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旭!妈说的对,妈肯定是什么都为棒梗好。
现在孩子还小,等到棒梗能下地走路了,还得两三年,咱们还是不要为将来的事现在发愁了。”
马俊英说完翻了个身继续睡。
现在趁着棒梗还没醒,她得赶紧抓紧时间睡一觉,要不然棒梗醒了她又得继续熬夜。
那母子俩说的好听帮她一起带孩子,可是晚上睡觉的时候,那两人一个睡的比一个死。
有时候棒梗半夜醒了,要换尿垫,她这边踹东旭好几脚都不一定把人叫醒。
贾东旭最常干的事就是翻个身,嘟嘟囔囔两句接着打呼噜。
她这个婆婆就更离谱!
白天院里人多的时候,她婆婆会抱着棒梗出去转两圈给大家显摆显摆得了个大孙子,完事儿就把孩子往屋里一放,让自己看着。
要是自己赶巧了正在睡觉,她婆婆还会直接把她晃起来,简直就不让人得歇。
贾张氏难得听到儿媳妇为自己说话,当下心里多少有点感动。
“你媳妇儿说的对,东旭!以后要多听你媳妇的话。
俊英啊!
妈想起来还有两块花布,回头妈就给你做双新布鞋,等你坐完月子能下地了,直接就可以穿新鞋。”
贾张氏难得主动提出要给马俊英做新鞋,以前她做的鞋也不少,但基本都是给贾东旭做的。
后来后院那个陈江川厚脸皮也找自己要过几双……
倒是这个儿媳妇儿,自从她跟自己儿子结了婚后,自己好像还没怎么给马俊英做过新鞋。
“妈,您是说要给我做新鞋?”
马俊英当然知道自己婆婆有一手盲针穿线的绝活,但她这手绝活儿一向只给贾东旭还有陈哥服务。
什么时候轮到过自己呀?
没想到今天晚上因为这么一点小事,自己不过说了两句公道话,自己婆婆就这么感动。
甚至要到了给自己做新布鞋的地步。
“那还有假?妈说话,啥时候不做数过。”
贾张氏看到马俊英这么感动,心里甭提多得意了。
这么一来,自己也算在儿子儿媳妇面前留点好印象。
“行了行了!
你俩有啥话明天天亮以后再说吧,我这困的要命了,明天还得去厂里点卯。”
贾东旭翻了个身。
不就是双新布鞋吗?他那里多的是!马俊英至于的为一双新鞋这么激动?
真一看就是小门小户出来的人,没见啥过大世面!
就这么想着贾东旭,又开始迷迷糊糊的睡过去,这时候马俊英突然提了一嘴,
“东旭!
我听说下个月你们厂子里又开始转正考试了,你这次有把握吗?”
要说贾东旭的工作也真是愁人!
别人进了轧钢厂没几年就能从学徒工转到正式工,他倒好,一连在学徒工的位置干了好几年还没有转正。
“把握?什么把握?
我哪回考试没有把握了,但就是过不去那个线,我有什么办法?
唉……可能这就是命吧!”
贾东旭早就被转正考试磨的没了脾气。
这几年来每次考试前他都会找易中海去开小灶,结果到了正式考试的时候,偏偏跟他们练习的又不太一样。
也就是那一点点的不一样,老是把他卡下来。
“东旭啊!
要我说还是得争取一下的,转正不转正能差5块钱呢。
以后咱家棒梗大了也是要吃粮食的,你那17块5毛钱也根本不够一家人的吃喝嚼用啊!
街道办倒是能给补贴点钱,但咱们家好歹也算院里的上层住户了,这要是再拿补贴,那不得叫人背后戳脊梁骨吗!”
贾张氏虽然是院里顶有名的泼妇,但也是个爱面子的。
四合院到倒是也有领街道办补贴的,比如说龙老太,但人家无儿无女孤家寡人一个呀!
老太太又没有什么经济来源,领补贴也是情有可原,别人也说不了啥。
但他们家就不一样了,他们家三个大人一个孩子,大家都有手有脚的结果还得领补贴,这就有点说不过去。
别说是他们老贾家了,就算是别人家这样,她肯定也得背后里念叨两句。
“妈,你以为是我不想转正吗?
我也想转正啊,我比你们谁都想转正。
车间里就我一个人磨叽了这么好几年,还没有从学徒工转到一级工……
就连唐如德那个比我晚进厂的小子都已经转正了,我现在出门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还是个学徒工。”
贾东旭看上去没心没肺的,其实心思也细腻着呢,只是他轻易不跟人说。
今天这是困迷糊了,再加上媳妇跟老妈在耳边念叨,他这才忍不住吐槽两句。
“要不然到时候再去找你一大爷透透题,总不能每次都透不准吧!”
贾张氏说了句,实在不行她到时候给老易做两双新布鞋,让老易拿去送礼。
“东旭!
你以前每次考试前都找一大爷开小灶,结果每次都没有通过考试,难道你就没有想过其中的原因吗?”
马俊英听了贾东旭跟自家婆婆的话以后略微一思索,于是问出这么一句话。
不是他不相信一大爷的为人,而是贾东旭的经历,让她不得不多想一点。
“什么意思?
你是说一大爷故意不让我通过考试的,那不可能呀!
一大爷每次都会主动过来找我,他还给我加油打气祝我早点转正呢!”
马俊英的话,贾东旭原本也没往心里去,一大爷多好的人呀。
从他小时候就开始接济他们家,要是没有一大爷,他跟他妈可能现在都得去要饭了!
一大爷这么好的人马俊英还要去怀疑别人的用心,贾东旭就有点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