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热浪一波波涌进房间,空调外机在窗外发出沉闷的轰鸣。我盯着儿子书桌上摊开的练习册,数学卷子上刺眼的红叉像一道道伤口,刺得我太阳穴突突直跳。离期末考试只剩七天,日历被我用红笔圈出的倒计时,仿佛在不断提醒着时间的紧迫。
“源源,这道应用题你又错了!”我指着试卷上的错题,声音不自觉地拔高,“考试就考这些题型,你怎么还弄不明白?”儿子垂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桌角,头发乱蓬蓬的,像团打了结的毛线。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放缓语气:“来,妈妈再给你讲一遍。”
辅导的过程比我想象中艰难得多。我握着他的手,试图让他跟着我在草稿纸上写步骤,可他的笔尖总是偏离正确的方向。窗外的蝉鸣一阵高过一阵,我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喉咙也变得沙哑。“你到底有没有在听?”烦躁突然冲破理智,我猛地拍了下桌子,儿子身子一颤,眼眶瞬间红了。
深夜,等儿子睡下后,我轻手轻脚走进他的房间。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照亮他皱着眉头的睡脸。书桌上,我白天布置的练习题还没写完,铅笔在本子上留下断断续续的字迹。我轻轻叹了口气,拿起笔帮他把错题又整理了一遍,直到窗外泛起鱼肚白。
家长群里的消息不断弹出,其他妈妈们分享着孩子的复习进度。“我家孩子已经把错题本看了三遍了”“这次模拟考又进步了”……这些文字像一根根刺,扎得我坐立不安。我给儿子制定了更严格的复习计划,甚至连吃饭时都在抽查他的英语单词。
那天傍晚,我去接儿子放学,在校门口听到几个家长的议论。“现在的孩子太累了,我家孩子最近都睡不好觉。”“是啊,别把孩子逼得太紧了。”这些话让我脚步一顿,心里五味杂陈。可一想到儿子的成绩,那些犹豫又被抛到了脑后。
考试前一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去检查儿子的书包。突然,一本日记本从夹层里掉了出来。我鬼使神差地翻开,儿子稚嫩的字迹映入眼帘:“妈妈最近总是很凶,我知道她是为我好,可我真的好累。我也想考出好成绩,让她开心……”我的手指颤抖起来,泪水模糊了视线。
深夜,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想起儿子小时候,我总是抱着他读故事书,那时他的笑容多么灿烂。可什么时候,我们之间只剩下了习题和分数?我轻轻起身,走进儿子的房间,帮他掖好被角。月光下,他的睫毛在脸颊投下小小的阴影,像一只安静的蝴蝶。
第二天送儿子去考场时,我特意穿了他最喜欢的那条裙子。校门口,儿子突然转身抱住我:“妈妈,别担心,我会努力的。”我鼻子一酸,紧紧抱住他:“浩浩,不管考得怎么样,你都是妈妈最骄傲的宝贝。”儿子的身体僵了一下,随即重重地点了点头。
看着他走进考场的背影,我终于明白,比成绩更重要的,是那个每天努力学习、渴望得到认可的孩子。或许我该学会放手,相信他已经在自己的节奏里尽力奔跑。阳光洒在身上,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转身走向回家的路,准备给儿子做一顿他最爱吃的糖醋排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