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猛然想起自己母亲的遗物中,那些零碎的声纹记录,那些关于“声音干预”的模糊记载。
原来,她的母亲,也曾是这个“Y计划”的实验对象之一?
一股寒意从脚底窜上来,她迅速复制了所有数据,并小心地还原了界面,不留下任何痕迹。
临走前,她将一枚微型信号干扰器贴在了通风口,确保至少六个小时内,追踪信号都会被有效延迟。
市中心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内,气氛热烈而温馨。
“真声电台”的志愿者们正分享着自己的故事,有人兴奋地讲述着方言故事,有人轻声哼唱着儿时熟悉的歌谣,空气中弥漫着真挚的情感。
林晚秋微笑着看着这一切,内心充满温暖。
然而,她的目光却不自觉地被角落里一个戴着口罩的年轻女子吸引。
她几乎没有说话,只是在登记表上默默写下了“沈知遥(语言康复师)”几个字。
散会后,当所有人都离开时,沈知遥主动走到了林晚秋面前。
她递上一份详尽的音频分析报告,声音低沉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林女士,你们播出的第三期节目里,有一段背景杂音的频率,与‘晚安语音’的原始波形高度吻合。”
林晚秋心中一震。
她震惊地追问来源,沈知遥低声说道:“我的妹妹,是首批接受声波干预的孩子……她现在,已经不会说话了。”
林晚秋猛然想起,在“回声计划”的数据库中,曾有一个被标记为“异常沉默”的样本编号,赫然来自沈知遥所在的儿童康复机构。
一股强烈的预感涌上心头她决定重启调查,然而,她并未察觉,窗外浓密的树影下,苏凌月正透过手中的长焦镜头,一帧一帧地记录下她脸上的每一个表情变化,眼神冰冷而锐利。
城东,一座废弃的邮局。
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陈默根据邮筒上摩斯密码的坐标,找到了那个被藏匿的硬盘。
他迅速搭建起临时解码环境,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
当数据呈现在眼前时,他却愣住了——这并非什么控制指令,而是一份庞大的“情感共鸣指数模型”测试集。
里面包含了数千条真实的人类倾诉录音,并标注着“痛苦等级”、“依恋强度”等字样。
最让他感到不安的是,其中一条录音,竟然是林晚秋当年哼唱《月亮船》的片段,时间戳显示,那是二十年前。
“这不是陷阱……这是泄露。”陈默的声音带着一丝苦涩。
他意识到,有人故意让他们看到这冰山一角,目的并非设局,而是为了传递某种信息。
他没有删除,也没有上报。
而是迅速将模型的核心算法逆向提取,封装成一个开源插件,上传至了一个匿名论坛。
他在帖子里留下了一句话,简单而有力:“让每个人,都能听见自己的回声。”
废弃邮局的地下室里,陈默抬起头,看着黑暗的角落,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他。
他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谁在听你说?”他低声自语,这句话,像是抛给黑暗的回问,又像是无声的呐喊。
深夜,都市的霓虹灯被窗帘勉强遮挡,透不进林晚秋此刻心头的迷茫。
她一个人窝在台灯下,指尖轻颤,小心翼翼地拼接母亲日记的残页。
那些泛黄的纸张,散发着陈旧的墨香,也夹杂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压抑多年的秘密气息。
她蹙着眉,总觉得那些潦草的字迹里藏着巨大的嘶吼,而她,需要把这份嘶吼拼凑完整。
突然,一阵急促又带着点不耐烦的门铃声划破寂静,吓得她手一抖,差点把好不容易对上的碎片又打散。
谁啊?
这么晚了。
她心里嘀咕着,警惕地走到门口,透过猫眼一看,竟是赵文山!
他穿着一件样式老旧的灰风衣,像个从旧电影里走出来的角色,手里还捧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那架势,仿佛捧着什么传世秘宝。
门一打开,一股带着夜风的凉意扑面而来,赵文山的声音低沉得像夜色本身,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重量:“你母亲和我父亲是大学同学。他们都反对‘静默工程’,可一个选择了记录,一个选择了销毁。”这话一出,林晚秋的心脏猛地一抽,感觉整个世界都在瞬间颠倒了。
她一直以为母亲的过去只是普通的研究,现在看来,是她太天真!
赵文山没给她太多反应的时间,径直翻开了笔记本。
入眼的是一页页手绘的城市声场分布图,密密麻麻的线条和符号,像极了某种古老又神秘的咒语。
上面清晰地标注着“情绪热点”、“记忆共振点”——天呐,这不就是她们“真声电台”无意中触及的核心吗?
她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脑门,这哪是巧合?
分明就是命运的安排!
最后一页,苍劲的笔迹如刀刻般写着一行字:“当集体悲鸣足够响亮,系统自毁程序将启动。”林晚秋猛地抬头,死死地盯着赵文山,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颤抖,却也透着一丝明悟:“所以‘真声电台’不是我们在创造光,是在点燃引信?”
赵文山只是沉重地点了点头,没有多余的解释,转身便融入了深沉的夜色,留下林晚秋独自站在原地,心湖掀起了惊涛骇浪。
她踉跄着回到书桌前,目光落在电脑屏幕上——那个她和陈默合力开发的开源插件,下载量赫然已突破十万!
这不只是一串数字,这是无数正在觉醒的灵魂,是无数即将被点燃的引信。
而就在她未曾察觉的另一个角落,周医生透过屏幕,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她修长的指尖轻敲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像是某种判决的声响。
嘴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弧度,低声自语:“终于,到了选择站队的时候。”她果断地按下加密键,一条只有徐墨辰能解码的信息瞬间被发送出去,寥寥数字,却足以掀起一场更大的风暴:“Y是你母亲,也是我姐姐。”
清晨的阳光努力穿透浓雾,却显得苍白无力。
叶雨馨站在社区中心的废墟前,环顾四周。
广播设备被腐蚀性液体严重损毁,墙面被人用红漆涂鸦:“伪神当诛”。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化学味道,混合着居民的愤怒和恐慌。
“我们要报警!”一名中年妇女高声喊道,周围的居民纷纷附和。
叶雨馨蹲下身,轻轻触摸墙面上的残留液滴,嗅到一股淡淡的柠檬味。
这是高端清洁剂“净界x7”的特征,而这种清洁剂仅供应政府机关与少数特权场所。
她脑海中闪过苏凌月上周公开捐赠物资给福利机构的画面,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报警只会引来更多审查。”叶雨馨站起身,声音坚定而冷静,“我们需要自己解决问题。”
她转向身边的阿福,低声道:“阿福,取一块涂鸦砖块,悄悄送到李浩杰那里化验。今天晚上,我会召集志愿者,宣布我们的下一步计划。”
阿福点头应允,迅速行动。
叶雨馨则走进社区中心,召集还在的志愿者。
“大家听我说,”她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社区中心被袭,但我们不能被击倒。我们换地方播音,从明天开始,移动电台正式上线。”
志愿者们面面相觑,但最终都被叶雨馨的决绝所感染,纷纷点头同意。
李浩杰正坐在一张破旧的木椅上,面前摆满了各种化验设备。
他接过阿福递来的涂鸦砖块,熟练地进行分析。
不一会儿,他的
“净界x7确实来自苏家基金会仓库,但领用人签名是伪造的。”他咧嘴一笑,身影在废品堆中显得格外灵动,“不过我找到了真正签字的人——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刘建国。他的女儿正在读心理干预实验班。”
叶雨馨眼神一凛,心中隐隐有了预感。
这不仅是栽赃,更是嫁祸链条的一环。
她迅速做出决定:“李浩杰,放出风声,称‘真声电台掌握刘女病历’。看看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李浩杰点头,迅速行动。
果然,次日就有两名便衣男子闯入叶雨馨的办公室,声称要搜查电脑。
混乱中,刘建国偷偷塞给李浩杰一张U盘,上面只有一个加密文件夹名为“补偿名单”。
徐墨辰收到周医生的密信后彻夜未眠。
他重新分析母亲遗留的声纹样本,结合陈默提供的算法模型,终于破解出隐藏在《月亮船》旋律中的摩斯密码:“别信钥匙,信锁孔。”
“别信钥匙,信锁孔……”他轻声念叨着,突然醒悟——所谓“启明之匙”从来不是某个U盘或密码,而是能让系统自我瓦解的那个“缺陷共鸣点”。
他连夜绘制传播路径图,发现若想触发全局震荡,必须同时在七个历史声场热点同步播放特定组合音频。
这意味着需要七支独立团队协作,且不能使用任何联网设备以防追踪。
他撕掉原计划,转而写下七段不同风格的音频脚本,分别封存在信封中。
第二天清晨,七辆改装面包车驶入市内不同区域:城南菜市场、老火车站候车厅、工人新村活动室……每辆车顶都架着老式喇叭。
车上人员各不相同——有退休教师、外卖骑手、聋哑学校志愿者……他们打开密封信件,按指示播放录音。
内容五花八门:一段京剧清唱、一段工地号子、一段幼儿园晨操音乐……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暗合共振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