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国公此十字,字字千钧!‘封公非我意’,见其淡泊名利、不慕荣华之心胸;‘但愿海波平’,更显其心系社稷、志在安邦之宏愿!寥寥十字,国公之志、国公之忠,已昭然若揭!”

贾元春似时开口,而后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向贾玌,语气带着一丝期许:

“此等胸襟抱负凝成的惊世之句,岂可仅有半阙?今日天时、地利、人和皆备,本宫亦甚盼国公能挥毫泼墨,补全此诗,以成完璧,亦让我等一窥这承载家国大志的全篇风采!”

贾玌看着眼前这群眼巴巴望着自己的兄弟姐妹们,甚至贵妃贾元春眼中也带着期待,心中那点“存货告罄”的无奈感更重了!

他脸上露出一丝显而易见的无奈,轻轻捏了捏眉心。

感受着水榭内几乎凝成实质的期待目光——探春的炽热、惜春的娇憨、宝钗的含蓄、迎春的真诚,甚至小怀瑾都似懂非懂地揪着他的衣襟,仿佛在无声催促。

而当他目光转向身侧的林黛玉时,只见她眸子里漾着追忆。

林黛玉朝着贾玌颔首,唇边噙着一抹浅笑,显然想起了昔日藕香榭畔那场因残诗而起的诗社雅集。

这份无声的期待,比任何言语都更让贾玌难以推拒。

贾元春凤眸含笑,静待他的回应。

贾玌深吸一口气,终是迎着众人灼灼视线,起身,坦然开口:

“娘娘谬赞,诸位兄弟姐妹厚爱,实令贾玌汗颜。方才迎春所言十字,确系当日园中偶得心绪,有感而发。”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热切的脸庞,

“玌乃一介武夫,虽非目不识丁,于诗词一道,终究是粗通文墨,难登大雅之堂。此十字,已是搜肠刮肚,灵光乍现之果,胸中实无全篇锦绣腹稿。”

水榭内瞬间安静下来,期待的目光中难免掠过一丝失望。

贾玌话锋一转,语气郑重:

“然今日娘娘垂询,兄妹殷殷期盼,玌虽才疏,不敢藏拙。既蒙不弃,便斗胆将当日偶得此句时,心中所思所感之全貌,诵与诸位一听。

现——借前贤之句,以明吾志!”

他豁然起身,袍袖在微风中轻拂,身姿挺立。

目光不再有无奈,缓缓扫过全场,最终投向虚空,仿佛穿越了雕梁画栋,望见了边关冷月、万里海疆。

浑厚而清晰的声音,一字一句,如金玉掷地,响彻水榭: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公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四联诗落,满堂寂然!

前四句勾勒出武将幕府生活的剪影:

卸甲小憩时的片刻安宁,与志同道合者忧心国事的盟誓,待客谈兵的豪迈气象,以及文韬武略、兼备的戎马生涯。

这一切的铺垫,最终都汇聚、升华于那早已震撼过他们的十字箴言——“封公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此刻,这十字不再是孤悬的断金之音,而是有了血肉根基、有了精神脉络的完璧之章!

刹那间,水榭内众人心神剧震!

这诗中描绘的场景与气度,竟不自觉的代入了与他们所知的国公爷贾玌的经历与日常,严丝合缝地重叠起来!

他们仿佛亲眼看见:

“小筑暂高枕”—— 国公爷挥师北上收复故土,而后又不顾身险南下江南救驾护国、终于奉天殿上“弑王归剑”,主动卸下滔天权柄后,在这辽国公府中,享受那份来之不易、短暂休憩的写照吗?

“忧时旧有盟” —— 岂非暗合了他与当今圣上君臣相得、共扶社稷于危难之际的肝胆相照?那份忧国忧时的赤诚,早已刻入骨髓!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 眼前立刻浮现出辽国公府书房内、花厅中,国公爷与心腹部将、谋士们煮酒论道、剖析天下军机的景象。那份挥斥方遒、运筹帷幄的气度,是刻在骨子里的!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 更是国公府日常最真实的剪影!书房内,案几上堆积如山的兵书战策、舆图奏报,即便深藏功名,依旧心怀天下的明证!

而那柄曾饮尽叛王血、如今静静悬于书房壁上的宝剑,在星夜微光下散发着凛然寒芒,无声诉说着主人虽处“小筑”,然枕戈待旦,从未懈怠!

这一切的铺垫,所有的文韬武略、忧国忧民、藏锋敛锐与枕戈待旦,最终都指向那十字真言——

“封公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十字,不再仅仅是诗中的结句,它化作了国公爷贾玌一生的注脚!

是他南下救驾、血战平叛、剑定奉天殿时,心中所持的信念!

是他功成身退、深藏功名,却依旧在辽国公府内日日研读兵书、关注海疆局势的动力源泉!

是他不求爵禄显赫,唯愿四海升平、万民安泰的毕生宏愿!

水榭之内,落针可闻。

“国公......” 贾元春的称呼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仿佛在呼唤一个超越爵位的存在,“此诗......字字珠玑,句句肺腑,非大忠大勇、心怀天下者不能言!其意已明,其志已彰。然.....”

她微微一顿,凤眸中带着探询与一种近乎渴求的光芒,“本宫尚有一问,恳请国公解惑!”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贾玌身上。

贾元春的声音清越,带着认真:“此等承载国公毕生宏愿、赤胆忠魂之诗篇,可有名目?其名为何?”

一首无名的诗,终究少了份归属与重量。

而一首承载着如此份量、注定要传诵天下的诗,岂能无名?

贾玌迎上贾元春的目光,那眼眸中,方才诵诗时的激昂已然沉淀,复归于一泓深潭般的平静。

他微微躬身,声音沉稳,没有丝毫犹豫,仿佛那个名字早已镌刻于心:

“回禀娘娘。此诗,乃贾玌借前贤之句,浇胸中块垒,明心之所向。其名——韬钤深处”

“——韬钤深处——”

一边念叨着,贾元春缓缓从凤座上站起,凤眸中早已蓄满晶莹的泪水,目光穿越众人,紧紧锁在那身姿挺立的身影上。

她的眼神里,再无贵妃的矜持,只剩下浓得化不开的震撼、心疼与无上的敬佩!

“十二龄稚子,束发从军,远赴辽东苦寒之地!两年半风霜刀剑,戍守边关,枕戈待旦,终斩敌酋,平靖烽烟!凯旋封侯,少年得志,尔心何曾片刻懈怠?!”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异常清晰,响彻寂静的水榭,仿佛要将眼前这位族弟兼国之柱石的一生功业与心志,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上: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之前,两宫圣驾当面,尔以弱冠之龄,慨然立下‘五年复辽’之血誓!何等气魄,何等担当!而后,尔以武衔之身,亲提王师,东出山海关,浴血奋战,终克复辽东故土,还我河山!!”

贾元春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穿透灵魂的力量,目光灼灼,直指那首诗的核心:

“今日!今日闻此诗!

‘小筑暂高枕’?尔何曾安枕!‘忧时...有盟’?尔心念念,唯国唯民!

‘呼樽...揖客,挥麈...谈兵’?尔之府邸,门庭肃然,宾客所论皆为国是民生,拒声色犬马于千里之外!!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尔之心血,尽付文韬武略;尔之神兵,只为护我山河永固!”

她深吸一口气,泪水终于滑落:

“而这一切!这一切的出生入死,这一切的呕心沥血,这一切的......所求为何?所求者何?!!”

她的目光扫过下方早已听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一众贾家子弟姐妹,最终,带着无比的郑重与尊崇,重新落回贾玌身上:

“所求者——唯此诗也!唯此一生之志——‘封公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话音落下,满堂肃然!

所有贾家子弟,无论文武,无论长幼,无不挺直了脊梁,望向贾玌的目光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源自血脉深处的崇敬与自豪!

——这才是他们贾家的族长!

——这才是他们贾家的魂!

贾元春的目光在族中长辈贾敬、贾政、贾母、贾梁氏等人饱含欣慰与激动的脸上短暂停留,最后,落在了贾玌身上。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这位当朝贵妃,贾家最尊贵的女儿,竟敛衽垂眸,对着贾玌——她的族弟、帝国的辽国公——盈盈屈膝,行了一个福礼!

“此身此志,感天动地!此心此愿,泽被苍生!本宫代天家,感念国公擎天护国之功,亦代贾氏满门,谢族弟砥柱中流之德!辽国公......请受本宫一礼!”

这一礼,敬的是擎天护国之功!

这一礼,敬的是赤诚忘私之志!

这一礼,敬的是“但愿海波平”的万世宏愿!

水榭之内,落针可闻,唯余那十字真言,与这三敬之礼的千钧之重,在每个人心头回荡不息!

短暂的死寂之后,水榭内嗡然一声!

贵妃娘娘!当朝皇妃!待天家对辽国公行此郑重大礼!

这已非仅仅是家族情谊,更是天家对擎天巨柱功勋与志向的至高认可!

反应过来的众人,无论是贾政、贾母等长辈,还是探春、惜春等姐妹,乃至贾琏、贾蓉、贾环、贾兰等子弟,无不慌忙起身!

动作虽因震惊而略显仓促,却又无比的肃穆与庄重!

贾政、贾敬等长辈,率先朝着贾元春的方向深深一揖,表达对皇妃行礼的敬重,随即转向贾玌,亦是郑重长揖!

他们眼中含着泪光,是为家族有此麒麟儿而激动,也是为这撼动心魄的一幕而感怀。

探春、宝钗、迎春、惜春、邢岫烟等一众姐妹,更是齐齐敛衽垂首,对着贾元春盈盈福身,而后同样转向贾玌,行以最庄重的女子之礼!

她们的目光中充满了对兄长的无限崇敬。

贾琏、贾蓉、贾琮、贾蔷、贾环、贾兰等一众男丁,则是在长辈之后,齐刷刷地朝着贾玌的方向,单膝触地,行以军中最重的半跪抱拳礼!

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眼神坚定,向他们的族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国公爷(哥哥\/族长)!”

不同的称呼,却饱含着同样的情感——那是发自肺腑的敬服与誓死追随的决心!

一时间,水榭之内,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向着贾元春和贾玌的方向,或揖、或福!

场面壮观!

而就在贾元春盈盈屈膝、福礼将成未起的刹那!

贾玌没有丝毫犹豫,已躬身,双手抱拳高举过额,行了一个大揖之礼!

“娘娘折煞微臣了!臣惶恐难安!为国尽忠,为民守土,乃臣之本分,何敢当娘娘代天家、代宗族如此重礼!臣,愧不敢受!”

......

水榭内,贵妃行礼,国公逊谢,满门肃然动容的气氛尚未散去。

廊庑下阴影里,几位身着青袍、手持笔墨簿册的礼部随行官,早已屏息凝神,笔尖悬于纸上。

方才那惊雷般的诗句——以及辽国公贾玌随后诵出的全篇,字字千钧,犹在耳畔回荡。这等胸襟抱负凝成的句子,远超寻常吟咏,直指社稷根本!

领头的老翰林官,执笔的手稳如磐石,眼中却难掩震动。

这等格局气魄,句句贴合自身功业行止,实乃罕见!

老翰林官深吸一口气,再无半分迟疑,手腕沉稳落下,在记录簿上工整书写,字迹一丝不苟:

“…辽国公贾玌,应众请诵诗,辞曰:‘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公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闻者皆肃然。”

“诗毕,贵妃娘娘感其忠志,离席......敛衽垂眸,向辽国公行福礼......曰:‘此身此志,感天动地!此心此愿,泽被苍生!......代天家,感念国公擎天护国之功,亦代......谢族弟砥柱中流之德!’”

“辽国公遽然躬身,抱拳高举过额,深揖逊谢,对曰:‘惶恐难安!为国尽忠,为民守土,乃臣之本分!’”

“时贾府阖族震动,肃然起敬,礼敬贵妃及国公。”

记录至此,老翰林官笔锋稍顿,略作沉吟,终在末尾添上一句:

“国公此志,昭昭如日月,实乃社稷柱石之明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