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残明,山海乱 > 第211章 安南人的船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哥,有什么要交待的?”在州城的几个月,本就矮胖的吕耀辉,现在看上去越发的富态。一身锦缎长袍,满脸的笑容,比街上那些商铺的东家更像富商。

林宗泽先是冲吕耀辉摆了摆手,然后用下巴指了指后花园的门洞,示意身边的几个亲兵离开。

直到亲兵的身影消失,林宗泽才在石凳上坐下,双肘撑在石桌上,盯着眼前的吕耀辉、吴立峰,看了好一会儿。

“你俩一会儿去挑五十个身手好的,然后去秃子那儿领一千两银子,立刻出城。”直到吕耀辉、吴立峰被盯得浑身不自在,林宗泽方才开口。

“出城?”吕耀辉皱了皱眉,不解的问道。

“嗯,赶在天黑前带着你们挑的人出城。”林宗泽点点头。

“去哪儿?”吕耀辉不明白,明明知道一队官军已经在赶来州城的路上,林宗泽为什么还要让自己和吴立峰带人出城?

“去铁窑!”林宗泽轻声的答道。

听到“铁窑”两字,吕耀辉、吴立峰对望一眼,心中各种念头不断闪过……

“我给你们的命令是:无论遇到何种危险,你们都要保护好许老弟、正源(林宗泽的儿子)以及狗毛的那几个小崽子!”林宗泽像是下定了决心,语气不容置疑。

“记住:是无论如何,哪怕是要你们的命!”

“你们能不能做到?”林宗泽加重了语气。

吕耀辉、吴丽芬两人再次对望,脸上的表情明显轻松许多。

直至此时,吕、吴二人才放下心,同时心中也为之前误解了林宗泽涌起了浓浓的愧疚之情。

“三哥,放心!我们一定保护好小先生和正源他们!”吕耀辉使劲的点着头,但是满脸的笑容以及深深的酒窝,总让人觉得有些嬉笑的模样。

“三哥,你放心吧!不管是谁要对他们不利,除非是从我的尸身上跨过去!”吴立峰的话不多,但字字千钧。

起身,林宗泽轻轻的叹息一声。

“此次朝廷的大军压境,我们分开,不知何时才能再聚在一起,往后的处境想必多为凶险。所以,你们牢记,无论听到何种不好的消息都不要轻举妄动,以保证他们的安全为第一要务!”林宗泽的话语中透出淡淡的无力,那是他对往后日子的忧虑。

“那我们要躲到何时?”吕耀辉问道。

“要么躲到朝廷的大军撤走,要么……。”林宗泽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要么,确认我已不在人世,届时,你们听许老弟的决断!”林宗泽自顾自淡淡的笑了笑。

“只要他们好好的活着,无论将来好好过日子或是东山再起都有本钱!”

“狗毛的那几个小崽子可怜,这么小就没了娘,所以,兄弟一场,你们两个当叔叔的,多关照关照他们吧!”

不知是不是看不到希望,又或是对未来没有信心,林宗泽的话越说越离谱,语气也越来越黯然。

“不至于不至于,那么多苦日子都过来了,三哥吉人自有天相!”吕耀辉怎么听不出林宗泽话语中的灰暗?赶紧安慰道。

“了不起在山中躲着,我就不信,官军还能一直在这里囤驻大军?”吴立峰也出言安慰。

也许是察觉到了自己的失态,林宗泽背对着两人挥了挥手:“好了好了,不说这些,你们记住我说的话!去吧去吧,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

北部湾

与州城那临战前的紧张氛围完全不同的是,此刻的海面上无风无浪,蓝色的海面,平静得宛若一面无边无际的大镜子反射着刺眼的阳光。

福船1后部的船楼上,把总周东来收起了手中的单筒千里镜,伸手遥指远处的海面,低声的说道:“大牧海,他们回来了!”

一把尖细的声音答道:“怎么就回来了?追到那些贼子吗?”这把嗓音的主人,赫然是久不露面的冯敬和。

“太远,属下看不太清,回来的是我们自己的船,估摸着没追上。”周东来据实禀报。

“没追到就该继续追啊,这帮小崽子这么快返回想干嘛?”冯敬和翻了一个白眼,语气中尽是不满。

自打两月前接收了水师调来的整支小船队,冯敬和这个“采珠使”总算是名副其实的有了一些模样。

要知道,在冯敬和之前,为了监督内廷所需的珍珠、珊瑚、鳖甲之类珍奇玩意儿,宫中一般只会派出一个小太监驻在廉州府合浦港。

而派驻的小太监,一无官职、二无实权,纯纯的就是个摆设。

但是,摆设归摆设,小太监终归是宫中派来的人,代表的是皇家的脸面,所以,即便整日混吃等死,廉州府上下的大小官员都要给几分面子。

除了平日里好吃好喝的招待,遇上光景好的年头,知府多少还会找借口奉上数十上百两的银子。能做到知府的人,哪个不是官场上的老油条?“阎王好惹,小鬼难缠”的道理都懂。谁也不知道派来的小太监在宫中什么背景,更不知道,小太监会不会暗地里参上自己几句?

可是,自打冯敬和来了之后,廉州府的大小官员从一些细节方面嗅出了与以往许多不同的味道。

首先,原本只是宫中派来监督的小太监,可冯敬和不但有了正式的官职“采珠使”,同时也有了明确的品序——从五品!

要知道,知县的品序也才正七品,知府的品序正五品。这就意味着,冯敬和的品序只比知府低半级,与知州平起平坐。

仅是品级还是小事,廉州府的官员还发现,原本府学的一个偏院,也被知州下令,辟出来,成了“采珠使”的署地。

接下来的几个月,一连串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事,更加令廉州府的官员惊掉了下巴。

先是广东布政司从各地调了五六名七品、八品的官员进驻采珠使衙。没过多久,由水师一名参将亲自前来,给采珠使衙送来了由三艘大船,六艘子母快船组成的船队。

至于“大牧海”这个官职的尊称,说来就更加有趣。

由于自古以来,从未有有过“采珠使”这个官职,一开始,所有人对该怎么尊称冯敬和都犯了难,叫他“天使”吧(惯例把传达圣旨的太监称为天使,原因是太监离天子最近,又是传达圣旨的使者,所以简称“天使”)他又不是来传圣旨之人。

叫他“老爷”吧?以冯敬和的年纪,属实让人叫不出口。

最后还是知府的首席西席师爷灵机一动,参照冯敬和的品序(从五品,与知州平级)及职责(负责督办海中珍稀之物),把知州尊称“大牧将”换了一个字,想出了“大牧海”这个称呼。

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事情,让偏安一隅的廉州府大小官员大开眼界,同时,一些未经证实的传闻,开始在这个小城中流传开来——新来的采珠使是当今皇上眼前的大红人,是眼下宫中炙手可热的“中相”魏公公入宫前的儿子……。

关于这些谣传,冯敬和不是不知道,可他却懒得理会。因为,反过头来说,那些谣言或多或少还能给他带来一些便利,所以,冯敬和干脆装聋作哑,不做任何解释。

“回大牧海,我估摸着那些小崽子不是不想追,而是没办法再追下去了。”周东来微微弯腰,低声说道。

“没办法追下去?为何?”冯敬和的眉毛一挑,斜了周东来一眼。

“大牧海有所不知,我们追了快两天,此片海域再过去一点便是安南的永安州。那些小崽子再追过去,怕是不妥。”周东来解释道。

“安南的永安州?居然离我们这么近?”周东来的解释大大出乎了冯敬和的意料,他没想到,在他脑中万里无疆的大明帝国,自己坐船才两天不到就到安南的海域。

“传我的令!再往前走一走!”终归是还不满二十岁的人,听到前方不远便是安南的海域,冯敬和好奇心一下就被勾了起来。

“大牧海,不可!不可!”周东来吓了一跳,赶紧出言阻拦。

在周东来眼中,这个太监非但没有传闻中的骄横跋扈,反倒对自己和手下的水手关照有加。

除了平日里严厉一些,冯敬和可以说对待这支自己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船队中的上下,都十分宽厚。

不但,粮饷按时足额发放,还三不五时,对表现好的人赏下一些银两,无论那些人是普通水手亦或是有官职之人,皆一视同仁。

所以,将近两个月相处下来,周东来打心底里对眼前的这个太监充满了好感。

而此时,眼看冯敬和要闯进安南人的水域,周东来岂能无动于衷?

“无妨,本官只是让你把船开近一些,不碍事!”本来从小就对域外风情充满了幻想,眼下,安南人的永安州就近在咫尺,冯敬和根本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

“大牧海,再往前,万一遇上了安南人的船,闹将起来,届时,怕是不好向上交代。”眼见冯敬一意孤行要往前闯,周东来只能想办法好言相劝。

“无妨无妨!本官只是看看便走。遇上安南人又如何?难道他们还敢对上国之臣不敬?”冯敬和终究还是年轻。

“好吧,咱们远远看看便走。”既然根本劝不动,周东来也无可奈何,他也怕再说下去,真惹恼了冯敬和,倒霉的还是自己。

“大牧海!你用这个看吧!”说罢,周东来把手中的单筒千里镜,递了过去。

随着冯敬和的命令,福船开始缓缓的前行,周东来的双手不自觉的死死抓住身前的扶手,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我当有啥稀奇的?岸上跟咱们一样呀?”嘴上虽然不停的抱怨,可举着千里镜的冯敬和,眼睛一刻都没离开镜筒。

“有啥区别,也就隔了一百多里而已。”看到冯敬和专注的用千里镜看着海岸,周东来撇了撇嘴,小声的嘟囔。

突然,冯敬和惊讶的说道:“咦?安南人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大船?”

又专注的看了一会儿,只见他伸手把千里镜递给了周东来。

听闻冯敬和的话,周东来赶紧举起千里镜,凑近镜筒,只见,远处的岸边,数艘大船的影子出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