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从前有个协谷镇 > 第335章 内卷这东西是会传染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5章 内卷这东西是会传染的

“就是跟以前在老家时一样,自己酿酒,自己卖。”

梅福顺倒也没那么大野心,够自己喝的,够家里卖的就成。

“哦,你这个买卖,在我们这叫酒坊,按照你的酒质,肯定会很畅销!”

听到这个规模,郑为民才松了一口气,如果梅福顺能继续酿出今天这个标准的酒,那他酿的酒绝对不愁卖。

这两年协谷镇的酒坊因为偷奸耍滑,都纷纷倒闭了,北边的乡镇倒是还有一家酒坊,不过是从外面进的廉价酒,当年老王被枪打的时候,就是去那买的酒。

“酒糟多吗?”

杨振平插了一句话,他知道酿酒的时候会产生酒糟,这东西的味道可不是一般大,他怕村里老百姓不同意。

“我们的酒大约是一百斤粮食出五十斤酒、八十斤酒糟,一年一万斤粮食的话,最多产八千斤酒糟。”

梅福顺还是按照老家的产量进行估算,他没想过协谷镇的市场可比他老家大多了,五千斤酒也仅够一两个月卖的。

当然他也没想过扩大生产,他们那地方的人讲究手艺不外传,根本不适应大规模生产。

“几辆拖拉机的事!”

杨振平一听这产量就放心了,协谷镇有不少养猪的,正满世界找酒糟呢,这点量还不够人家特意跑一趟的。

“几月份开始酿?”

知道了酒糟的产量,杨振平想知道梅福顺家什么时间酿酒,如果酿酒的时候风向不对,把酒味吹到了村里,那全村还不都得闻嗨了!

像梅福顺这种小作坊不可能天天酿酒,都是集中一段时间酿好了,然后再慢慢往外卖。

“我们在老家的时候是从腊月开始,这边冬天应该比我们那冷,估计十一月就能开始,一个冬天酿够一年卖的。”

梅福顺还是遵循冬天酿酒的古法,冬天温度低,能够控制杂菌的生长,民间素有“冬酿夏熟”的说法,冬天酿的酒口味更醇厚。

“那应该没什么问题,咱们这冬天一般不刮东北风,咱村里还有不少养猪户,到时候让他们及时把酒糟处理了就成。”

杨振平一听是冬季就放心了,山东在冬天盛行西北风,梅福顺家在村子东北角,就算有点味道,也吹不到村里去。

“那太好了,咱这边酿酒还需要办什么手续吗?”

获得了村里的许可之后,梅福顺开始的打听在山东这边需要什么手续,他来之前就有人跟他说,山东这边规矩多,做生意不爱好做。

他在老家的时候,山高皇帝远,自己家的老酒坊也是经营了多少代了,也没见找过他的麻烦。

“应该去工商办个证就成,到时候我帮你给那边说一声。”

郑为民也不知道开个酒坊需要什么手续,不过想来也就是在工商办个证,不知道卫生上有没有要求,最多再给那边打个电话确认一下就成。

这会的三峡移民在这个时代,相当于后世的政治正确,没人敢找她们的麻烦。

“那太感谢了!”

梅福顺端起酒杯,单独跟郑为民碰了一杯,他想建酒坊倒也不是因为家庭困难,自从搬到了协谷镇以后,他儿子被安排到了杨家庄建筑公司,儿媳被安排到了杨家庄物业公司,两口子一个月赚的钱,就比他全家在老家半年赚的都多。

他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去地里转转,在他们来之前,村里就安排人把他们的地给种上了,这会玉米都长到一人高了。

发现自己无事可做的梅福顺,溜达到杨家庄村南大棚区的时候,被一个个蔬菜大棚给震惊了。

这会大棚的塑料布都掀开了,但远远望去一大片,看着依然很壮观。

当他看到一些年龄比他还要大的老人,也在大棚里忙忙碌碌的,他就坐不住了。

内卷这东西是会传染的,人家这么大年纪都忙着赚钱,他觉得自己这么年轻就躺平了,简直就是罪大恶极!

他不会别的手艺,现学估计也够呛,他觉得自己还是继续酿酒吧,起码这东西稳赚不赔!

“这水和粮食都不一样,酿出来的酒会一样吗?”

赵新听说酿酒这东西讲究的特别多,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他刚才没怎么搭话,作为管区书记,跟梅福顺接触的不多,怕说错了话。

“这个还得慢慢研究,我们把窖泥、工具什么的都带过来了。”

梅福顺倒也不担心这个,他从小跟着老一辈学酿酒,这酿酒的本事早就刻进了他的骨子里了,只要慢慢试验,早晚能试出来适合协谷镇的配方。

“那成,等你研究好了,我从协谷矿门口给你弄个门头,那些矿工都是酒晕子,不愁没销路!”

杨振平挺看好梅福顺的酒,这会市面上假酒泛滥,好不容易买瓶真的,还是酒精勾兑的,要是村里有自己酿酒的酒坊,甭管这酒味道怎么样,起码喝个安全不是!

杨振平延续了杨波当年的政策,那就是无条件支持村民做生意,按照老杨头当年的说法,甭管村里谁有了钱,到年底怎么也得请他这个村书记喝两瓶好的!

在矿区,矿工群体是最大的酒类消费群体,他们在井下干了一天,身心疲惫之下,喝点小酒解乏,成了很多矿工的首选。

“到时候我再请大伙喝酒!”

梅福顺今天请客就是为了咨询建酒坊的事,现在镇上答应帮忙,村里也同意了,他心里就没啥顾虑了,端起酒杯就开始挨个跟大伙喝酒,这一圈下来就是十几杯,这一下大伙都被他的酒量给惊到了。

正当大伙跟梅福顺车轮战的时候,郑为民端着酒杯走到了董元朝跟前。董元朝儿子当年是他们村第一个大学生,还是某个重点大学的重点专业,毕业之后就留在了大城市,这让老董着实风光了好多年。

然而等到了新县,这边不论是经济还是教育,对他老家都是碾压式的存在。在这边很多村都有考上重点大学的,至于在大城市生活,大伙也没觉得有啥大不了的,再加上东边那五户人家都沾亲带故的,就他一个外人,身份的巨大落差,让他一时半会还有些适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