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下午时分,技术科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各种芯片、电阻、电容器。

沈良仔细检查着每一件采购回来的器件,确保没有次品混入。

“这批货质量不错。”王明放下手中的万用表,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

赵工程师也停下了手头的测试工作:“进口芯片确实比国产的稳定性好很多,就是贵了点。”

小李在一旁整理着元器件清单:“沈工,咱们这次采购花了多少钱?”

“一共两千八百块左右。”沈良合上账本,“还剩下一千二百块的预算,后续应该够用了。”

王明有些担心:“万一不够怎么办?”

“那就想办法节省,或者找厂里申请追加资金。”沈良语气平静,但内心已经在盘算各种应对方案。

就在这时,李建华副厂长走进了技术科。他的目光在工作台上的器件间游移,表情有些复杂。

“花了不少钱啊。”李建华拿起一块芯片,“这么小的东西,要几十块钱?”

沈良点点头:“这是进口的集成电路,工艺比较复杂,价格确实不便宜。”

李建华把芯片放下,转身看向沈良:“小沈,我想问个问题。你确定这些钱花得值吗?”

空气瞬间凝固了。王明和赵工程师互相看了看,都停下了手头的动作。

沈良内心一动,这家伙是来找茬的?还是真的担心项目成本?

“李副厂长,任何技术革新都需要投入。”沈良保持着平和的语调,“关键是看最终的产出效果。”

“产出效果?”李建华冷笑一声,“万一效果不理想,这些钱不就打水漂了?”

沈良感到对方话里有话。这不是简单的成本考虑,而是在质疑整个项目的可行性。

“李副厂长,您有什么担心的,可以直接说。”沈良决定开门见山。

李建华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沈良会这么直接。他环顾四周,目光最后停在沈良身上。

“小沈,我不是故意为难你。”李建华的语气软化了一些,“我只是担心,万一项目失败,厂里承受不起这个损失。”

“那您觉得,什么样的结果算成功?”沈良反问道。

李建华被问住了。他显然没有准备好这个问题。

王明在一旁插话:“李副厂长,沈工的技术实力我们都看在眼里。连铸机的改进方案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啊,沈工提出的很多想法都很超前。”小李也附和道。

李建华脸色有些不自然。他原本想通过质疑成本来动摇团队信心,没想到反而激起了大家对沈良的支持。

“好吧,我希望你们能做出成果。”李建华丢下这句话,转身离开了技术科。

看着李建华的背影,赵工程师皱起了眉头:“这家伙什么意思?故意来找茬的?”

沈良摇摇头:“可能是压力太大了。毕竟项目资金不少,他作为副厂长有责任监督。”

但沈良心里清楚,李建华的态度绝不是简单的监督。这个人可能有自己的小算盘。

不过现在不是纠结这些的时候。项目已经启动,最重要的是把技术做出来。

“咱们继续工作吧。”沈良拍拍手,“今天的目标是把第一批芯片测试完成。”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四个人全身心投入到芯片测试中。沈良发现,这批器件的质量确实不错,各项参数都符合设计要求。

傍晚时分,测试工作基本完成。沈良看着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心情不错。

“明天开始画电路图。”沈良合上记录本,“争取一周内完成初步设计。”

王明收拾着工具:“沈工,您对这个项目真的有把握吗?”

沈良看出了王明眼中的担忧。今天李建华的质疑,显然对团队成员产生了一些影响。

“老王,你觉得咱们厂的连铸机改进效果怎么样?”沈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那当然是大成功。产量提高了,质量也好了很多。”王明立刻回答。

“那个项目也是从零开始的,对吧?”沈良继续问。

王明点点头:“确实,当时很多人也不相信能成功。”

沈良拍拍王明的肩膀:“技术创新就是这样,总会有人质疑。但只要我们扎实做事,用结果说话,所有的质疑都会消失。”

赵工程师也点头表示赞同:“沈工说得对。我们专心搞技术,其他的事情不用想太多。”

小李举起拳头:“对!咱们一定要做出世界一流的产品!”

看着团队成员重新燃起的斗志,沈良心中暗暗松了口气。李建华的干扰虽然讨厌,但不足以动摇团队的根基。

第二天一早,沈良来到技术科时,发现王明已经在画电路图了。

“这么早就开始了?”沈良有些意外。

王明头也不抬:“昨晚回去想了想,越想越兴奋。干脆早点来把想法画出来。”

沈良走过去看了看王明的草图。虽然还很粗糙,但基本思路是对的。

“不错,方向对了。”沈良拿起铅笔,在图纸上做了几处修改,“这里的电阻值可以调小一些,这样信号会更稳定。”

王明仔细看着沈良的修改,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样改确实更合理!沈工,您怎么想到的?”

沈良笑而不答。这些都是后世成熟的电路设计经验,对现在的人来说确实比较超前。

赵工程师和小李也陆续到了。看到王明的电路图,两人都围了过来。

“这个设计很有意思。”赵工程师指着图纸上的一个模块,“用这种方式处理信号,我以前没见过。”

沈良解释道:“这是一种新的信号处理思路,可以大幅提高精度和稳定性。”

小李眨着眼睛:“沈工,您是怎么想到这些新方法的?”

沈良内心一动。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总不能说自己是从未来来的。

“多看书,多思考,灵感自然就来了。”沈良敷衍过去,“技术创新很多时候都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王明深以为然:“确实,沈工的理论基础特别扎实,什么问题都能找到解决思路。”

就在几人讨论技术细节的时候,技术科的门又被推开了。这次进来的是厂长杨建国。

“小沈,项目进展怎么样?”杨建国脸上带着关切的表情。

沈良起身汇报:“厂长,器件采购已经完成,现在正在做电路设计。预计一周内能完成初步方案。”

杨建国点点头,走到工作台前看了看:“这些都是进口芯片?”

“是的,关键器件必须用进口产品,国产的精度还达不到要求。”沈良如实回答。

杨建国皱起眉头:“成本会不会太高?”

沈良感到一股压力。连厂长都开始担心成本问题了。

“厂长,我们已经尽量控制成本了。能用国产替代的都换成了国产器件。”沈良解释道。

杨建国沉思了一会儿:“小沈,我不是质疑你的技术能力。只是这个项目投入确实不小,厂里的财务压力也很大。”

沈良明白杨建国的难处。作为厂长,他必须平衡技术创新和经营成本的关系。

“厂长,您放心。我们会尽快做出样机,用实际效果证明这笔投入是值得的。”沈良语气坚定。

杨建国拍拍沈良的肩膀:“我相信你的能力。只是希望你们能理解厂里的困难。”

“我们明白。”沈良点头表示理解。

杨建国又看了看电路图:“这个设计很复杂啊,你们有把握吗?”

王明抢着回答:“厂长,沈工的设计思路特别先进,我们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那就好。”杨建国脸上露出了笑容,“有什么困难及时找我。”

送走杨建国,沈良心情有些沉重。看来厂里对这个项目的成本确实很敏感。

王明似乎察觉到了沈良的情绪:“沈工,您担心什么?”

“没什么,继续工作吧。”沈良摇摇头,重新投入到电路设计中。

但他心里很清楚,时间窗口正在缩小。如果不能尽快做出成果,项目可能会面临被叫停的风险。

当天下午,沈良决定加快进度。他把团队分成两组,王明和小李负责模拟电路部分,他和赵工程师负责数字电路部分。

“咱们并行推进,争取三天内完成全部电路设计。”沈良宣布了新的时间安排。

三天?王明有些惊讶:“会不会太赶了?”

“时间不等人。”沈良语气严肃,“而且设计出来还要调试、优化,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赵工程师看出了沈良的紧迫感:“沈工,是不是有什么压力?”

沈良没有隐瞒:“厂里对成本比较敏感,我们必须尽快做出成果。”

听到这话,三个人都严肃起来。他们明白,这不仅仅是技术挑战,更是时间赛跑。

接下来的三天,技术科变成了战场。四个人轮流值班,几乎24小时不停地工作。

沈良的大脑高速运转,将后世的电路设计经验与当前的技术条件相结合,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王明和小李也全力配合,按照沈良的指导完成各种细节设计。

赵工程师则负责工艺分析,确保电路图能够实际制造出来。

三天后的晚上,电路设计终于完成了。

沈良看着厚厚一叠图纸,心中既兴奋又忐忑。这套设计融合了太多超前的理念,能否在1980年的技术条件下实现,还是个未知数。

但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

明天,就要开始制作样机。

第二天一早,沈良就赶到了工厂。

技术科里空荡荡的,其他人还没来上班。

他铺开昨晚完成的电路图,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

这套设计包含了三个核心模块:温度控制系统、压力监测系统,还有最关键的自动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