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读者老爷可能意识到了,这是在弥补。没错,因为主世界里李惠安的原因,被读者老爷喷了。说实话我写的也很难受,就在另一个时空里给一个圆满吧。大家当作是不同的故事就好了。
建筑修缮的同时,家具、字画什么的也都是买的古董,这个时期为了创汇,文物会在专门的商场公开售卖的,在主世界大量的珍宝因此流失,让班行远祖孙痛心疾首。
老爷子和他的那帮同事眼界多高啊,把很多珍品留在了国内。
修缮后焕然一新的院子自然不能和之前一样放着没人管了。老爷子的亲人原打算雇几个人打扫,顺带照顾爷俩的生活。
这种事情怎么能轮到别人做主,老爷子找来了班行远父亲的几位战友,一方面是信得过,另一方面他们都是疲困地区的,退伍后生活挺差的,老爷子给开了很高的工资,算是帮衬一把,不是自己的钱花着不心疼。
班行远的几位叔叔对老爷子极为尊重,可不是看在钱的份上,这可是从那个地方杀出来的,是他们崇拜的英雄。对班行远更是视若子侄,亲的不行。
一次几个人对老爷子说了句:“行远这孩子哪儿都好,就是整天看书学习,身子骨看起来有点弱。”随着老爷子一句你们看着办,班行远的苦逼日子开始了,每天都要起早跟着几位叔叔伯伯打熬身子骨。
最开始班行远还是非常抵触的,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不好吗?多浪费时间啊!而且真的很累啊。不过为了不让爷爷失望,懂事的小行远咬牙坚持了下来。慢慢的成了习惯也喜欢上了锻炼。那些叔叔伯伯都是很厉害的,别管有用没用一股脑地交给了这个侄子。
等班行远长大一些懂事的时候慢慢地猜到了父母或许已经不在了,老爷子觉得是时候了就告诉了他事情。这孩子多少有些难受,这种事情不管对谁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好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并不缺乏爱,而对父母也没什么记忆,也就是心情低落了一段时间就调整过来了。
不过他也下了决心,这辈子绝对不能给父母丢人。
老爷子的亲人看好祖国的发展,趁着深圳开发在那里建厂。听取了老爷子的建议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从服装、来料加工等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开始。用人多好啊,可以让很多人的收入增加起来。另一方面则是生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零部件产品之类的,这些产品对东大来说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但是跳一跳还是能够得到的,不过放在国际上算不上多先进。
老爷子的话是要带动国内技术的发展,用当时班行远听不懂的话就是要发展全产业链,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国内的每个厂子都给老爷子一份不小的股份。老爷子原本是不要的,他的姐姐劝他说:“本来就是你该得的,你才是我们家的功臣。我知道你不稀罕这个,但是不为你自己考虑总要替小行远想想吧。虽然小行远以后一定是一个很有出息的人,但是手里有钱不管做什么都会方便很多。”
无奈只能接受。
作为知名学者,老爷子时常外出参加学术活动。虽然家里有人照顾小行远,但老爷子都会把班行远送到他外婆家里,这也是一种慰籍。后来班行远懂事后每次节假日都会去陪外公外婆。每次回外婆家都会被李惠安的妈妈叫到家里吃饭
李惠安的妈妈和班行远的妈妈情同姐妹,班行远还是婴儿的时候就没少照顾,特别是这个妹妹出事后更是把班行远视若己出。因此很小的时候班行远就和李惠安姐弟非常的亲密。
班行远上小学的时候治安不是很好,每天都会有一个叔叔接送他上学。老爷子给孙子选的自然是最好的学校,为了让孩子有个伴儿,老爷子就动用个人关系先后把李惠安姐弟转到了同一所学校。
也不是什么难事,也就是给自己的战友或者是同事说一句话的事儿。自然会有这些人的晚辈或者徒子徒孙乖乖地把事情办好。姐弟三人平时就住在家里,反正有的是地方,人多了也热闹。
班行远除了上课外课余时间还要接受那些爷爷奶奶的荼毒。有一次李惠安跟着去了,结果啥啥都听不懂,对这个小两岁的弟弟钦佩不已,学习也越发的用功了。平时有祖孙俩辅导,姐弟几个的成绩都很好。
等到了上中学的年龄,又是老爷子出面让几个孩子去了最好的学校。
日子变得越来越好了。老爷子家里的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壮大,他也不关心分红的事情,等孙子长大的交给他自己处理就好。
1991年班行远上高中了。其实上课什么的对他来说就是走过场,他都是自己学自己的。文史方面要靠积累,一时间看不出来,但是在数学上已经在钻研非常艰深的内容了。平时教他的老头老太太功底都太深厚了,有天赋又肯用功,在这方面的才能已经显露出来。
这年冬天,在年底那个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一大早吃饭的时候,祖孙俩目瞪口呆的在电视新闻里看着那面旗子从克宫降下。爷俩同时发出一声叹息,一个时代结束了。
老爷子胃口全无,撂下碗筷走到了院子里。等要去上学的时候,老爷子叫住了几个孩子:“惠安啊,你给行远请一天假,就说他身体不舒服。我要和他谈一些事情。”
李惠安似懂非懂的点头答应。
回到屋子里,班行远给爷爷泡好茶劝道:“爷爷不必过于难受,其实种种迹象已经表明这是不可避免的。”
“话是这么说,但是心里面总归是不舒服。我们和这个邻居之间的事情如何能一两句话说得清楚。她的诞生惊醒了我们,她的发展引导了我们,她的强盛帮助了我们,而她的威胁则是磨砺了我们……亦师亦友亦敌……就这么没了,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啊!”
“爷爷您什么时候这么多愁善感了。您是学历史的,应该知道这样的事情是很常见的。就比如大秦,从强盛到覆灭也不过是短短15年。从十月革命算起,她存续了74年,不算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