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城内,气氛异常凝重,来自秦岭的情报如雪花般源源不断地传入城中。
袁绍坐在府内,眉头紧皱,他手中的情报越来越多,心中的忧虑也与日俱增。
府内的光线昏暗,让人感到压抑。一众文武官员围坐在袁绍身旁,个个沉默不语,额头上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南方的湿热天气让人感到不适,仿佛连空气都变得沉重起来。
袁绍终于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府内回荡:
“诸位,辽东军即将进驻秦岭,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希望能从他们的脸上找到一些答案。
然而,众人依然沉默着,没有人愿意率先发言。
袁绍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失望,当初在成都时,他意气风发,剑指北方,那时候的豪气如今似乎已经被消磨殆尽。
就在袁绍感到有些无奈的时候,田丰站了出来。他走到袁绍面前,拱手说道:
“主公,依我之见,秦岭地形复杂,辽东军虽有多股精锐突进,但他们必然会修建堡垒以作防御。我们此时切不可轻举妄动,以免陷入被动。”
袁绍点了点头,示意田丰继续说下去。
田丰接着说道:“我们不如继续加固汉中城防,凭借我军的优势兵力,固守汉中城。辽东军的骑兵虽然精锐,但在攻城方面却难以发挥其优势。只要我们坚守不出,等待他们出现疲态,便可把握时机,与曹军联合起来,合围辽东军,将他们赶回关中。”
袁绍听了田丰的建议,沉思片刻后说道:“田先生所言甚是。”
如今之计,敌军兵力占优,他们自当固守,这是最为常规的打法。
辽东战力强劲,但善于野战而不善攻城,固守待援,或许能有一线生机。
郭图深表赞同:
“段尘此次分兵三路,同时展开进攻,其意图显然是想要一举攻破我们的防线。然而,如此大规模的分兵,也暴露出他的骄傲自大。一旦他的攻势遭遇阻碍,无法顺利推进,那么他恐怕就只能被迫接受谈判了。”
郭图接着分析道:
“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以军事打击来推动和平谈判的,让段尘认识到继续战斗下去对他并没有好处,从而促使他退兵。”
尽管到了这个时候,郭图仍然对和平谈判念念不忘。
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想法,也是蜀地世家们的共同呼声。
袁绍的人心基础,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段尘在北方大肆屠杀世家的行为之上。
这使得南方的世家们对段尘心生恐惧,不敢让他越过长江,进入南方。
因此,他们才会拼命地支持南方的军阀,以抵御段尘的进攻。
然而,如果不是因为段尘的残暴行为,更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或许是曹操攻打荆州——传檄而定!
袁绍并没有直接回应郭图的观点,一众将领们也似乎没有太多争吵的心思。
经过一番讨论后,他们最终还是将话题转回到了具体的作战方案上。
鞠义一脸凝重地对主公说道:
“主公,固守待援确实是一种可行的策略,但我们不能忽视辽东势力的强大。单靠汉中地区的民心所向,恐怕难以长久坚守。
因此,我建议在城外保留一支军队,平日里不断地对秦岭一带进行骚扰,破坏其后勤补给线;或者设法打通汉水,与曹军援兵取得联系并接应他们。”
这其实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他们虽然没有足够的实力与敌人正面交锋,但边打边跑、灵活机动的勇气还是有的。
然而,田丰却皱起眉头,上前一步说道:
“这里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我们的军队中并没有太多的骑兵,反而以步兵为主,而辽东则拥有大量机动性极强的骑兵。所以,想要通过牵制来对抗他们,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田丰的担忧不无道理,毕竟神话三国里,地形已经不再像传统历史中那样成为绝对的阻碍。
骑兵不仅可以在山地行军,还能够在森林中穿梭自如,甚至比坦克等机械化部队还要灵活机动得多。
也正因如此,原本应该是北方势力难以逾越的蜀地,如今却成了最大的突破口。
张鲁,一个面容和善的胖子,一身文士打扮,实则统领着袁绍麾下最为精锐的太平军,可谓是袁绍能够入主蜀地的最大股东。
如若不是其本身影响力不如袁绍,恐怕自己就能称霸蜀地。
这位在历史上,也是两晋南北朝道教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按照历史轨迹应该投降曹操,可惜早先被在关中的袁绍捷足先登。
袁绍哪怕落魄了,手段和威望还在,不仅仅把张鲁治的服服帖帖,还在两年内入主蜀地,达成了张鲁达不到的成就。
加之在北方,段尘又是灭世家,又是分土地,最重要的是打破传统宗族宗教,推行义务教育,切断太平道的生存空间,某种程度上,宗教代表张鲁是和段尘走不到一起了。
现在,这位教主,也只能是跟着袁绍一条船走到黑了:
“主公,其骑兵虽然机动,但在山地上,不一定能够和我益州兵抗衡,派遣益州步兵在秦岭牵制,是完全可以的。”
“此外,我在汉中时,为了防止北方,修建不少堡垒,存储物资,或许能够凭借这些积累,阻拦北军。”
听完这句话后,原本在后方沉默不语的法正突然眼神一亮,心中有了某种想法。他毫不犹豫地站起身来,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法正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说道:
“主公,我认为固守待援绝对不是一个可行的策略!”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异常坚定,让人无法忽视。
这句话一出口,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田丰、郭图等人都惊讶地看着他,固守待援一直是之前商定的主要应对方案。而现在,法正却直接否定了这个方案,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举动。
袁绍见状,连忙问道:
“孝直,既然固守待援不行,那我们该如何抵抗辽东呢?”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焦急,毕竟在目前的情况下,他手中的牌实在是太少了,除了坚守之外,似乎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法正并没有被袁绍的问题所吓倒,他显得很镇定,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主公,我明白您的担忧,但固守待援确实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自从我来到汉中之后,我对双方的实力差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比我之前想象的还要绝望,我们几乎没有任何生机可言。”
法正的话让在场的众人都陷入了沉默,大家都明白局势的严峻。
但是不固守,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