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乌雅太后的目光一沾到胤禵身上,便像被磁石吸住一般,再也挪不开。她细细打量着儿子——鬓角似乎添了些风霜,下巴的线条比从前硬朗了些,可那双眼睛,还是像小时候一样亮,只是里面多了些她读不懂的沉郁。这些年在皇陵的苦,怕是都刻在骨子里了。

她坐的位置确实偏了些,按礼制,身为皇上生母,她该紧挨着慧明的主位才是。可此刻,这位置离胤禵不过几步远,抬眼就能看见他端杯的动作,听见他偶尔与福晋说句话的声音,乌雅太后便觉得,什么规矩排序,都抵不过能这样清清楚楚地看着儿子。她甚至悄悄往前挪了挪身子,生怕被旁人挡住视线,嘴角噙着一丝自己都没察觉的笑意。

胤禵似是察觉到额娘的目光,也侧过头看过来,母子俩的视线撞了个正着。他眼中瞬间漾起暖意,朝她微微颔首,乌雅太后连忙用帕子按了按眼角,怕眼泪掉下来失了体面。

这时,敦亲王老十“嚯”地站起身,手里举着个红绸包裹的物件,嗓门洪亮得盖过了湖对面的戏文:“皇额娘,儿子也给您备了份礼!”

他大步走到殿中,把红绸一掀,露出个半人高的玉雕摆件——上面雕着松鹤延年图,仙鹤展翅欲飞,松针苍劲挺拔,连松皮的纹路都清晰可见。“这是儿子托人从和田寻来的籽料,雕了整整半年才成!祝您老身子骨比这玉还硬朗,福寿安康!”

老十说话向来直来直去,带着股憨劲儿。慧明看着那玉雕,眼中露出几分笑意:“你倒是有心,这么沉的物件,怕是费了不少功夫运进京的吧?”

“嗨,这点事算啥!”老十挠挠头,“只要皇额娘喜欢,儿子就是扛也给您扛来!”

一句话逗得众人都笑了,乌雅太后也忍不住弯了弯嘴角,目光从胤禵身上移开片刻,落在那玉雕上——老十虽是个粗人,这份心意却实打实的厚重。

接着,恒亲王老五也起身了。他性子稳重,让人呈上一个紫檀木匣子,打开后,里面是一套文房四宝,笔杆是湘妃竹的,砚台是端溪老坑的,最别致的是那方镇纸,雕成了卧牛模样,牛角温润,牛身线条流畅。“皇额娘素爱书法,臣弟寻了这套物件,愿皇额娘日日提笔,怡情养性。”

慧明拿起那支湘妃竹笔,指尖抚过笔杆上的斑痕,笑道:“老五最懂哀家的心思,这斑痕天然成趣,比那些镶金嵌玉的更合心意。”

随后,怡亲王老十三抱着刚被嬷嬷抱回来的小儿子,笑着上前:“皇额娘,儿臣没什么稀罕物,就把这小家伙给您当礼物了。您瞧瞧,他刚醒,正冲着您笑呢!”

襁褓里的婴儿不知听懂了什么,小嘴巴一咧,露出没牙的牙龈,两只小手挥舞着。慧明的心一下子软了,忙道:“快抱过来让哀家瞧瞧,这小模样,真招人疼!”

老十三把孩子递过去,慧明小心翼翼地接在怀里,指尖轻轻碰了碰婴儿的脸蛋,软乎乎的像团棉花。“好孩子,给皇祖母添福了。”她转头对老十三的福晋道,“瞧这孩子养得多好,你辛苦啦。”

福晋笑着谢恩,殿内的气氛愈发热络。果郡王老十七也随后献上了一幅字画,是他亲手临摹的《兰亭集序》,笔力遒劲,倒有几分风骨。慧明看了,淡淡道:“字是好字,看来这些年没少下功夫。”

乌雅太后看着这一幕幕,心里虽还有些别扭,却也被这热闹冲淡了些许。她的目光时不时飘回胤禵身上,见他正安静地看着众人献礼,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便觉得安心不少。只要儿子在身边,今日这宴,也算没白来。

湖对面的戏换了新的曲目,锣鼓声铿锵有力,像是在为这场持续升温的寿宴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