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张尘早早便换上朝服,来到宫门外,等待朝会。
满朝文武,立于殿外,见张尘到来,无不恭敬施礼。
不多时,内侍传旨,百官上殿。
张尘剑履齐备,昂首阔步,迈上朝堂。身后,文武百官去履,趋步进殿。
大殿之上,刘辩远远瞧见张尘走来,不禁一个颤栗,不由自主地站起了身来。
那副神情,明显对张尘十分忌惮。
张尘看在眼里,心中不禁轻叹一声。
自古权臣皆是如此,只要你权力大,即便什么都没做,在天子眼中,见到你,仍是如临大敌一般。
张尘早已见怪不怪,索性也不去在意这些。
他目光微微一瞥,发现玉阶之上,天子龙案右侧,竟不知何时多了一张太师椅。
张尘正自奇怪,百官站定,刘辩将目光移到张尘身上,用微微颤抖的声音说道:“大将军此番征战幽州,劳心劳力,朕甚为挂念。爱卿平定幽州,有大功于社稷,然爱卿已位极人臣,无可加封。朕……朕思前想后,决意赐爱卿坐朝参政之权。”
刘辩说着,朝一旁的太师椅望了过去。
“请大将军移步入座。”
张尘不禁一愣,原来这椅子,竟是为自己而备。
这小皇帝倒也是有心。
“请大将军移步入座。”
百官此时也齐声请道。
张尘却是站出一步,朝刘辩躬身施了一礼:“陛下天恩,臣怎敢僭越?”
“此乃朕之心意,大将军万万不可推辞!”刘辩神情激动,径自起身,便要下阶。
百官之中,议郎杨修登时站出道:“大将军,陛下盛意拳拳,此乃爱护臣下之心,还望大将军勿要拂了陛下的美意。”
“请大将军移步入座,勿拂陛下美意。”
张尘环视众人,又向刘辩拜了一礼道:“臣,谢陛下天恩。”
说罢,张尘迈步跨上玉阶,来到那太师椅前,一撩裙摆,坐了上去,手中的赤山剑则拄立在身前。
张尘神情肃然,微微侧目,见阶下群臣皆垂手而立,眉目之中,极尽恭敬之色。
原来,这便是上位者的感觉,难怪古往今来,这么多人,想要成为帝王!
张尘收回目光,看向刘辩,道:“陛下,此番出征,皆因北平太守公孙瓒图谋不轨,略取郡县,意图霸占幽州。臣此次出兵,历时半年,荡灭公孙、归化乌桓、稳定幽州、安抚辽东,使得北境从此自安。然此种种,全赖三军将士用命,陛下龙威庇护,方能成此全功!”
“大将军威武!”
张尘言罢,一众群臣齐声拜道。
刘辩也道:“大将军立此大功,朕自知晓,不知大将军还想要何赏赐?”
张尘笑了笑道:“臣不敢居功,然此战惨烈,伤亡颇多,臣想为三军将士请功,请陛下封赏有功将士!”
“嗯,大将军所言不错。”刘辩点了点头道,“有功将士,自当封赏,但朕不知,哪些将领立下功勋,应如何封赏?”
“陛下,臣已根据此战情况草拟表章,请陛下御览。”张尘说着,随即从衣袖中取出一份奏表,递到了内侍手中,呈与刘辩。
“此战,主帅张合,沉着冷静,调度有方。虽遭败绩,但能及时稳定大局,安抚军心,乃我军取胜之基,当封征北将军。”
“渤海大营主将徐晃,身先士卒,舍生忘死,不惜性命而行诈降之计,乃我军取胜之关键,其功甚伟,当封镇北将军。”
“护乌桓校尉太史慈,为归化乌桓立下大功,而今乌桓已入汉籍,当免去此职,加封安北将军。”
“颜良、文丑二将,于此战之中英勇破敌,当晋爵三等,加封平虏、安夷将军。”
“渤海大营副将杨凤,于此战之中不幸阵亡,当追封护军将军,渔阳亭侯。”
“永宁乡侯世子公孙康,助臣平定幽州,功勋卓着,当封度辽将军。”
张尘说罢,站起身来,面朝刘辩。
突然,张尘单膝跪地,重施一礼。
满朝文武,无不大惊,就连刘辩也顿时吓得站起身来。
“大……大将军,这是何故,快……快平身。”
张尘道:“陛下,此战,我军阵亡将士六万余人。臣恳请陛下,免去这些阵亡将士家族赋税三年,以彰‘忠魂’之名!”
张尘的话语铿锵有力,在大殿之中回响,久久不散。
“臣附议,恳请陛下免去阵亡将士家人赋税三年,以彰‘忠魂’之名。”
下首一人,立时拜道,正是议郎杨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一时间,群臣纷纷叩拜。
刘辩见状,连忙说道:“好,好!朕同意大将军奏请,适才所奏,一应俱准。众位爱卿,快快平身。”
刘辩说罢,群臣却仍俯首叩拜,未见一人起身。
片刻,张尘朗声道:“臣,代众将士,谢陛下天恩!”
说罢,张尘起身,复归座位。
群臣这才纷纷起身,口中高呼着“陛下英明”。
此时,站在下方的董昭,却是心中暗笑。
主公今日之举,真是妙极。
其实,现如今的刘辩,哪里敢违逆张尘的意思,又何须下跪请命?
但是张尘这一跪,明日坊间便会传出,大将军是如何跪求陛下,赐与阵亡将士家属恩典之类的传言。
一传十,十传百,主公仁义之名必然远播,那些将士的家人也必然感念。
名声、民心都会向主公倾斜。
董昭不禁打心底里佩服张尘。
“众卿,若是无事,今日便到这里吧。”
刘辩说着,偷瞄了张尘一眼。
张尘面无表情,岿坐未动。
刘辩又朝内侍使了个眼色。
一旁的内侍会意,上前一步,朗声道:“退……”
“且慢!”
百官之中,一人站了出来,正是董昭。
刘辩一见董昭,登时眉头一皱。
上一次,董昭站出来,提议将三公之一的司空之位也封给张尘。
再上一次,也是董昭,提议赐予张尘“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三项殊荣。
就是这个董昭,一步一步,把张尘捧到了现在这个权倾朝野的位子上!
只要他站出来,就准没好事!
但不满归不满,刘辩总不能不让他说话,这个董昭,可是张尘跟前的红人。
“董爱卿,你……你有何事启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