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府衙的大槐树下,二十多个乡里正围坐一圈,个个面色紧张。
叶明让人搬来几大桶酸梅汤,笑呵呵地招呼:\"天热,大家先喝点解暑。\"
里正们端着碗,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开口。
最后还是最年长的李里正壮着胆子问:\"大人,今年夏税...是不是要加征啊?\"
\"加征?\"叶明差点被酸梅汤呛着,\"谁说的?\"
\"这不是...\"李里正搓着手,\"听说朝廷要修运河,各州府都在加税...\"
叶明放下碗,正色道:\"今天叫大家来,就是要说这事。\"他示意陈瑜发文书,\"今年安阳的夏税,非但不加,还要减三成。\"
\"什么?!\"里正们全都站了起来,有个老头还差点打翻酸梅汤。
陈瑜赶紧解释:\"大人查过账了,去年纺织坊和矿场的收益足够填补减税的空缺。\"
叶明接过话头:\"不过有个条件——减税的部分,各村得用来修水利。挖水渠也好,建水车也罢,秋收前我要看到成效。\"
里正们激动得直搓手。减税还能修水利,这等好事上哪找去?
\"大人放心!\"李里正拍着胸脯,\"咱们村早就想挖条水渠引黑河水,就是缺钱...\"
\"我们村要修水车!\"
\"我们想建个蓄水池...\"
叶明笑着听他们七嘴八舌,突然发现角落里的年轻里正一直没说话:\"周里正,你们周家村有什么打算?\"
那年轻人站起来,有些腼腆:\"大人,我们村想试试您说过的'梯田'...\"
叶明眼睛一亮:\"好主意!陈瑜,记下来,派两个懂水利的学子去周家村帮忙!\"
散会后,叶明正准备回后堂,其其格急匆匆跑来:\"大人!顾小将军从边关回来了,还带了几个北燕人!\"
\"北燕人?\"叶明眉头一皱,\"在哪?\"
\"就在前院,说是...说是来买布的。\"
前院里,顾慎正跟几个穿着皮袍的汉子大眼瞪小眼。见叶明来了,顾慎如蒙大赦:\"老叶你可算来了!这帮人说是什么北燕商队的,非要见你。\"
为首的北燕人躬身行礼,一口流利的中原话:\"叶大人,久仰。在下阿史那德,奉我家大汗之命,特来求购安阳布匹。\"
叶明打量着这个自称商人的北燕贵族。阿史那这个姓氏,在北燕可是王族...
\"买布去关市就行,何必找我?\"
阿史那德苦笑:\"关市的配额太少。我们愿意出双倍价钱,每月采购一千匹。\"
叶明心里盘算开了。北燕缺布他是知道的,但突然要这么多...
\"布可以卖,\"叶明慢条斯理地说,\"但不要银子,要战马。\"
顾慎猛地转头看向叶明,眼睛瞪得溜圆。
阿史那德也愣住了:\"这...\"
\"三十匹上等战马换一千匹布。\"叶明伸出三根手指,\"不二价。\"
北燕人凑在一起嘀咕了半天,最终咬牙点头:\"成交!\"
等北燕人一走,顾慎立刻跳起来:\"老叶你疯啦?战马可是禁运物资!\"
叶明老神在在:\"所以我没卖给他们兵器啊。\"他拍拍顾慎肩膀,\"放心,已经请示过太子了。\"
说着从袖中掏出一封信。顾慎看完,表情精彩极了:\"太子说...用布换马,削弱敌方骑兵...这招够损的啊!\"
\"这叫经济战。\"叶明笑眯眯地说,\"再说了,咱们的棉布又轻又暖,北燕人穿上就不想脱。等他们依赖上安阳布...\"
顾慎恍然大悟:\"到时候涨价还是断供,不就咱们说了算?高!实在是高!\"
正说着,王寡妇风风火火闯进来:\"大人!新织的'七彩锦'样品出来了!\"
展开布匹的那一刻,连见多识广的顾慎都看呆了。阳光下,锦缎流光溢彩,竟真能看出七种颜色渐变!
\"这...怎么做到的?\"
王寡妇得意地说:\"是我闺女想出来的法子,用不同颜色的丝线做纬线...\"
叶明爱不释手地摸着锦缎:\"这匹布要送去京城贺太子喜得贵子,剩下的加紧生产,等年底卖到江南去!\"
七月初,安阳迎来了第一场暴雨。叶明正担心新修的水利设施,陈瑜却兴冲冲跑来:\"大人!各村来报,新修的水渠全顶住了!周家村的梯田更是半点没淹!\"
叶明长舒一口气:\"走,去看看!\"
马车在泥泞的路上艰难前行。沿途所见,往年必涝的低洼地,今年都排水通畅。
周家村的梯田更是壮观——一级级田垄像台阶般盘绕山腰,雨水顺着石砌的水沟有序流下,半点泥土都没冲走。
周里正激动地拉着叶明的手:\"大人,多亏您派来的学子!这梯田不仅防洪,还多开垦出五十亩地!\"
叶明望着漫山遍野绿油油的庄稼,心中感慨。现代农学知识与古代勤劳智慧的结合,竟能迸发出如此力量。
回程时路过李里正的村子,老远就听见欢呼声。原来他们村新修的水车在暴雨后派上大用场,正在往外排涝。
\"大人!\"李里正小跑过来,\"您看,咱们按书院学子教的法子,在水车轴上加了齿轮,现在力气大了三倍不止!\"
叶明看着转动的水车,突然想到什么:\"陈瑜,回去就发通告,今年秋收后举办'农技大赛',各村都可以拿自己的发明来比试,头奖一百两!\"
秋分这天,叶明正在田里测产,驿丞快马加鞭赶来:\"大人!圣旨到!\"
匆匆赶回府衙,只见宣旨太监笑容满面:\"叶大人,皇上看了安阳的夏税奏报,龙颜大悦啊!\"
圣旨内容更是出乎意料——皇帝将安阳的减税新政推广至整个北境,并擢升叶明为北境总督,统辖三府军政!
宣完旨,太监又低声道:\"皇上还有口谕:'卿之新政,当徐徐图之,勿激勿躁。'\"
叶明心领神会。皇帝这是提醒他,改革要稳扎稳打,避免触动世家利益太大引起反弹。
送走天使,叶明站在衙门口发愣。陈瑜小声问:\"大人,升官了不高兴吗?\"
\"高兴,就是...\"叶明望着街上熙攘的人群,\"责任更重了。\"
正说着,一队商旅敲锣打鼓地过来,领头的见到叶明就拜:\"多谢大人减免商税!咱们商行决定在安阳开分号!\"
叶明连忙扶起他,忽然发现街对面站着几个书生模样的人,正对着新开的官学指指点点。
\"那是...\"
陈瑜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哦,是从江南来的学子,说是要报考咱们书院。\"
叶明心头一热。安阳的变化,已经开始吸引四方来客了。
夕阳西下,叶明信步走在街头。酒肆里传出欢笑声,书店前学子们争相购书,远处工坊的灯火星星点点。
这一刻,他忽然觉得,穿越者的身份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片土地和这群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