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旧物里的时光机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窗台,李阳就抱着一个纸箱冲进主卧,纸箱边缘还粘着几根彩色羽毛——那是他昨天在公园捡的“宝贝”。“爸爸!妈妈!快来看我找到什么了!”
李渊正帮苏瑶把晾好的床单收进衣柜,闻言回头时,李阳已经把纸箱倒了个底朝天,各种旧物滚了一地:缺了腿的塑料恐龙、褪色的涂鸦本、还有个掉了耳朵的兔子玩偶——那是李悦刚出生时,苏瑶亲手缝的。
“这不是储藏室里的旧箱子吗?”苏瑶蹲下身,捡起那只兔子玩偶,指尖拂过玩偶肚子上歪歪扭扭的“悦”字,“你怎么把它翻出来了?”
“我想找我的第一辆遥控车!”李阳趴在地上,小手在旧物堆里扒拉,“爷爷说那是爸爸用子弹壳改装的,特别酷!”
李渊的动作顿了顿。那辆遥控车确实是他的手笔——刚退役那年,李阳三岁,缠着要“爸爸在部队玩的车”,他就找了些废弃的子弹壳,连夜打磨焊接,做了辆坦克形状的遥控车,车轮还是用苏瑶的旧发圈改的。
“在这儿呢。”他从一堆旧绘本底下翻出个锈迹斑斑的铁皮坦克,坦克的炮管是根细长的子弹壳,车身还贴着李阳小时候画的五角星。
李阳欢呼着抢过去,手指抠着坦克的履带:“真的是它!爸爸你看,还能走!”他把坦克放在地板上,果然还能缓缓移动,只是履带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像个喘着气的老人。
苏瑶笑着摇头:“都多少年了,早该扔了,你偏说留着给孩子们当纪念。”
“不能扔。”李渊拿起那只掉了耳朵的兔子玩偶,笨拙地用针线把耳朵缝回去,“每样东西都有故事。”
他的动作很慢,针脚歪歪扭扭,却异常认真。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在他手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那年在医院,他第一次给李悦换尿布时的样子——也是这样笨拙,却小心翼翼。
“爸爸,这个是什么?”李悦不知什么时候醒了,揉着眼睛站在门口,小手指着纸箱里一个用红绳系着的铁盒子。
那是李渊的“百宝盒”。里面装着他的三等功勋章、老枪送的打火机、第一次执行任务时的地图碎片,还有苏瑶写给他的信,每一封都标着日期,从“你去非洲的第32天”到“今天李阳会叫爸爸了”。
“是爸爸的宝贝。”李渊把盒子放在床头柜上,没打算打开。有些故事,还没到讲给孩子们听的时候。
“我也要看我的宝贝!”李悦噘着嘴,小跑到自己的玩具箱前,抱来一个饼干盒,里面装着她的“珍藏”:几颗漂亮的石头、幼儿园老师奖励的小红花、还有跟李渊的头发——她说“这样爸爸出差时,我就能抱着头发想爸爸了”。
苏瑶靠在门框上,看着父女三人围在旧物堆里叽叽喳喳,忽然觉得眼角发烫。她想起李渊刚退役那会儿,这个家总弥漫着一股紧绷的气息——他会在半夜突然坐起来,手条件反射地摸向床头(那里曾经放着枪);会在切菜时用握匕首的姿势握菜刀;会在李阳哭闹时,露出无措又僵硬的表情。
是这些旧物,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时光,一点点磨平了他身上的棱角。
“中午吃饺子吧。”苏瑶转身走向厨房,“把赵阿姨和念念也叫来,让孩子们一起玩。”
赵念安带着女儿赵念念来的时候,李阳正举着铁皮坦克给念念炫耀,李悦则拉着赵念安看她的饼干盒。赵念安今天穿了条米白色的连衣裙,头发放了下来,少了职场上的凌厉,多了几分柔和。
“没想到你还有这手艺。”赵念安摸着铁皮坦克的炮管,眼里满是惊讶,“我爸以前也给我做过弹壳手链,说能辟邪。”
李渊正在帮苏瑶擀饺子皮,闻言抬头笑了笑:“老辈人都这习惯。”
“念念说想来跟李阳李悦玩很久了。”赵念安帮着摆碗筷,“她说李阳的爸爸会修玩具,比她爸爸厉害多了——她爸连灯泡都换不好。”
苏瑶笑着递过去一杯果汁:“李渊也就这点用处了。”
饺子下锅时,厨房里弥漫着韭菜鸡蛋的香味。李阳和念念在客厅比赛搭积木,李悦在旁边当裁判,时不时尖叫着宣布“哥哥赢了”或者“念念赢了”。
李渊靠在厨房门框上,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忽然想起老枪临终前的样子。他躺在病床上,插着氧气管,却非要抓着李渊的手说:“小子,别总想着以前的事。枪是用来保护人的,家是用来疼人的。你护了国家这么多年,该回家护着苏瑶和孩子了。”
那时他不懂,总觉得“兵王”的使命还没完成。现在看着苏瑶额角的碎发,听着孩子们的笑声,才明白老枪说的“护着”,不是扛枪打仗,而是揉面时多放半勺糖,是修玩具时耐心听孩子的指挥,是看着家人的笑脸时,心里那股踏踏实实的暖。
“饺子熟了!”苏瑶的声音把他拉回现实。
孩子们欢呼着跑到餐桌前,李阳非要坐李渊旁边,念念挨着李悦,赵念安则和苏瑶坐在对面。饺子的热气模糊了眼镜片,也模糊了成年人之间那些若有若无的距离。
“爸爸,你明天还能陪我玩坦克吗?”李阳嘴里塞着饺子,含糊不清地问。
“能。”李渊夹给他一个虾仁馅的,“明天我们给坦克刷层新漆,再装个小灯。”
李悦举着勺子:“我要粉色的漆!”
“好,粉色的。”
赵念安看着这一幕,忽然对苏瑶说:“以前总觉得李渊冷冰冰的,像块捂不热的石头。现在才知道,他只是把热都藏在家里了。”
苏瑶笑了,眼角的细纹里盛着满满的温柔:“是啊,他这块石头,也就我能捂热。”
窗外的玉兰花影又落在窗帘上,比早上更浓了些,像幅晕开的水墨画。李渊看着窗台上那盆苏瑶养的绿萝,叶子又抽出了新枝。他知道,那些关于枪林弹雨的记忆不会消失,但它们会慢慢退成背景,而眼前的这些——饺子的香味、孩子的笑声、妻子的笑脸、朋友的陪伴,才是生活的底色。
就像那辆铁皮坦克,虽然锈迹斑斑,却能带着孩子们的笑声,一直“嘎吱嘎吱”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