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 第166章 鸠少帝董卓迁都,恨无道公达刺董(十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6章 鸠少帝董卓迁都,恨无道公达刺董(十四)

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超果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

——《三国志?马超传》

——————————————

侍女上前,擦拭血迹,雪地上,只余淡淡红痕。

宴席继续,丝竹又起。

此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时不时的,瞟向那个银甲少年。

他安静地,立于人群中。

从容,淡定。

只有细心的人才会发现,董卓的亲卫,站位已悄然改变。

隐隐然,将这昨夜才至的马超,层层叠叠,围在了中间。

腊月的风,穿过梅林。

卷起阵阵寒意。

被整个西凉军,有意无意针对的马超,并不在意。

他来董卓帐下听用,只不过是为了,表达西凉马家的态度而已。

说白了,他就是个质子。

加官晋爵,建功立业什么的,他真不稀罕。

至少,现在不稀罕。

但不管怎么说,马超,再也不是那个,默默无闻,无人在意的西凉少年了。

今日这场雪,还要下很久。

……

荀攸,作为何颙的随从混了进来。

他穿着普通的皂袍,低眉顺目,在角落里布菜斟酒。

没人注意这个年轻人。

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哪个不被刚才,马超的那惊鸿一剑,给夺去了心神?

当然,除了荀攸。

他此行,只为杀人。

其他事,悉数与他无关!

匕首,贴着小腿。

冰凉。

荀攸观察着董卓的位置,计算着路线。

从角落,到主位,二十七步。

期间,要绕过三个火盆。

至少,要避开六个侍卫的视线。

还要注意马超!

这个凉州来的少年,是荀攸今日行刺,最大的阻碍。

马超的剑,快过闪电。

荀攸垂眸,将酒壶微微倾斜。

清亮的液体,泊泊注入爵中。

二十七步,他需要五息时间。

而马超拔剑而至,需要多久?

一息?

半息?

一爵酒,将将斟满,荀攸一饮而尽。

他原本还略有些迟疑的目光,逐渐清明,最终,变成了坚定。

无所谓了!

反正,刺杀了董卓,也逃不出去!

现在多上一个马超,又怎样?

荀攸的手,伸向了脚腕。

杀机!

起!

……

宴至酣处,董卓已有些醉意。

“取我的宝弓来!”

董卓突然兴致大发,高声疾呼:“让尔等好好看看,来了洛阳这温柔乡,咱家的箭术可有丢下!”

董卓离席,摇摇摆摆,走向场中。

主位,空了。

距离,近了!

最多,不超过十九步!

机会?

不!

还不是时候!

荀攸握紧了袖中的手。

他要等。

等董卓张弓搭箭的那一刻。

那时,所有人的目光,都会聚焦在箭靶上。

包括马超!

弓取来了。

是一张铁胎宝雕硬弓!

这弓,至少需要三石之力,才能拉满。

董卓双臂一振,挽弓试弦,声如裂帛。

“好弓!哈哈哈……”

董卓连声大笑。

笑罢,他低头,从箭囊中,抽出了一支羽箭。

张弓搭箭,专心致志。

与此同时。

荀攸,动了。

他像一片落叶,飘向场边,无声无息。

右手,笼在袖中,紧紧握住了那缠着麻绳的刀柄。

十九步!

他数着自己的脚步。

十八!

十七!

十六!

……

马超突然扭过脸,一双星目,精光熠熠,四下扫视。

有人说,顶尖的武者有种本能,能感知到杀意。

很显然,马超,就是如此。

在荀攸踏出第步三时,他已有所感。

当荀攸逼近董卓十步之内时,他已然确认了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

“有刺客!!!”

他猛地高呼。

剑,已出鞘三寸。

这一声,如惊雷般炸响。

整个温明园,瞬间凝固。

这时,荀攸离董卓,还有七步。

七步,虽然远了点。

但是,足够了!

荀攸疾步前趋。

那只一直笼在袖管中的右手,直指董卓脑后,玉枕要穴!

而他右手所持,正是淬了见血封喉剧毒的,徐夫人匕!

徐夫人匕,相传正是荆轲刺秦王所用!

四百年前,荆轲刺秦。

四百年后,荀攸刺董。

用的,恰巧还都是这把,徐夫人匕!

“看剑!”

于那一阵兵荒马乱中,马超高高跃起,人剑合一。

剑锋,直刺荀攸背心,要害之处。

攻敌,之必救!

马超的这一剑,按常理来说,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这天下,还没有人,可以无视马超疾若闪电的这一剑。

按马超想来,纵然刺客武功再高,必定是要么回身格挡,要么闪身躲避。

没有第三个选择。

而不管回身格挡,还是闪身躲避,都将解了董卓被刺之危局!

但很可惜。

某些事,某些人,是不可以用常理来揣度的。

舍身取义的荀攸,便如此。

荀攸此人,对别人狠。

对自己,更狠。

铁骨铮铮,即便刀斧加身,亦不可夺其志!

说的,便是荀攸这种人。

完全不理会呼啸而至的惊天一剑,荀攸此刻,眼中只有董卓脑后,冲天冠沿下,一寸!

玉枕穴!

人体三十六要穴之一,重击之,非死即伤!

洛阳城里,极少有人知道,饱读经书的荀攸,居然还是一个擅于击技的高手。

颍川荀氏,以诗书传家。

出了荀攸这么一个文章好,武艺更好的异类,并没有当成一件光耀门楣的幸事。

毕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荀攸,这个从小失孤的异类,在以文见长的荀氏,并不太受待见。

除了荀爽,荀攸从小到大,很少能在族人眼中,看到应有的温情。

所以,面对奄奄一息,病入膏肓的荀爽,所提出的要求,荀攸义无反顾。

不管是为了荀爽。

还是为了这天下,这黎民百姓。

董卓,他杀定了!

哪怕是赔上他荀攸的一条性命,也在所不惜!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四百年前,荆轲可以!

四百年后,荀攸亦可!

在一片惊呼声中,所有来不及阻挡刺客西凉将校,只能徒劳的期望那个,本被他们很有默契,准备排斥孤立的少年。

期望他,能救下他们共同的主公。

一刀,在前!

一剑,在后!

俱是按着既定的方向,不为外力所动!

真真正正的……

有去!

无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