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政治局会议室内,1922年的初春寒气尚未散尽,壁炉里的火焰跳动着,却驱不散空气中的凝重。弗拉基米尔·列宁坐在主位,手中摊着一份标注“绝密”的情报——上面详细记录了波兰接受联合帝国黄金集团5000万华夏元贷款、金龙集团100万吨小麦援助,以及英国巴西橡胶公司500吨橡胶合作的细节。他抬头看向围坐的政治局委员,语气带着忧虑:“波兰的战后重建,已经成了列强争夺东欧的棋盘,联合帝国、英法都在通过经济援助渗透势力,我们不能坐视波兰倒向资本主义阵营。”
话音刚落,列夫·托洛茨基立刻站起身,手中的军事报告重重拍在桌上:“列宁同志,这不是简单的经济渗透!联合帝国金刚集团(垄断全球钢铁市场)给波兰运去的特种钢,名义上是修铁路,实际上完全可以用来制造装甲车;英国提供的迫击炮,更是直接增强波兰陆军实力——苏波战争结束才一年,波兰就敢接受列强的军事援助,明显是在针对苏联!我们必须加强西部边境的防御,甚至考虑支持波兰境内的工人运动,打乱他们的重建计划。”
约瑟夫·斯大林坐在角落,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此时缓缓开口:“托洛茨基同志的主张太激进了。苏联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国内经济,伏尔加河沿岸的饥荒还没缓解,钢铁产量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60%,根本没有实力再发动一场对波战争。”他递过一份财政报表,“联合帝国韩建国大使(驻莫斯科大使,北方党人)上周还暗示,要是苏联愿意降低勒拿河关税,允许金刚集团的钢铁经西伯利亚运往欧洲,北方党可以说服黄金集团给苏联提供2000万华夏元贷款——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外交手段,牵制联合帝国对波兰的援助。”
“外交手段?”托洛茨基冷笑一声,“联合帝国李光首相(北方党人)的算盘谁不清楚?他们想通过关税换钢铁运输权,本质是想把苏联变成其欧洲市场的原料供应地!波兰拿到的贷款和援助,最终都会变成针对苏联的武器,我们妥协只会让列强得寸进尺。”
财政人民委员格里高利·索科利尼科夫此时插话,语气带着务实:“两位同志的意见都有道理,但我们必须面对现实。苏联的外汇储备不足500万黄金卢布,进口机器设备的资金都要靠出口粮食和木材,而联合帝国金龙集团控制着全球40%的粮食贸易,要是他们切断对苏联的小麦出口(虽然当前是波兰获援,但金龙集团的市场垄断仍威胁苏联),我们的饥荒会更严重。”他顿了顿,补充道,“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接触波兰,提出用巴库石油换波兰的煤炭——波兰的煤矿产量充足,而我们的石油对他们的工业重建也很重要,通过经济合作牵制波兰,总比直接对抗更可行。”
列宁微微点头,手指在情报上的“东方橡胶公司”字样上划过:“索科利尼科夫同志的思路值得考虑。联合帝国南洋党控制的东方橡胶公司,给波兰提供的橡胶价格比英国巴西橡胶低8%,说明南洋党和北方党、南方党之间也有利益分歧——肖云海大使(联合帝国驻罗马大使,南洋党人)之前通过土耳其凯末尔传递过消息,南洋党想扩大在中东的橡胶市场,需要苏联在里海的航运支持。我们或许可以利用这种分歧,争取东方橡胶公司减少对波兰的橡胶供应,同时换取他们的橡胶技术援助。”
托洛茨基依然不认同,眉头紧锁:“利用党派分歧只是权宜之计!联合帝国四党虽然矛盾深,但在遏制苏联这件事上是一致的。去年我们想从金刚集团进口钢铁修铁路,北方党就以‘苏联未履行石油供应协议’为由拒绝,现在他们给波兰的钢铁却毫无限制——这足以说明,他们的目标就是用波兰包围苏联。”他指向地图上的苏波边境,“我们必须在明斯克、基辅增派两个师,同时支持立陶宛、拉脱维亚的亲苏势力,形成对波兰的战略包围,让列强知道苏联不是任人拿捏的。”
斯大林摇了摇头,反驳道:“增派军队需要增加军费,这会挤占农业和工业的投资。我们现在连拖拉机都造不出来,靠什么和装备了联合帝国钢铁、英国武器的波兰军队对抗?不如把精力放在争取联合帝国的贷款上——黄金集团谭杰明董事长(无党派人士)之前表示,只要苏联同意将远东的森林开采权交给联合帝国海外党(犹太裔大卫·陈·斯坦利控制),就愿意提供1亿华夏元贷款,这笔资金足以让我们的钢铁厂产能提升30%,等经济实力增强了,再应对波兰的威胁也不迟。”
“放弃远东森林开采权?这是卖国!”托洛茨基的声音陡然提高,“海外党代表的是犹太资本利益,他们拿到开采权后,只会把木材低价运往欧洲,掠夺苏联的资源——我们宁可放慢经济恢复,也不能做这种损害国家主权的事!”
会议陷入激烈的争执,列宁看着眼前的分歧,心中清楚:激进派担心安全威胁,务实派关注经济现实,双方都有合理之处,但必须找到平衡点。他示意众人安静,语气坚定:“第一,立即从乌克兰调运50万吨粮食到西部边境,缓解当地军民的供应压力,同时命令红军总参谋部制定边境防御预案,增派一个机械化旅到明斯克,加强防御但不主动挑衅;第二,让外交人民委员格奥尔基·契切林接触波兰驻苏大使,提出‘石油换煤炭’的合作方案,同时暗示波兰,过度依赖列强援助会失去外交自主权;第三,派特使去安卡拉,通过凯末尔联系南洋党苏曼党首(南洋党党首),表示苏联可以开放里海港口给东方橡胶公司的商船使用,条件是他们减少对波兰的橡胶供应,同时提供橡胶种植技术。”
他停顿片刻,补充道:“至于联合帝国的贷款,由斯大林同志负责与韩建国大使接触,摸清北方党的真实底线,但必须明确——任何贷款都不能以牺牲领土主权或关键资源开采权为代价。我们既要警惕列强的渗透,也要为国内经济恢复争取必要的外部支持,这是当前唯一的可行之路。”
会议结束后,托洛茨基留在会议室,看着列宁整理文件,语气带着不甘:“列宁同志,我们真的要对联合帝国妥协吗?我担心这种妥协只会让他们更肆无忌惮。”
列宁抬头,眼中带着疲惫却坚定的光芒:“托洛茨基同志,妥协是为了更好地积蓄力量。苏联现在就像一个大病初愈的人,需要时间调养,而不是立刻拿起武器战斗。联合帝国内部的北方党、南方党、南洋党矛盾重重,英国和法国也在争夺波兰市场,他们的联盟不会长久——我们只要抓住这些分歧,就能为苏联争取到发展的时间。”
与此同时,斯大林在外交部会见了韩建国大使。韩建国坐在沙发上,手中的华夏元纸币轻轻晃动:“斯大林同志,北方党对与苏联的合作很有诚意。只要苏联同意将勒拿河关税从15%降至8%,允许金刚集团的钢铁通过东西伯利亚总督辖区(秦树贤,北方党人)运往欧洲,黄金集团不仅能提供2000万华夏元贷款,还能说服龙武集团(垄断亚洲大洋洲能源市场)增加对苏联的石油供应,缓解你们的能源短缺。”
斯大林不动声色,手指在桌下轻轻敲击:“韩大使,关税问题需要双方进一步协商,但苏联绝不会允许任何外国企业利用西伯利亚的运输线从事军事物资贸易。另外,我们注意到联合帝国给波兰的贷款中,包含了对波军事援助的条款,这严重威胁苏联西部边境安全——如果北方党不能约束这种行为,合作恐怕很难推进。”
韩建国心中了然,斯大林是在拿波兰问题讨价还价。他笑了笑:“斯大林同志,联合帝国的援助完全是经济性质的,军事装备只是英国和法国的单方面行为,与北方党无关。我们可以承诺,会通过外交渠道劝说英国减少对波军事援助,但苏联也需要展现合作的诚意,比如加快履行去年‘石油换钢铁’协议中未完成的石油供应份额。”
两人的谈判陷入微妙的平衡,而在克里姆林宫的另一间办公室,契切林正起草给波兰驻苏大使的照会,措辞谨慎地提出“石油换煤炭”的合作方案;远在安卡拉的苏联特使,也已见到土耳其凯末尔,准备通过他牵线南洋党苏曼——1922年的苏联,正在党内分歧的拉扯中,小心翼翼地在列强包围的缝隙里,寻找着经济恢复与国家安全的平衡点。
华沙的重建工地依旧忙碌,联合帝国的钢铁、英国的橡胶、法国的机械不断运抵;莫斯科的政治局会议余波未平,激进与务实的争论仍在继续。这场围绕波兰的博弈,早已不只是苏波两国的较量,而是苏联与资本主义列强、联合帝国内部各党派利益交织的复杂棋局——1922年的初春,苏联在党内分歧中迈出的每一步,都将影响未来东欧格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