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幺不但成功将宝台山上的各位首领救出,还在洞庭湖边设伏,将完颜杲击杀,也算为陈英等三位首领报了仇。
杨幺经此一战,可谓一鸣惊人,钟子仪率先为大伙请命,拥立杨幺为大家的新头领。众人刚刚脱离险境,对杨幺也是刮目相看,于是无一人反对,一起向杨幺行大礼参拜,奉杨幺为主。
杨幺深知,此战重创金国兵马,必然招致完颜宗望的大兵围剿,为了大家的生死存亡,于是也不再推辞,做了大伙的新头领。
杨幺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勉为其难,代做几天头领,等有朝一日,遇到德才兼备的能人义士,我杨幺再让贤不迟。”
钟子仪说道,“既然杨兄做了我们头领,那就该做出决断,当下我们该去往何处安身立命啊?难道再回宝台山吗?”
杨幺说道,“宝台山虽然看似地势险要,但是却地域狭小,以前对付官府围剿‘兴许绰绰有余,但是一遇到几万人大兵压境,我们却成了瓮中之鳖,难以施展。”
钟子仪点头,说道,“不错,确实如此,哪里才是我们的立足之处呢?\"
杨幺伸手一指茫茫的洞庭湖水,说道,”就是这八百里洞庭湖泊。洞庭湖南纳四水,北接荆江四口,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汉阳志》说:“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东抵蕲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云梦。云梦者方八、九百里,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众人听的有些出神,杨幺又说道,”你们再看那君山,君山又名洞庭山,洞庭盖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后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无得而称,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这就是洞庭湖名称的由来。”
杨幺又手指四面绵延的山峰,说道,“以洞庭湖为核心,向东、南、西三面平原,但是你们再看,外围有幕阜山、雪峰山、武陵山脉高耸突起,洞庭湖盆呈向北敞口的马蹄形盆地。外围三山环绕,似是一道屏障,拱卫着洞庭湖,再看还有鹿角山、天井山,禺山、墨山等,山峰林立,皆是洞庭湖的堡垒,我们占据洞庭湖君山福地,不是霸业可成吗?”
杨幺又说道,“占据此处还有一个好处,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
众人忙问,“那是什么?”
杨幺说道,“我们大多都说渔民出身,习惯了水边生活。金兵则不然,他们想来围剿我们,只要我们将战场设在此处,他们不习水战,就算千军万马,管教他来到这里,有去无回。”
众人听了,齐声欢呼,钟子仪也大声说道,“那咱们就随我们的头领,赶奔洞庭湖君山岛。”
金国大元帅完颜宗望,得到完颜杲战死,自己五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气得暴跳如雷,于是各处调集人马,准备寻杨幺等人报仇。
偏偏这时候岳飞败走马家渡,夺了江宁镇之后,率领人马往东南杀来,不但接连攻克几个州府,甚至大有兵锋直指他完颜宗望之势。同时他又接到调令,配合金兀术攻克临安,围堵高宗皇帝赵构的指示,无奈之下,只好先放弃报仇计划,率兵北上去了。说实话,这也是他的造化,否则,完颜宗望真的与杨幺等人,在洞庭湖开战,也可能会凶多吉少。
杨幺等到消息之后,却是抓住机会出兵,连续攻克洞庭湖四周几个州府, 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巩固了自己的根据地。杨幺也是更深孚众望,而且在当地百姓之中,也赢得了民心所向,各路义军也纷纷前来投奔。
于是在次年四月,众位首领推举杨幺为总首领,奉杨幺为“大圣天王,“竟然与天子分庭抗礼。其实这也充分说明,当时不仅洞庭湖一带,大片土地沦丧,对北宋朝廷的彻底失望。朝廷军队节节败退,顾不得百姓的死活,今天来了金国兵马烧杀劫掠,明天又是土匪流寇过来骚扰。就算是朝廷当地的地方官,也是为了生存盘剥压榨百姓,老百姓迫切希望有天神下凡,来拯救苍生,杨幺,就是他们所盼望的救世主。
杨幺提出来的”等贵贱,均贫富“正好迎合了处在苦难中的百姓的渴望,百姓自然愿意奉大圣天王为天下之主。
杨幺登上大圣天王王位,立刻下诏,立钟相少子钟子仪为丞相,封黄诚为军师,杨钦为军马太尉。设总寨于宝台山,关口要隘分置水寨70余个,君山为大圣天王的王城。
杨幺抓住机遇,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使义军势力范围日益扩大。杨幺执行“等贵贱,均贫富”的政策,并采用“陆耕水战”、“兵农相兼”的政策,豁免义军范围内钱粮赋税,发展生产,深受百姓拥戴。地域势力东越岳阳,西至鼎州,醴陵,北抵公安,南至长沙界内,席卷洞庭湖区7州19县,拥兵达到二十万之众。后来南宋、伪齐曾多次遣使招降,均被杨幺斩首沉江。
大圣天王杨幺,已经成了洞庭湖真正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