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次在相关部门内部会议上引发的激烈争端,其核心问题点,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李琦之前正式提交的那份关于在京都市中心区域申请批拨一块重要商业用地的请求报告。

与会的各方人员,一听到李琦这个名字居然又要申请批地,而且还是在京都这种寸土寸金的核心地段,一个个仿佛瞬间患上了严重的“红眼病”,内心的嫉妒和不平衡感强烈发作,忍不住纷纷站出来表示反对,提出各种质疑。

在座的谁不知道,京都的地皮,尤其是核心区域的地皮,那绝对是寸土寸金,价值连城。

无论是背景深厚的北影集团、央视国家媒体,还是其他手握重权的各个部委下属单位,哪个部门不想要点地来拓展自己的空间或进行商业开发?但这块肥肉,可不是谁想啃就能啃下来的,审批流程复杂,门槛极高。

你李琦,一个民营影视公司的老板,凭什么就能比其他人“尿得更高”、更受青睐?凭什么你就能一次次地拿到别人梦寐以求的资源?

就在争论声渐起,场面有些僵持不下的时候,主持会议的关键人物林和泰,只用了一句话,就像按下了静音键,让整个会议室瞬间鸦雀无声,让所有持反对意见的人都闭上了嘴。

“有种你们也组织人马,去米国市场搞统战工作啊!也像李琦那样,把他们的艾美奖搅个天翻地覆,把他们的行业格局冲击得七零八落试试看?谁能做到,我林和泰亲自打报告,给他批比这更大的地!”

与会的人员全都噤若寒蝉,一个个面面相觑,不再说话了。但不少人脸上都显露出不服却又无可奈何的神情,嘴角歪着,内心显然极不痛快。

会议间歇,有几个人凑在后面,压低声音议论纷纷:

“哼,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年轻后生,仗着在海外折腾出点动静,就真的上了天了?在国内也这么横?”

“不服不行啊,老兄。谁让人家统战工作做得厉害呢?这次听说没,他在米国那边又闹腾起来了,搞得艾美奖现在岌岌可危,据说连……连死角大楼那边好像都被惊动了,在关注事态发展。”

“好家伙……真的假的?消息可靠吗?这动静也太大了吧!”

“那还能有假?内部渠道传出来的风声。”

“嘶~”提问者倒吸一口凉气,不再作声,脸上写满了震惊。

与此同时,在米国好莱坞。

段奕红虽然没有直接跟随李琦参与所有核心事务,但他通过一些渠道,多少也知晓了这次涉及米国舆论场的幕后交易的一些风声。

对他这样一个在国内相对单纯环境成长起来的演员来说,这次听闻的“内幕”所带来的震动,简直可以说是直接冲破了天花板,让他三观尽碎。

“我的天……米国……米国这边竟然也这么肮脏啊?背后还有这么多见不得光的交易?”段奕红忍不住向身边更资深的王经感叹道。

“肮脏?”王晶闻言,翻了个白眼,用一种见怪不怪的口气教育他,“这哪能叫肮脏?这叫常态!是资本世界的游戏规则好吗!你小子慢慢看,慢慢学吧。

你会发现,越是资本力量横行、利益交织复杂的地方,这种情况就越加猖狂和普遍,以后见多了你就习惯了。”

下午,李琦处理完手头事务,又带着他们一行人驱车前往《黑袍纠察队》的拍摄剧组。路上,他们的车辆被浩浩荡荡的游行人群挡住了去路。

没错,编剧协会的大罢工仍在持续进行中,丝毫没有缓和的迹象。

游行队伍秩序井然,但口号响亮。

人们举着各式各样的标语牌:

“没有我们编剧的笔,你的屏幕终究只是一块冰冷发光的玻璃!”

“制片人联盟赚得盆满钵满,我们编剧却快要付不起下个月的房租!”

“我写得出拯救世界的英雄,却救不了自己的家庭。”

“…”

李琦还看到了《星球大战》编剧,他戴着眼镜,穿着褪色的体恤,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几个字,和一个很直观的条形图,写着:“公司利润↑,我的收入↓”

沥青的气味、咖啡、马克笔的刺鼻味,以及一种强烈的、混杂着焦虑、愤怒的情绪漂浮在空中。

派拉蒙影业,标志性的雪山门口,被一道移动着的人墙给挡住。

与米国农民罢工不同,编剧罢工,节奏分明、口号响亮、最多再加上远处此起彼伏的汽车鸣笛声…

段奕红看着这场面,忍不住趴在窗户上,手捂着往外面看,“哇,这么大阵仗呢?”

“你以为过家家呢?”王经没有多大的兴趣,但看着眼前这个青涩、没有城府年轻人,很是喜欢。

要说最大的原因,或许是轻松。

因为要绕开编剧罢工设置的主要封锁线和抗议区域,他们的车队转了一大圈,耗费了比平时多一倍的时间,才终于抵达了位于洛杉基郊外的拍摄基地。

好莱坞最大、最历史悠久的拍摄基地是华纳兄弟制片厂。

这个庞大的制片厂占地超过110英亩,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小型影视王国。

厂区内拥有30多个大小不一、功能齐全的专业摄影棚,以及超过200间专门用于后期剪辑、音效、特效制作的工作室。

在平时,这里绝对是整个好莱坞最繁忙、最充满活力的地方之一。

人声鼎沸,各个摄影棚里传出导演“Action!”的喊叫声、演员的对白声、各种拍摄器械的运转声,星光熠熠的明星和忙碌的工作人员穿梭其间。

但如今,受到编剧大罢工的严重影响,整个制片厂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没有正在运转的摄像机,没有导演的指令,更没有大牌明星的身影。巨大的厂区空旷而安静,仿佛一座被按下了暂停键的梦幻工厂。

2000年之后,正是好莱坞几大传统电影公司的巅峰时期。

华纳、迪士尼、环球这三家巨头就控制了好莱坞超过70%的顶级摄影棚资源,中小型制作公司想要进来拍摄,往往需要排队等候,而且最好的摄影棚和设备资源优先供应给这些大公司自家的大制作。

也就是说,搁在以前,就算李琦愿意掏大价钱,也未必能轻易拿到华纳核心制片厂的拍摄合同和黄金时间档期。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罢工导致大量项目停滞,摄影棚空置率极高,运营成本压力巨大。

因此,华纳方面不仅主动联系,愿意提供场地,甚至给出了前所未有的折扣优惠,几乎是求着李琦这样的优质客户来使用他们的设施,以缓解空置压力。

华纳制片厂内的摄影棚从Stage 1到Stage 28,都是其最核心、历史最悠久、设施最完善的核心区域。

李琦这次租用的,不仅是价格非常优惠,而且位置正处于制片厂的“心脏”区域——Stage 1区。

这个Stage 1摄影棚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它曾经诞生了1939年经典电影《绿野仙踪》(中那个令人难忘的翡翠城。

它也见证了《黑客帝国》开创性的“子弹时间”摄影技术的诞生。摄影棚内部拥有独特的三层隔音结构(空气层+致密混凝土+坚固钢框架),其隔音效果至今仍是全球影视工业建造标准的标杆之一。

......

“哇~”

当李琦一行人走进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Stage 1摄影棚时,包括段奕红在内的不少人,再次发出了一阵抑制不住的惊呼。

巨大的空间、高耸的顶棚、厚重的隔音墙、以及空气中若有若无的、属于无数经典影片的历史气息,都让人感到震撼。

“这……这就是好莱坞工业体系和我们国内现阶段的差距吗?”段奕红仰着头,环顾这个比他见过的任何国内摄影棚都要宏大、精密得多的空间,忍不住惊叹道,“感觉这差距,比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距还要巨大,让人有点无力感。”

“也就这样吧,别太长他人志气。”李琦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说道,“沉住气,好好学。相信我,用不了几年,我们国内搭建的影视基地和工业体系,一定会比他们更先进、更厉害。”

说完,他转头看向一旁同样被好莱坞工业规模所震撼、但眼神中更多是兴奋和思索的王晶,“王导,接下来,这部《黑袍纠察队》的拍摄工作,我就全权交给你了。”

李琦向来是一口唾沫一个钉,言出必行。既然他之前已经承诺了让王晶来执导这部剧,那么自然就不会有第二个人选。

王晶的适应能力和商业嗅觉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一些涉及西方文化语境和特定类型片叙事的细节把控上,李琦还是觉得有必要和他深入沟通一下。

于是,李琦拉着王晶,详细地讲解了《黑袍纠察队》的核心设定和叙事基调:

“男主休伊是一个普通人,就在他准备求婚的时候,被沃特公司的七巨头成员之一的火车头来说,为了保持“速度之王”,长期嗑药,导致休伊的女友被撞死,而公司为了保持他的形象,篡改监控录像,男主布彻儿是前钟情局特工,因他妻子被祖国人暴行,所以他对超人类有着偏执的仇恨…”

“总而言之,《黑袍纠察队》这部片子说穿了,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暗黑风格超级英雄剧集,核心元素是‘暴戾’+‘反英雄主义’,旨在解构和讽刺那些被资本和公关包装出来的完美英雄形象。”

等李琦讲完,王经愣了半晌,问了一句,“这......剧情可以这样拍吗?不是with great power es great responsibility?”

王经忍不住说出了那句英文。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段奕红也是一脸的懵逼,在他的印象里,米国大片的英雄故事,从来都是肩负责任的,这剧情......直接掀翻他的三观。

祖国人用他的激光眼随心所欲地处决抗议者?

火车头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名声,直接撞死无辜路人还掩盖真相?

这也太黑暗、太恐怖了......

李琦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纠正道:“把那个疑问的‘吗’字去掉。想要在已经饱和的超级英雄市场里爆红,就必须要有颠覆性的、不一样的思维。别人都在拍伟光正的超级英雄,你也跟着拍一样的东西,观众凭什么要放弃漫威、dc来看你的?我们必须提供他们没见过、但又隐隐感觉可能更接近‘现实’的黑暗视角。”

王晶刚想再说什么,却听到一旁跟着来的发行负责人小雷石满脸兴奋地插话道:“mr. Li!您这个创意简直是太令人惊叹了!太棒了!”

“这个颠覆性的点子真的让人无比兴奋,我都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这部剧集播出之后,会在市场上引起怎样的轰动了!真的……您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太amazing了!”

段奕红:“......”

王晶:“......”

两人面面相觑。,如今的两方市场,传统的、正面的超级英雄叙事已经开始泛滥,观众或多或少产生了审美疲劳,这恰恰为“反英雄主义”和暗黑解构风格的剧集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其实,追溯文艺创作的历史,“反英雄”作为一种角色类型,早在二战后的西方文学和电影中就已经非常流行。

尤其是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幻灭之后,像阿尔伯特·加缪)笔下《局外人》的默尔索、或是米国“垮掉的一代”文学中出现的那些叛逆、疏离、与传统英雄形象背道而驰的主角,都是文学史上经典的“反英雄”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和评论家开始认识到“反英雄”身上所蕴含的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人性的复杂反思以及其另类的审美价值。

这个时间点,也就华夏,由于特定的文化语境和历史发展路径,许多关于英雄叙事的思想还没有完全经历这种“祛魅”过程,大众和市场对于这种彻底颠覆传统的“反英雄”主角的接受度,相对而言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

需要点时间和更多优秀作品的引导。

......

“那......咱们要多久拍完?一年?”

李琦摆手,“太长了,最多半年,最好能在三个月之内拍完,咱们华夏有句老话,世事难料,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也许明天编剧们就不罢工了,所以能加快节奏,就加快节奏,如果有时间,咱们可以继续拍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