“这么多盐和药材,足够我们图尔特部用好几年了!”

于翠山看着这些物资,眼中泛起泪光,他终于明白,与圭圣军结盟不仅是战略选择,更是图尔特部的生存之道。

与此同时,营州知府张定理正召集城内官员议事。

他手持谭威的手令,沉声说道:“都督有令,让城内一千户人家今日午时前煮好饭菜,送到新营训练场,招待图尔特部军士,务必让他们感受我营州的军民鱼水情!”

一名官员问道:“大人,一千户人家做饭,费用如何节算?”

张定理答道:“都督已下令,所有帮厨人家的费用由官府补贴,食材务必新鲜丰盛,绝不能亏待了客人!”

官员们齐声应道:“属下遵命!”

随后迅速分头行动,有的负责统计户数,有的前往市集采购食材,整个营州城忙碌而有序。

张定理虽无突出的才学,却以办事稳妥、体恤民情着称,在营州任职多年,声望极高。

他亲自坐镇府衙,协调各项事务,确保每一户人家都能按时完成任务。

百姓们听闻是招待盟友,又有官府补贴,纷纷积极响应,家中妇女们挽起袖子淘米洗菜,男人们则忙着劈柴生火,整个营州城弥漫着饭菜的香气。

为了进一步坚定于翠山的归顺之心,谭威还决定在营州最好的松鹤楼设宴款待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