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打造最强边关 > 第871章 秋收大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阳城门口贴出\"农技大赛\"的告示那天,十里八乡的农户都挤过来瞧热闹。不识字的围着里正,非要他一个字一个字念。

\"秋分后三日,于安阳校场举办农技大比...\"李里正扯着嗓子喊,\"参赛者需携新式农具或耕作之法到场...\"

人群后头,周里正的儿子周小虎踮着脚问:\"爹,咱家那个脱粒机能不能参赛?\"

\"咋不能?\"周里正搓着粗糙的大手,\"这可是照着叶大人给的图纸改良的!\"

不远处,王家村的几个后生也在嘀咕:\"咱村的水车加了俩齿轮,转得飞快...\"

告示前议论纷纷,谁都没注意叶明就站在人群外围。他听着农户们热烈的讨论,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大人,\"陈瑜小声问,\"真要拿出一百两当彩头?\"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叶明笑道,\"你看着吧,这一百两能换回十个一百两的收益。\"

####

秋分后第三天,安阳校场变成了农具博览会。各式各样的新奇家伙什儿摆满了场地,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

叶明穿着便服在人群中穿梭,时不时蹲下来跟农户讨论。这边看看新式犁,那边试试改良锄,忙得不亦乐乎。

\"大人!您快来瞧这个!\"其其格拽着他往东南角跑。

只见周小虎站在个木头机器旁,正给围观的人演示。一捆麦子塞进去,摇动把手,金黄的麦粒就哗啦啦落下来,秸秆从另一边吐出。

\"脱粒机?\"叶明眼睛一亮,\"比工坊造的轻便多了!\"

周小虎憨厚地笑笑:\"俺爹说官造的那个太重,小户人家用不起。这个用的都是寻常木头,造价不到二两银子...\"

叶明立刻喊来工房的匠人:\"记下来,这个要量产!\"

正说着,校场中央突然爆发出一阵惊呼。原来王家村的水车模型正在演示——加了齿轮组后,同样水流下,出力大了三倍不止!

\"妙啊!\"叶明拍案叫绝,\"这齿轮用的是什么木料?\"

\"回大人,是枣木。\"王家村的木匠老刘恭敬道,\"枣木耐磨,俺还涂了层桐油...\"

一整天下来,叶明的小本子记得满满当当。有能同时播种三行的耧车,有带筛子的扬谷机,甚至还有个自动喂猪的食槽设计!

傍晚评奖时,叶明索性把奖金提到了二百两,分了十个奖项。周小虎的脱粒机和王家村的水车并列头奖,各得三十两银子。

领奖台上,周小虎捧着银子,手直发抖:\"大、大人,这钱真给俺?\"

\"不光给钱,\"叶明大声宣布,\"所有获奖的设计,工坊都会量产,每卖出一件,发明者抽一成利!\"

台下瞬间炸了锅。老刘掐了自己一把:\"俺不是在做梦吧?\"

####

秋收结束,安阳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叶明正在衙门核算粮产,陈瑜兴冲冲跑来:\"大人!咱们的农具卖疯了!光是脱粒机就订出去五百多架!\"

叶明头也不抬:\"告诉工坊,优先供应本地的,外地订单排到年后。\"

\"还有更好的消息!\"陈瑜压低声音,\"晋阳朱家派人来,想买咱们的水车图纸...\"

叶明笔尖一顿:\"开价多少?\"

\"五百两!\"

\"告诉他,一千两,不还价。\"叶明冷笑,\"顺便把《矿业新章》抄一份送过去。\"

陈瑜会意——这是要朱家照章改善矿工待遇呢!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骚动。乌兰大步流星走进来:\"叶大人,草原上出事了!\"

叶明心里\"咯噔\"一下:\"北燕又不安分了?\"

\"不是,\"乌兰表情古怪,\"是羊...羊太多了。\"

\"啊?\"

原来黑狼部用了安阳传授的兽医技术后,羊群成活率翻了一番。加上今年水草丰美,现在草原上到处都是羊,价格跌得厉害。

叶明听完,突然笑了:\"这不是坏事啊!其其格,去把王寡妇请来!\"

####

三天后,安阳第一家毛纺工坊开张了。乌兰带着部落妇女们学习纺毛线,王寡妇负责传授织呢绒的技术。

叶明看着手忙脚乱的乌兰,忍俊不禁:\"没想到堂堂女首领,被一团毛线难住了?\"

乌兰恼羞成怒,一使劲把纺锤拽断了:\"这破玩意儿比驯马还难!\"

\"慢慢来。\"叶明递给她一个新纺锤,\"等你们学会了,草原的羊毛就不愁卖了。\"

正指导着,顾慎风尘仆仆地闯进来:\"老叶!边关送来急报!\"

叶明心里一紧,赶紧展开信函。看着看着,眉头渐渐舒展。

\"怎么了?\"乌兰问。

\"北燕撤军了。\"叶明把信递给她,\"说是...要回去抢收羊毛。\"

顾慎哈哈大笑:\"敢情咱们的毛纺工坊还没开工,就先立了一功?\"

####

十月初,安阳举办了首届\"丰收节\"。街市上摆满了新收的粮食,各村的农具展示引来阵阵喝彩。最热闹的要数纺织区——安阳布、七彩锦、新出的呢绒,看得外地客商眼都直了。

叶明正在巡视,忽然听见有人喊他。回头一看,竟是多年未见的安溪县老熟人——当年他在安溪建的第一座工坊的管事老周!

\"周叔!\"叶明又惊又喜,\"您怎么来了?\"

老周抹着眼泪:\"大人,安溪的乡亲们可想您了!听说安阳办丰收节,非要老汉来看看...\"

他指着身后几辆大车:\"这是乡亲们凑的土产,不值几个钱,就是份心意。\"

叶明看着车上的山货、腌菜,心头一热。十年了,安溪的百姓还记得他。

\"周叔,安溪现在怎么样?\"

\"托大人的福,好着呢!\"老周眉飞色舞,\"您当年建的工坊还在,现在做竹器...对了,小翠嫁人了,生了俩大胖小子...\"

夕阳西下,丰收节的欢笑声传遍全城。叶明站在城楼上,望着万家灯火,忽然想起初到安阳时的誓言——要让这片土地富足起来。

如今看来,这个承诺,他做到了。

(全文完)

### 终章亮点

1. **农技大赛**:生动展现民间智慧与现代知识的碰撞,诞生实用发明

2. **利益共享**:发明者抽成的创新机制,体现对知识价值的尊重

3. **产业延伸**:羊毛过剩催生毛纺业,显示产业链的自然生长

4. **温情回归**:安溪老友的出现,巧妙呼应故事开端,形成圆满闭环

5. **丰收庆典**:以节日欢乐气氛作为结局,展现治理成果与百姓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