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范仲淹不在中央,但是他仍旧很关心国家大事,不改忧国忧民的本色。】
【朝廷想要建造太一宫和洪福院,范仲淹认为这两项工程浩大,耗资甚巨,不应该作此决策。】
【毕竟只是祈福祭祀而已,在哪里办不行呢?】
【范仲淹认为应该立刻叫停这两项劳民伤财的工程。】
【他这样想,便也就直接这样上书给了宋仁宗。】
【在吏治方面,大宋的冗官问题一直都存在,所以范仲淹便上书,提议削减郡县的数量,精简官僚机构和官员人数,后来又建议朝廷保留职田。】
【在范仲淹眼中,这些政策都存在着种种危害,不是“太平治世的政策。”】
【议论朝政的奏折像是雪花一般向着朝廷飞去,这些建议虽然好,但是此时的朝政把持在刘太后手中,就算宋仁宗赵祯想要采纳,也是有心无力。】
【这些奏折赵祯都看过的,他觉得这些建议暂时不能得到实施很是可惜,但赵祯也在这接二连三的奏折中,看到了一位忠心爱国的好臣子。】
【也就是这个时候,宋仁宗真正将范仲淹记在了心上:只要他亲政,就准备启用范仲淹了。】
【明道二年,刘太后驾崩,宋仁宗赵祯亲政。】
【赵祯不曾忘记范仲淹这位刚直又忠心的臣子,在亲政后,立刻就将范仲淹召回东京开封,拜为右司谏。】
【当时的大臣们可能是急于向宋仁宗表达忠心,在与宋仁宗赵祯的谈话中,大多数都表示了对于刘太后垂帘听政之举的厌恶。】
【为了讨好宋仁宗,这些大臣们还会说刘太后的坏话,谈论刘太后执政过程中的种种过失。】
【范仲淹却不这么想,他觉得当初他想要让刘太后还政,是因为官家已经长大成人,还政是维护大宋稳定繁荣的必经之路。】
【虽然范仲淹也不是很赞同刘太后把持朝政的举动,但是却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
【范仲淹认为,刘太后执政多年,虽然有过失,但却稳住了大宋的江山,还将仁宗养育成人,这些都是功绩。】
【再加上官家仁德孝顺,太后既已逝世,朝廷就应当遮掩太后的过失,颂其美德。】
【虽然刘太后不是赵祯的亲生母亲,还隐瞒了他的身世,但终究是养育他长大的至亲,范仲淹的这种观点,算是说到了宋仁宗赵祯的心坎上。】
【宋仁宗便诏令朝廷上下不得再议论刘太后之事。】
【只是宋仁宗自觉对自己的亲生母亲章慧太后杨氏有所亏欠,便决定遵循刘太后的遗命,立另一位抚养他的妃嫔杨氏为太后,并且也给了章慧太后参政的权力。】
【只可惜,章慧太后对朝政并不感兴趣,范仲淹也认为这样频繁的更换皇太后,会让人们认为仁宗亲政徒生波折,便建议宋仁宗不要这样着急新立太后。】
【赵祯采纳了范仲淹的建议,撤销了立太后的圣旨,只是杨太后的称谓还是留着,参政权也相应收回。】
{刘太后还是很厉害的!}
{刘娥稳住了大宋的江山,她的丈夫宋真宗赵恒实在是太迷信了,全国的假祥瑞泛滥成灾,幸好刘娥执政之后立马叫停了!}
{中国历史上出名的执政太后没几个,刘娥就是其中之一!}
{宋仁宗赵祯的这个事儿,在历史上也是很出名的,狸猫换太子是吧?}
{杨氏不是个宫女吗?}
{不是,历史上的杨氏就是宋真宗的妃子,这位是杨淑妃,并不是宋仁宗赵祯的生母!}
{赵祯的生母确实是个宫女,姓李!}
{只不过就是没告诉宋仁宗他的母亲是谁而已!}
{其实真说起来,刘娥的做法还是很正确的,宋真宗的孩子一个个的夭折了,赵祯是唯一存活的皇子,刘娥是宠妃,后来是皇后,在她名下,还能护的住,要是李氏自己养,没几天可能就被送去见阎王了!}
{这倒也是,宋真宗既然能有孩子,他的身体是没什么问题的,可能是因为宫斗吧!}
{狸猫换太子,当初看的我热血沸腾,恨不能打死刘娥这个反派!}
{刘娥在历史上可是个很厉害的女强人!}
{李氏其实也被封了妃的,不过根本就不得宠!}
{李氏既然在宫中,肯定也有见到宋仁宗的机会,她一直不说,就是知道自己的情况,赵祯改换母亲,不只是刘娥和杨淑妃的决定,李氏自己肯定也是赞同的!}
{改换母亲这事儿,跟刘娥的关系也不是很大,主要还是在宋真宗赵恒!}
{怎么说?}
{李氏是刘娥的侍女,就是因为刘娥一直没孩子,赵恒才会宠幸李氏,就是为了能够给刘娥一个皇子!}
{李氏的经历其实跟清朝的德妃很像,就是因为她生了皇子,并且这个皇子给了皇帝看重的人,她才能得到晋封!}
{原来如此!}
{李氏自己也很清楚,所以就算是见到宋仁宗,也一直都是守口如瓶,到死都没有说起过自己才是赵祯的生母!}
{刘娥也很有智慧,她知道这件事等皇帝亲政就瞒不住了,所以在驾崩的时候,还专门留下了善待李氏的旨意!}
{唉,要不是李氏,赵家从赵祯这一代就得过继皇子继承皇位了!}
{范仲淹这也太头铁了吧?看不过眼的就得上书啊!}
{范仲淹要是没有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又怎么会成为一个人人敬仰的人物呢?}
{这个确实,我觉得范仲淹这个时候就已经在思考着应该怎么进行改革了!}
{庆历新政的内容不可能是没有任何征兆就拿出来的,范仲淹在这之前一定进行了长时间针对大宋情况的思考!}
{范仲淹是个对事不对人的!}
{范仲淹终于得到了报效大宋的机会了!}
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可就有点不淡定了。
什么?他们大宋也有一个临朝称制、垂帘听政的太后?!!
他们大宋的江山不会也被一个女人夺了去吧?
他不能接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