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长卷,历代诸侯能够坐拥天下,不但要具有远见卓识,高瞻远瞩,还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甚至要历经数代人的努力,才能做到这天下之主。
周氏王朝八百年,自东周列国,春秋争霸,战国七雄,一众诸侯王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他们都是只称王臣不称帝。秦朝一统天下,那也是自非子受封,成为周天子养马的附庸,赐姓赢氏,到公元前771年秦襄公正式被周平王列为诸侯,期间就历经五代君主。自秦襄公被列为诸侯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时,共经历31位君主。
这是多么一个漫长的过程。汉唐的建立,大宋朝的开国皇帝,那也是同样具有非凡的远见卓识和审时度势,时机成熟,才成为天下之主。
但是有很多数不清的诸侯王,一旦成为一方霸主,或踯躅不前,或急于求成,都成为了失败的代表。卧薪尝胆之时,志向远大,一旦成为诸侯王,或在权力欲望中迷失自我,或急于求成半路夭折者,数不胜数。
杨幺也是难逃他的宿命。杨幺自称大圣天王,虽然势力已成气候,但也无疑成为众矢之的。在洞庭湖一带,无有人与其争锋,也开始逐渐背离了自己定下的“等贵贱,均贫富的初衷,他和他的首领将士们,也开始变的骄奢淫逸起来。
大圣天王杨幺,和他的一些重要将领,衣食住行无不穷奢极欲,连睡觉的床都要金玉镶嵌,部下士卒和治下百姓却困苦潦倒,这自然开始引起了内部矛盾的产生。
杨幺不但自己享乐,更滥施兵威,焚烧无数宅院庙宇,滥杀官吏书生僧道,把滥杀无辜称为“行法”,将野蛮烧杀与反抗朝廷压迫混为一体,给洞庭湖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以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杨幺已经成为“金兵,伪齐”之外的第三大祸患。
朝廷见杨幺的势力日渐壮大,不接受朝廷的招安,于是下定了决心,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他们彻底平定。但是接连派出几路人马,却都被杨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形优势,还有洞庭湖八百里水泊,让宋军惨败而回。
此时岳飞正值成功扫平了岭南王曹成,于是嘉奖岳飞及众将士一番,还不忘抚慰了杨再兴,张浚依然为帅,协调支持岳飞用度,派岳家军前往洞庭湖,剿灭大圣天王杨幺。
岳飞挟胜利之师的余威,率领人马,来到洞庭湖区域。岳飞早对杨幺做过详细的研究和了解,率队到达之后,并没有急于进攻。他认真观察了那里的地势及周边环境,然后又亲自微服私访,打探百姓对杨幺的真实看法,还有朝廷队伍剿灭杨幺,百姓有何反应。
岳飞瞅准杨幺滥用特权、失去民心的机会,认真观察了那里的地势及周边环境,随后制定了一套非常适合实际情况的战术计划。巧妙地把杨幺义军用船只搭建起来的几十座水上营地逐一包围,让他们既无法和外界沟通,也无法互相支援,还切断了他们的粮食和物资供应通道。
岳飞连连派遣人员,潜入各个水寨劝降。但是这一招并未奏效。以黄佐的各营寨守将,成功将那些劝降人员抓获,并砍下了他们的头颅,送到了岳飞的大帐。
初战就遭失利,岳飞看着这些被斩将士的人头,心里悲痛不已。正在岳飞苦无头绪之时,一个侥幸从敌寨中逃脱回来的将士,提起了一个人名,让杨再兴怦然心动。那将士提到的名字,就是夏诚。
原来,这名将士因为对驻守城寨的将士劝降,守寨主将正要下令将他就地斩首之手,一位被称作夏诚将军的将官及时劝阻道,“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咱们又何必妄开杀戒呢?他来劝降,不听就是,最多三十军棍,逐出营寨也就是啦。”
那位将官果然听从了建议,还对那位夏诚将军说道,“夏诚大哥果然是宅心仁厚啊。”说着,命人设宴款待夏诚。
夏诚却说道,“不必了,改日你到我的宝台山,还是夏某请你尝尝我窖藏多年的好酒吧。”说完,看了一眼被绑的宋军将士说道,“三十军棍打完了,赶紧放了算啦。”
杨再兴问那位逃回来的将士,让他描述一番夏诚的长相。那将士说道,“身材颀长,黄面黑须,眼睛下面,鼻子左侧,有一黑痣,非常明显。”
杨再兴说道,“那就是了,错不了,必定就是此人。”
岳飞和牛皋等人,听的一头雾水。杨再兴于是将自己当年在鬼门寨的遭遇,前前后后说了一遍,最后说道,“我记得夏诚、钟相二人,当时就曾经和我说起过,他们的家乡,就是洞庭湖一带。那时大家在鬼谷洞十分枯燥,他们两个经常说一些家乡的事情,每每说起,脸上都难掩思乡之情。想来是他们离开鬼门寨之后,就跟着这个杨幺做了首领。”
岳飞说道,“即便真是如此,兄弟有何打算?”
杨再兴说道,“我想去宝台山查看一番,万一这夏诚,真是我认识的那个夏诚,由他劝降,效果可就不一样啦。”
岳飞思忖道,“我怎么觉得此事有点悬乎呢,天下长相差不多的,大有人在,同名同姓更是不在少数?”
杨再兴笑着说道,“但是长相相同,而且还是同名同姓之人,却是为数不多。我认为,值得一试,大不了白跑一趟嘛。”
岳飞说道,“贤弟说的轻巧,那宝台山是杨幺的总寨,更是钟子仪亲自镇守,必定戒备森严,你去那里寻找夏诚,那不是等于虎口觅食吗?不行,不行。”
杨再兴说道,“你忘了当年我们两个,独闯牛头山,夜探浮屠塔啦?小小的宝台山,我也可以来去自如。”
牛皋说道,“我觉得行。”
杨再兴说道,“要不咱俩一块去?”
“啊?”牛皋说道,“怎么又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