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华娱:踩着娜英冯裤子成为顶流 > 第593章 又“带偏”一个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下来的几天,李琦没有在再参与什么娱乐圈的事宜,而是受邀跑到了暴雪公司前往体验《魔兽世界》。

“嚯,这配置…”

在暴雪公司精心布置的体验室内, 李琦看了一眼电脑的参数。

cpU:Intel奔腾4(intel 865)

主板:华硕p4p800

内存:金士顿512mb ddR 400(256mb*2)

显卡:Radeon 9550

硬盘:迈拓40G IdE硬盘

光驱:三星48x cd-Rom

显示器:LG未来窗xp

512内存…这在这个时间段已经是偏高端的存在了。

李琦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飞舞,鼠标点击精准而迅速,走位、技能释放、道具使用流畅得如同行云流水。

“哇哦…”一局酣畅淋漓的体验结束后,李琦放下鼠标,靠在高背椅上,脸上流露出复杂而深刻的感慨。

“呃…mr LI,你之前玩过我们的游戏吗?”迈克·莫怀米看着李琦一套玩下来,惊为天人。

简直太流畅了,比他们自己请来的游戏测试人员还要流畅。

“还行吧,之前玩过你们的《魔兽争霸》。”李琦打了个哈哈,“不得不说,你们做的游戏还是不错的。”

此刻,李琦的内心其实波澜起伏。

前世的记忆碎片涌上心头。

在那段被禁锢于精神病院的灰暗岁月里,对他颇为关照的年轻医生是个狂热的《魔兽世界》玩家。

有时医生值班或忙于其他事务,实在抽不出时间完成游戏里的日常任务或副本,便会偷偷让精神状态相对稳定的李琦帮忙操作。

对于当时的李琦而言,这不仅仅是在帮忙,更是他在那狭小天地里为数不多的、能够短暂逃离现实、触摸外部世界的珍贵娱乐和心灵慰藉。

时隔这么多年,再次接触到这个熟悉的虚拟世界,尽管时空已然不同,但指尖触碰键盘的感觉和屏幕中熟悉的景象,依然让他产生了一种宛若隔世般的强烈恍惚感。

收敛起心绪,李琦言归正传,道出了此次来访的核心目的:“我这次来的目的很简单直接…希望,《魔兽世界》在北美地区和华夏市场的公开测试,同步开启。”

按照前世的轨迹,《魔兽世界》的公开测试本应在2004年11月8日正式启动。

但这一世,由于李琦的提前介入和其在华夏市场拥有的强大渠道影响力,他极力推动并成功促使暴雪公司将全球公测时间表整体提前了一个多月。

“这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迈克·莫怀米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爽快答应。

能够如此顺利地提前开启大规模公测,李琦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之前至关重要的封闭压力测试阶段,为了极限测试服务器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李琦直接动用在华夏的资源,组织了规模高达五十万的玩家同时进行模拟登陆和高压操作,结果直接导致暴雪原有的服务器架构不堪重负,瞬间崩溃。

这次意外的“事故”虽然当时让暴雪团队手忙脚乱,但却促使公司管理层下定决心,紧急投入重金,全面升级了数据库和服务器集群的底层框架。

从长远看,这为游戏正式运营后的稳定性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再比如,游戏中一些棘手的bUG,如着名的“奥格瑞玛拍卖行崩溃”问题,也在李琦团队提供的海量测试数据帮助下,被更早地发现和修复。

当然,尽管是同步公测,考虑到华夏庞大的潜在玩家基数以及北美本土的市场预期,初期仍将采取“限量公测”的谨慎策略。

毕竟,即便已经升级了服务器架构,暴雪也心知肚明,可能同时涌来的数百万华夏玩家,再加上北美地区预计的百万级用户,对任何在线服务系统都是巨大的考验。

“那么,初期公测的账号发放数量,您觉得定在多少比较合适?”李琦询问道。

“首批……先开放100万张cd-KEY(激活码)怎么样?”迈克·莫怀米提出了一个相对保守的数字。

“100万?这个数量对于华夏市场来说,实在太少了。”李琦摇摇头,语气坚定地阐述事实,“您要知道,在我们华夏,一款热门网游的平均日活跃用户数,早已经在几年前就突破了200万大关。

100万的额度,恐怕连塞牙缝都不够,会引发市场供不应求的抱怨,反而不利于前期口碑的积累。”

迈克·莫怀米认真思考了一下李琦提供的市场数据,觉得确实有理,“行吧!您说得对,是应该更充分考虑华夏市场的巨大潜力。那就按您的建议,适当增加首批投放量。”

对于李琦而言,抽空处理《魔兽世界》的事务只是战略布局的一部分,他在好莱坞的影视业务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此时,由他旗下公司参与出品的电影《触不可及》已经在北美院线上映,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票房成绩和口碑。

既然电影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了成功,那么接下来的重要步骤,就是瞄准第二年举办的奥斯卡金像奖,展开必要的公关活动,为冲击小金人造势。

“这部电影,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其在社会价值和多元文化包容性方面的潜力。”小雷石曾经负责奥斯卡公关策略的资深顾问。

在这方面经验老道。

在当下的奥斯卡评奖氛围中,大家都善于为影片‘上价值’。

不仅仅是关注黑人平权议题,墨西歌裔、印第安原住民权益、残疾人士等等,都是重要的‘政治正确’切入点。

只要能准确把握并突出影片中蕴含的跨越种族、阶级的人性关怀这一中心思想,在公关游说中就能占据很大的优势。

在这方面,李琦不需要花费太多心思亲自指导,小雷石和他的团队对此道极为精通,深谙好莱坞颁奖季的游戏规则。

就在这时,李琦突然想起一件私事,他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小雷石,我私人请你帮我个忙。”

“哦,您说。”

“有个叫高…怂的音乐人,在米国这边混,我知道你在认识的警员,可以让他帮忙顶一下,这家伙喜欢救驾,你…”

“您的意思是…想提前打点一下,让他顺利点?”小雷石试探性地问,以为李琦是想帮这个人疏通关系。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如果可以的话,尽量查一下他,如果能让他撞到一个人,惹上官司就更好了,关键就是让他这两年,抽不出时间回国。”

“…”

小雷石喉结滚动了几下,瞬间明白李琦什么意思,不过他没有追问。

“…”小雷石的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瞬间明白了李琦的真实意图——这是要不动声色地给对方下绊子,进行软性的限制和打压。

但他很识趣地没有追问具体原因,在好莱坞这个名利场,类似的事情并不罕见。“放心,李先生,这听起来是小事一桩。只要他不是一点黑料都没有,总能找到办法。”

小雷石平静地应承下来,对他而言,这确实属于业务范围内可以操作的事情。

李琦点了点头。

他清楚,未来这两年,正是那个音乐人在国内舆论场兴风作浪、积累影响力的所谓“黄金发展期”。

想办法把他拖在米国,让他陷入诉讼或麻烦之中,等两年后风波过去,他再想回国搅动风雨,时机也就错过了,很难再掀起大的浪花。

他想继续靠扮演“公知”角色牟利,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其实,在国内娱乐圈,像娜英、汪封、杨昆等人,与李琦过去的恩怨或竞争关系可能更为直接和激烈,但李琦并未选择对他们采取类似的打压手段。

唯独对这位高姓音乐人,他不想轻易放过。

这背后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牵扯到一位名叫均子的女歌手。

这位女歌手出生于1973年。

1997年,她凭借与知名音乐人小柯合作的首支单曲《一起做吧》正式出道,歌曲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连续两周占据音乐电视台排行榜榜首,并荣获当年“华夏歌曲排行榜年度十大金曲”的殊荣。

她的嗓音极具特色,“清澈中藏着一丝沙哑,温柔里透着一股倔强”,是李琦个人非常欣赏和喜爱的少数几位华夏女歌手之一。

然而,这一切在她结识了高…怂之后,彻底改变了。

两人陷入热恋并同居生活了两年多,高…怂曾信誓旦旦地承诺会娶她,甚至跟随她回到新疆见了家长,连婚房都精心装修好了。

可谁能料到,这个男人转头就突然宣布,与一位仅相识三个月的名叫沈唤的女子闪婚。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利用之前的信任签下来的合同,将合约转手,以极其低廉的15万元价格,暗中转卖给了另一家叫经文公司的机构。

均子的母亲得知后,愤怒地去找高…怂要个说法,他却脸不红心不跳地狡辩道:“这15万是之前帮她制作唱片垫付的费用,她发唱片难道不需要制作成本的吗?”

不仅如此,还心安理得地拿着这笔相当于卖掉均子前途的钱,带着新婚妻子,远赴米国逍遥快活去了。

这一连串无情的背叛和打击,直接导致了均子精神世界的彻底崩溃。几个月后,这个曾经歌声动人的女孩,身穿一袭刺目的红衣,在自己曾经满怀憧憬装修好的婚房内,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她留下的遗言只有一句,字字带血:

“高…怂卖了我。”

飞机上,段奕红卓在旁边,带着眼罩依睡不着。

李琦看着他反过来调过去,皱眉问了一句,“咋,还在倒时差?”

段奕红把眼罩一下子拽了下来,“李总啊,我这次真是见识到了,全世界哪儿都特娘的一样,还不如咱们华夏呢!”

这次米国之旅,对他冲击太大了,现在还没有倒过来味儿。

“嘿,你小子咋染上脏话了?”

段奕红摇头,“以前,米国在我的印象里面,那都是灯塔,我那些同学说起来,我都仰着头看他,可现在…扯淡!”

他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后怕说:“就在前几天,我在洛杉矶街上,亲眼看到一个白人警察,把一个黑人按在地上,用警棍往死里打,那场面…太吓人了。”他悄悄瞥了一眼李琦,犹豫了一下,还是继续说道:“还有…还有您做的那些事情,比如跟那些…背后的一些交易,说实话,我觉得…也不怎么光彩…”

话一出口,他可能觉得有些不妥,见李琦正看着他,连忙又找补道:“李总,您别误会,我绝对不是指责您什么。

我的意思是,通过这些事情,我看明白了,这米国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也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名利场,许多地方比咱们还不如,冷冰冰的只认钱和权,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嗬~”李琦颇为诧异地看着他,“这才来几天啊,你小子的感触就这么深刻?思想转变够快的。”

“谈不上多深刻,”段奕红叹了口气,语气变得有些低沉,“可能就是因为我从小家里穷,自卑感重,每到一个新环境,都特别渴望能尽快融入进去,被认可。所以…我对周围的人和事,观察可能就比别人更敏感一些,感受也更直接一点…”

李琦听了,不由得挑了挑眉,心里暗想:这小子,看来是被自己这段时间在米国的所作所为和亲眼所见的现实,给冲击得不轻,原来的那套对西方的美好想象,算是彻底被带到沟里去了。

不,或许应该说,是一道更为现实、甚至有些刺眼的光,照在了这片曾经被无数人神话的“大地上”。

在李琦的认知体系里,从来就不相信有什么永恒的“灯塔”,也不迷信所谓的“自由”光环和超级大国地位。

如果他们自诩为超级地位,那么当年在抗米援朝战场上,那些靠着钢铁意志和简陋装备,就将他们打得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的华夏志愿军将士,又该怎么说?

历史的逻辑从来如此:自信自强,方能不息。

没有什么地位是天生注定、可以被自我认定的。

只有当你自身足够强大,手握足够的实力和话语权时,你自然就成了别人眼中的参照,甚至……新的“灯塔”。

京城已经有了一丝凉意。

放眼望去,灰蒙蒙的一片,树杈与雾霾纠缠在一起,一辆宝马行驶在雾中。

9 月 28 号,马上就迎来国庆。

街上红旗招展,远处一家电影院门口贴着一张巨大的海报,《建国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