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听泉鉴宝:开局进秦始皇陵墓 > 第625章 修复龙脉之呼风唤雨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25章 修复龙脉之呼风唤雨1

【“金木水火土”都取其精,跟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是不是有什么区别?】

【肯定有区别,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是单独的五行位,而这里是取其“精”,两者完全不一样。】

【从古先生的演示来看,“丹鼎炼气”的火候也很重要,都需要专业的人来操作。】

【火候都是小事,关键在于炼丹的控制力,不是谁都能把握住。】

在古先生炼丹成的那一刻,七峰丹炉上空同时有紫气凝聚。

炉内传出清越的龙吟凤鸣之声,其实为蒸汽与炉体结构产生的共振。

开炉时,还可见丹药圆润光滑,色呈五彩,散发异香。

古先生用特制的竹制和玉制工具取出丹药,放入准备好的五行玉瓶之中。

“各位,丹药切忌用金属,忌手直接触碰。”

【这丹药看着就舒服,我好像都感觉到清香味。】

【有点像玄幻小说里炼丹,只是没有玄幻小说里那么夸张。】

【这丹药怎么是五彩色,还真是好看。】

【“金木水火土”里取精,当然就是五彩色。】

只见古先生将七炉丹药,分别埋回其来源的山峰。

而埋藏地点,是选在该峰地脉的“穴眼”之处。

古先生吩咐金兽挖掘深坑,将丹药置于中央,周围铺上对应的五行宝石碎屑。

如青峰铺绿松石屑,赤峰铺红玛瑙屑。

古先生每埋下一颗,他便诵念《安丹咒》。

“五行丹元,返补地天。

归汝本位,脉运绵绵。”

最后,古先生吩咐金兽覆盖上土,并在其上种植一棵本地草,作为标记。

古先生完成这一切飞入空中。

“各位,从即日起,埋丹之处的地气,会逐渐变得格外温润柔和,如同有了“体温”一般。

在该处生长的草木也会格外灵秀茁壮,甚至附近的药材药性也会增强。

如果是敏感者能感受到,七峰之间的地气不再各自为政。

而是连成一片和谐共振,整个龙脉的气场变得异常稳定与浑厚。”

““丹鼎炼气”之术,是修复工程中最为内敛与深沉的一步。

它不像符箓般迅捷,也不像步罡般华彩。

而是如同给龙脉进行了一场漫长而深入的“食疗”与“进补”,从最根本处巩固了修复的成果。

为龙脉的千秋万代,打下了最坚实的根基。”

【古先生的意思是,埋丹以后的效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是立刻显现出效果。】

【古先生不说了嘛,“丹鼎炼气”是龙脉的根基。

只要根基打坚实,以后龙脉就恢复的更快。】

【这些丹药是不是有灵气,才会有如此好的效果。】

【如果真的有灵气,那与玄幻小说里丹药就一个道理。】

古先生就像不知疲惫一样,不停的做事。

“各位,下面我将进行龙脉修复的第七步——呼风唤雨。

择甲子日,设雨坛求雨。

这次需要三十六人手持柳枝,诵《雨经》,行“五龙祈雨法”。

同时焚烧特制祈雨符,向上天禀告龙脉修复之事。”

““呼风唤雨”是最终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它不仅是求取甘霖,更是向天地宣告龙脉复苏,并祈求上天予以“认证”的盛大仪式。”

【“呼风唤雨”,我去,那不是就是神仙的操作。】

【古先生本来就是神仙,会“呼风唤雨”很正常。】

古先生再次从系统里拉出三十五名道士,他自己依然作为主法道士。

“各位,“五龙祈雨法”的核心原理是以诚感天,水火既济。

此步的核心,在于“沟通”与“印证”。

前六步修复工作皆已完成于地,此步则需上达天听。”

“我将通过庄重的仪式、众人的愿力与古老的咒语,向执掌风雨的龙神与天地神明禀告。

陇西龙脉已修复完毕,恳请降下甘霖,完成“天降雨水,地脉承之”的最终循环,实现“水火既济”的完美格局。”

“整个过程能否成功祈雨,被视为上天是否“认可”此次修复工程的重要标志。

甘霖降下,即意味着天地已接纳了这条重生的龙脉,其气运已重新接入天地的大循环之中。”

【听古先生这么说,这一步是相当重要,成败在此一举。】

【古先生说之前的六部在地,这一步在天,那确实很重要。】

“各位,我将先做前期神圣的布置。

时辰我将选在甲子日。

甲为天干之首,子为地支之始。

甲子日是天地气机循环的一个新起点,此时祈请,最易获得回应。

现在离甲子日还有一个多时辰,做准备工作完全够。”

“我将在龙首峰下,选择一块开阔的平地,设立“五龙祈雨坛”。

坛还要分三层,中央设土坛,供奉“五方龙神”牌位。

东西南北四方,各设青、红、白、黑四色小坛,对应四方龙神。”

“这次“呼风唤雨”共三十六人。

三十六乃天罡之数,其阳气与力量足以通达天庭。”

“在这期间,我还得准备贡品和法器。

首先就是三十六根的柳枝。

柳枝属木,木能通灵,且柳枝柔韧,象征调和与生机,是沟通龙神的法器。”

“其次是祈雨符,需特制的黄符。

以朱砂混合鱼鳞、龟甲粉书写,上书“敕令五龙神君降甘霖润大地”等云篆。

然后是贡品,需清水、五谷、时鲜水果,切忌用荤腥。”

古先生把一切准备就绪,甲子日时辰即刻就到。

只见甲子日时,晴空万里。

五龙祈雨坛庄严肃穆,古先生和三十五名青衣道士手持柳枝,环绕主坛而立。

“各位,“呼风唤雨”仪式正式开始。”

古先生首先是净坛请神。

主法古先生于主坛焚香,击磬三声,坛场内外顿时肃静。

各道长诵读《告天疏文》,详细禀明陇西龙脉受损及修复之经过,以及今日祈雨之目的。

古先生和三十五名道士开始环绕法坛,一边行走,一边齐声诵念《雨经》(亦称《太上洞渊请雨经》)。

诵经声初时低沉,继而越来越响,如滚雷前奏,众人的愿力随之凝聚。

与此同时,他们手持柳枝,不断蘸取坛中清水。

向天空、大地挥洒,象征着“请水”与“布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