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太后心绪飘忽,秦昊方才的解释如同隔着一层纱,模糊不清地飘过耳际。

她根本未及细想,也懒得去细想,几乎是本能地,带着一丝不耐烦,断然回绝:“不行,哀家不要!”

赵嬷嬷见状,急得额角微汗,连忙侧身凑近太后耳边,声音压得极低:“太后,秦大人是说……他给您送国债券来了,是您捐镯子拍卖得的五万两银子换的……”

她一边解释,一边迅速伸手,近乎是“抢”一般将那沓印制精美的国债券从秦昊手中接了过来,小心翼翼地捧到秦太后眼前。

冰凉的玉券触感让秦太后微微一怔,思绪瞬间被拉回。

她定了定神,目光落在那些写着数额的纸券上,这才恍然自己刚才的失态。

她略显尴尬地轻“哦”了一声,端起茶盏掩饰性地抿了一口,声音恢复了平日的雍容,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僵硬:“哦……方才哀家有些走神,秦大人适才……所言何事?”

秦昊心中了然,面上却毫无异色,保持着恭敬的姿态,将话清晰复述一遍:“回禀太后,您捐出的玉镯已于昨日拍卖会上成功拍出,所得善款五万两,已按规制兑换为国债券,请太后收下。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臣还有一事需禀告太后。”

“秦大人请讲。”

秦太后放下茶盏,目光落在国债券上,心思却已开始盘算。

秦昊声音平稳,带着一丝庄重:“此次募捐拍卖圆满结束,为彰显朝廷恩典,表彰诸位捐献者之慷慨义举,臣拟将捐献者名录及其所捐物品最终筹得之善款数额,誊抄成榜,张贴于永安城各处,向天下百姓广而告之。”

秦太后微微蹙眉,一时没明白秦昊特意向她禀告此事的用意。

这事关朝廷体面,直接与皇帝商议便是,何必多此一举?

她语气平淡地道:“此乃国事,秦大人与皇上商议定夺便是,无需向哀家禀告。”

秦昊此来本就是为了走个过场,闻言立刻躬身:“臣遵旨。”

待秦昊的身影消失在御花园小径尽头,秦太后才收回目光,指尖无意识地划过那沓国债券,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这秦浩然,倒真把这几张玉券当回事了。”

赵嬷嬷眼珠一转,凑近低声道:“太后,这国债成不成,咱们且先不论。但秦大人要将您的善举名列榜首,传告全城,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名声啊!用一个旧镯子,换来五万两白银的‘善款’美名,这买卖……划算得很呐!”

秦太后闻言,眼中精光一闪,这才彻底明白秦昊方才禀告的真正用意!

她保养得宜的脸上掠过一丝恍然,随即嘴角微不可察地向上弯了弯,嘴上却依旧矜持:“哼,这秦浩然,就爱弄这些花里胡哨的虚名。”

话虽如此,心底那份被人高高捧起、即将名扬全城的愉悦感,却如同涟漪般悄然扩散开来。

再看眼前这沓国债券,似乎也顺眼了不少。

“嗯,”她淡淡吩咐道,“把这些……国债券,收起来吧。” 语气已不复之前的排斥。

赵嬷嬷心领神会,脸上堆起笑容:“是!婢子这就妥帖收好!”

离开太康宫, 秦昊本欲前往皇后处,却见李烨的仪仗正从前朝方向缓缓行来。

他便驻足在宫道旁,静候圣驾。

范培云远远瞧见那熟悉的青色身影,连忙小步快走至御辇旁,低声禀报:“皇上,秦大人在前边候着呢。”

正闭目养神的李烨闻声睁眼,带着一丝晨起的倦意:“哦?是秦昊?让他去御书房候着吧。”

范培云领命,小跑着传达口谕:“秦大人,皇上还未用早膳,请您移步御书房稍候。”

秦昊拱手致谢,转身向御书房行去。

约莫两刻钟后,李烨才踏进御书房。

见秦昊已在门口垂手恭立,他随意地招了招手:“进来吧。”

君臣二人步入殿内,李烨在宽大的龙书案后坐下,接过范培云奉上的热茶——虽也是玻璃保温杯,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韵味。

他饮了一口,驱散了些许疲惫,抬眼看向秦昊:“秦爱卿这么早来见朕,所为何事?”

秦昊没有多言,直接从袖中取出那个熟悉的锦盒,打开后,那对晶莹剔透的龙凤保温杯静静躺在其中。

“皇上,您的这对心爱之物,物归原主。”

李烨眼睛一亮,心中大喜过望!

这对杯子失而复得,简直比得了什么宝贝都让他舒坦。

但他面上却故意板起,带着一丝责备:“朕不是让你拿去筹集善款了吗?怎么又拿回来了?难道那什么拍卖……不顺利?”

秦昊从容地将赵大海那番“宝物贵重,百宝阁无力承担,自愿流拍并愿赔偿损失”的说辞,原原本本复述了一遍。

李烨听完,心中一块石头落地,面上喜色再也掩饰不住:“如此说来,秦爱卿已然筹集到新区所需的……部分启动资金了?”

他记得秦昊当初要这杯子时,点明了是为新区建设筹措前期款项。

“正是,皇上。”秦昊点头,随即又从另一侧袖中取出一叠厚厚的银票,双手呈上,“

此乃四百万两银票,臣上缴国库。”

李烨看着那厚厚一沓银票,先是一愣,随即心头涌起一股暖意。

他以为这就是拍卖所得的全部或主要部分了,秦昊竟如此顾全大局,主动上缴。

纵观满朝文武,也就秦昊给自己送钱不是要钱了。

他立刻表态:“秦爱卿!这既是新区建设资金,你便自行规划使用便是,无需上缴国库!朕信你!”

秦昊解释道:“皇上,此四百万两,只是此次拍卖所得的一部分。新区初期建设所需资金,臣已擅自做主,预留妥当。”

李烨怔住了:“只是……一部分?”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词,身体不由自主地微微前倾,“你的意思是……还有?”

“是,”秦昊语气平静,却吐出一个石破天惊的数字,“尚有一千万两。”

“什么?!”

李烨猛地从龙椅上弹了起来,手中的茶杯差点脱手!

震惊、难以置信、狂喜……种种情绪瞬间冲击着他!

户部尚书宁青柏豁出老脸,求爷爷告奶奶,才勉强卖出一千二百多万两国债,那些朝臣“募捐”更是杯水车薪。

可秦昊……一场拍卖会!

短短数日!竟凭空多筹了二百万两?!

秦昊不疾不徐,将拍卖会上百宝阁的运作、拍品的火爆(特别是邢同照那把青铜剑的天价)、以及最终总计一千四百八十万两的惊人成果,简明扼要地汇报了一遍。

李烨听得心潮澎湃,再也坐不住,激动地走出龙书案,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双手兴奋地背在身后搓动着:“好!好!秦爱卿真乃朕之肱骨!国之栋梁!!”

他猛地停下脚步,想起一事,目光灼灼地看向秦昊:“对了,秦爱卿方才说,要将捐献者名单及款项公之于众?”

“是,臣已向太后禀告过此事。此乃臣当初对诸位捐献大人的承诺,亦是激励民心之举。”秦昊语气坚定,“信诺当守,榜示必行。”

“好!说得好!”李烨大手一挥,豪气干云,“此次拍卖,众卿家解囊相助,功不可没!是该让天下百姓知晓,我大唐臣工,亦有拳拳报国之心!”

他心中想的其实是:朕那对杯子,可是“拍”出了二百万两的天价啊!

这榜单一贴,朕这“慷慨”之名岂不是……

虽然手段与宁青柏兜售国债本质相似,但秦昊这法子,简直是云泥之别!

宁青柏那是强取豪夺惹人厌,秦昊却是名利双收人人赞!

高,实在是高!

看着眼前立下如此大功却依旧沉稳淡然的秦昊,李烨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轻咳一声,带着前所未有的信任与放权:“此次……便依你之言!另外,朕今日特旨:凡今后你以新区名义售出国债所筹之款项,皆由你全权规划使用,无需再经户部核销!”

这等于给了秦昊在新区财政上极大的自主权。

秦昊躬身领命:“臣遵旨,谢皇上信任!”

他随即又从袖中取出那份早已准备好的、记录着所有捐献者及最终拍卖款项的详细账目,双手奉上:“皇上,此乃此次拍卖具体款项明细,请皇上下旨,命京兆府张贴全城。一则彰表诸位大人之功绩,二则为天下百姓树立楷模,凝聚民心!”

李烨接过账册,迫不及待地翻开。

当目光扫到自己名字下那明晃晃的“二百万两”时,他的手指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了一下!

这数字……太有冲击力了!

他强自镇定,合上账册,面色肃然,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范培云!”

“奴婢在!”范培云立刻上前躬身。

“即刻传旨:着京兆府尹,将此份名录誊抄大字榜文,张贴于永安城各城门、市集、衙署之前,昭示百日!令百姓周知,我大唐臣民同心报国之义举!”

“奴婢遵旨!”

范培云双手恭敬接过账册,快步退下传旨。

秦昊见诸事已毕,便行礼告辞:“皇上,新区诸事待兴,臣准备明日便启程前往淇县,特此向陛下辞行。”

李烨闻言,心中顿生感慨与不舍。

他动容道:“秦爱卿明日便走?那今日就在宫中用膳吧!”

秦昊忙道:“为国分忧,臣之本分。不敢劳烦陛下。”

“诶!”李烨抬手阻止他,语气真挚,“秦爱卿切莫推辞。你为社稷远行,朕不过是留你在宫中用顿便膳,权当为你壮行,何来劳烦之说?你若再推辞,便是让朕难安了。”

话已至此,秦昊只得躬身应承:“臣……谢皇上隆恩!”

待秦昊退下,御书房内恢复寂静。

李烨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又落回那对失而复得的龙凤杯上。

他小心地拿起一只,指尖感受着那温润的触感,心中百感交集。

“二百万两……整整二百万两银子啊……” 他低声喃喃,一个极其大胆、甚至有些疯狂的念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若是……若是哪位‘忠心’的臣子,再‘不小心’摔了朕一件什么‘心爱之物’……”

这个念头甫一出现,便如野草般疯长,连李烨自己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贪欲吓了一跳!

他猛地将杯子放回锦盒,仿佛那杯子烫手一般,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悸动。

京兆府的动作雷厉风行。

当天下午,一张张墨迹淋漓、盖着鲜红府印的巨大榜文,便贴满了永安城的大街小巷。

榜文之上,户部尚书宁青柏、兵部尚书邢同照、大将军独孤纵横……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赫然在列!

紧随其名的,是他们所捐物品及其最终拍出的惊人天价!

那动辄数十万、上百万两的数字,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引爆了全城!

街头巷尾,茶馆酒肆,无数百姓围在榜文前,议论纷纷,啧啧称奇。

“天爷!邢大人的一把旧剑,拍了一百五十万两?!这得是多少银子啊!”

“快看!宁尚书捐的那套院子才四千多两?这差距……”

“嘿!最厉害的是皇上!一对杯子就‘捐’了二百万两!皇上万岁!”

“看到没?连秦太后都捐了贴身戴了二十几年的镯子,卖了五万两呢!”

“还有独孤将军的字!值二十五万两!将军真是文武双全!”

“这么多大人都捐了宝贝,凑了上千万两银子!咱们大唐有这么多好官,何愁不兴啊!”

识字的老者大声诵读着榜文,不识字的百姓则围在旁边听得聚精会神,脸上无不洋溢着兴奋与自豪。

商贩们谈论着,行人们议论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聚力与自豪感,如同温暖的春风,迅速吹遍了整个永安城。

《第二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