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听了赵衰所言,觉得确实有道理,卫成公既然愿意侍奉晋国,再加上周天子替他说情,自己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他告诉孔达和宁俞,你们今后好生辅佐卫成公。
倘若卫国和郑国那样,再偷偷和楚国结盟对抗中原,定然不会饶过他,孔达和宁俞赶紧连连应诺,这件事算是过去了。
回国之后,卫成公大喜,于是就要任命宁俞为上卿国相,宁俞道:“此次多亏了孔达能言善辩,我的才华不如孔达,请国君任命孔达为上卿国相,我愿意和孔达一起辅佐国君”。
孔达和宁俞相互谦让,卫成公最后决定任命孔达为卫国上卿国相,而宁俞为亚卿,两人共同执掌卫国军政大权。
晋文公姬重耳,这位历经流亡磨难终登晋国君位的霸主,此时意气风发,当年所受屈辱都一一得报,只剩下当年试图杀害他的郑国。
此时晋文公心中对郑国的怨恨如野草疯长。想当年流亡时,郑国对他无礼,甚至派兵想要杀他,如今又在晋楚争霸间摇摆不定,与楚国暗通款曲。重耳决意教训郑国,让其知晓晋国威严不可侵犯。
晋文公处理完了卫国事情,立即召集群臣商议,准备联合秦国伐郑,正好狐毛的封地挨着郑国和宋国交界,立即派狐毛先行出兵,以回封地为由,侦查郑国军队部署情况。
晋文公商议,去年在许国之时,已经和秦穆公商议好了,过完年伐郑,然后再讨伐鄀国,我们现在应该立即修书一封,告诉秦穆公准备伐郑事宜。
执政卿中军将先珍道:“主公,我们经过城濮大战胜利,气势高昂,再加上如今新军三行,总兵力已经达到五万多人,晋国现在的军事实力可以单挑任何一个国家。
这次伐郑,其实就是灭郑,郑国不过区区两万多军队,晋国只需要大军压境,定然是摧枯拉朽一般灭掉郑国,君侯何必要拉上秦国,让他来分一杯羹”。
晋文公则不然道:“郑国虽然打不过晋国,但是他是姬姓宗亲,和周天子关系不一般,要想灭掉郑国简单,但是你不能保证齐国,鲁国,楚国会不会因此而联手围攻晋国。
拉上秦国一起伐郑有两条好处。
第一:“如果拉上秦国,就算是灭掉郑国引起天下诸侯不满,鲁国,齐国,楚国联手攻晋,我们秦晋联军仍旧可以抵挡,毕竟目前天下战力最强的就是晋国,楚国和秦国。
第二:“拉上秦国灭郑,到时候可以分给秦国土地,也算是报答秦穆公的恩情”。
赵衰和狐偃立即出来反对,秦国人野心很大,一旦让他入主中原,将来定然是晋国的隐患。
咱们可以利用伐鄀国来报答秦国,到时候我们拿着郑国向南,让楚国和秦国死磕,消耗他们,晋国今后就可以吞并天下。
晋文公极力反对,做天下盟主简单,灭国难,因为牵涉甚广,再说了,晋国不能得罪秦国,就算灭掉郑国,分给秦国土地,别忘了,函谷关在咱们手里。
秦国在东方获得的任何一块土地都是飞地,他如果敢对晋国有任何不利举动,我们随时切断他和东方的联系,这样就可以用一块郑国土地,将秦国绑在咱们的战车上。
群臣看到晋文公一意孤行,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于是派出使者前去秦国,邀请秦穆公一起灭郑。
秦穆公得知晋文公邀请他伐郑,并且许诺,将来将郑国最为富庶的京城划给秦国,秦穆公大喜。
自己早就有东出之心,如果能够拿到郑国京城的土地,这里可是中原诸侯前往雒邑王城的要道,并且极具战略意义,秦穆公当即表示愿意协助晋国伐郑。
晋文公得到秦穆公的回信,于是立即约定伐郑时间,然后立即召见了流亡晋国的郑国公子兰。
当初因为公子华事件,郑文公大肆处死儿子,并且将所有公子全部赶走,就包括公子兰,公子兰流亡晋国。。
这些年郑文公在郑国又有了新宠江夫人和公子士,郑文公显然会册立姬士为太子,这公子兰铁定没戏了。
公子兰也不傻,于是在晋国小心翼翼伺候晋文公,处处表现得谦恭顺服,晋文公觉得公子兰不错,于是召见公子兰。
晋文公道:“公子兰,你父亲姬踕背离天子,侍奉楚国,实乃昏庸无道。
如今寡人率大军前去讨伐郑国,如果你能为寡人带路,寡人到时候让你做郑国国君”。
公子兰一听这话,心中赶紧思忖,这晋文公向来看重忠义仁厚,我要表现的很想回去夺位,他定然不会帮我。
于是公子兰赶紧跪地道:“多谢晋侯,但是我乃是郑国公子,我父亲无道,晋侯讨伐他,我不敢替他求情,这是大义。
但是我作为儿子,岂能帮助外人攻打郑国,到时候有何脸面去做郑国国君,如何面对郑国国人”。
晋文公听完沉思道:“嗯!有些道理,公子兰为人仁厚孝悌,可当大任,那就算了,你留在晋国等我好消息,我定然让你父亲立你为太子”。
公元前630年9月,秦晋两国大军如乌云蔽日,浩浩荡荡从函谷关开进郑国边境。
进入郑国之后,大军兵分两路,直扑郑国都城新郑,郑国都城新郑,城墙高耸,易守难攻。
晋文公和秦穆公商议之后,然后晋国攻打函陵,晋军拿下函陵扎营于函陵(现今河南新郑新村镇望京楼),切断新郑和制邑军队之间的联系。
而秦军攻打汜南(河南省中牟县),驻扎在泛南,切断新郑和京城的军队,使得新郑孤立无援,秦晋营帐连绵,一眼望不到尽头,将新郑围了个水泄不通。
晋文公身披重甲,站在营帐前,冷峻目光望向新郑,身旁先轸,狐偃、赵衰等人肃然而立,商议着攻城策略。
而秦穆公那边,此次出征谋臣有百里奚,以及大将孟明视,副将杞子、逢孙、杨孙等人跟随。秦晋联军联手围攻新郑,势必准备瓜分郑国。
欢迎阅读下一章,烛之武说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