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狐偃拿着礼物前来出使秦国,见到秦穆公之后,狐偃先是替晋文公感谢秦穆公此次帮助晋国联合攻打楚国。
并且解释了之所以当时未能和秦国一道继续伐楚,原因有三。
一:“当时晋国确实军队疲乏,需要休整。
二:郑国虽然在城濮之战参战战败,但是他出兵很少,大部分军队集结在栋邑和鄢陵,只怕我们攻打楚国,背后会被郑文公偷袭。
三:我们得到消息,翟戎要侵犯我们晋国北境,所以这件事需要从长计议”。
如今果不其然,翟戎犯边,不过晋国早有准备,已经出兵讨伐,不日将会平息狄戎之乱。
狐偃话锋一转道:“启禀秦君,秦晋乃是近邻,一衣带水,秦晋之好,关系两国百姓之福祉。
现在有人看不得秦晋之好,竟然挑拨秦晋关系,传言翟戎侵犯晋国,乃是秦国指使”。
并且谣传秦君和我家主公不合,所以没有参加践土会盟,幸亏我家主公明智,知道这是那些宵小之辈企图破坏秦晋关系。
所以我们国君派我前来秦国,邀请秦君前去雒邑参加由晋国主导的朝觐周天子仪式。
到时候两国国君相聚王城,握手会盟,以示秦晋之好,好堵上那些奸邪之辈的悠悠之口。
我们国君还有先伐郑,敲掉楚国前哨,然后联合秦国伐鄀国和楚国的计划,以报答秦国协助伐楚之恩。
还望秦君以两国大局为重,不辞劳苦前去雒邑与我家国君会盟,秦晋携手共进,共商伐楚大计。
老谋深算的狐偃,深知秦穆公的心思,晋国三番五次背叛秦国,秦穆公还是一心想要和晋国结盟,断然不会轻而易举要和晋国翻脸。
狐偃直接了当告诉秦穆公,对于秦国在城濮之战帮助晋国,晋国不会忘记恩情,早晚报答秦国。
其次话里行间警告秦国,你们支持翟戎作乱,我们都很清楚,已经派兵讨伐翟戎,但是晋国不愿意和秦国翻脸,如果秦国不知悔改,那就是秦国人的不对。
最后晋国请求前去雒邑秦国结盟,如果秦国再次拒绝前去和晋文公会盟,那么就意味着两国彻底决裂,秦晋将会关系恶化,但是这样的话,似乎对秦国更加不利。
如果秦穆公答应前去会盟,拥护晋文公霸主地位,下一步就是伐郑,然后再帮助秦国夺取鄀国,狐偃将决定权交给秦穆公决定。
秦穆公听到狐偃一番言论,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心中快速思忖,他深知秦晋之间的利害关系,秦国在地理位置上,受到晋国全面封锁。
自己不惜余力结交晋国,就是想要趁着秦晋关系和好,东出中原,每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谁不想在中原扬名立万。
所以对于秦穆公,狐偃将其拿捏的死死的,知道秦穆公弱点。
秦穆公立即摆出一副笑脸道:“子犯兄所言极是,秦晋之好对秦国,晋国都是百利无一害,所以才会招致他国嫉妒。
至于践土会盟,寡人确实处理边境西戎之乱,未能及时赶到,还望晋侯见谅。
这次雒邑朝觐,寡人定当亲自前往,秦晋再次会盟,寡人定然全力支持晋侯大业,毕竟我们还是翁婿关系,哈哈哈……”。
狐偃大喜,于是双方立即敲定细节,定于十月前去雒邑与晋文公会面。
这边赵衰来到王城雒邑,向周襄王提出来,晋文公要带兵入朝,召见天下诸侯行朝觐之礼,邀请周天子观兵。
然而正如赵衰所言,事情进展并不顺利,周襄王也不是傻子,断然拒绝了晋文公的请求。
他告诉赵衰,王城乃是天子居住之地,岂能让诸侯带兵进入,这样周天子颜面何存。
赵衰于是退而求其次,要求在雒邑旁边的温地举行会盟,但是要求周天子前去孟津观兵,效仿当年周武王孟津观兵,对先王的追思。
赵衰言辞刚硬,意思很明确,那就是让周天子前去孟津,再次以臣召君,显示晋文公的权威。
周天子也不敢得罪晋国,于是只得无奈做出让步,让晋文公在温地举行朝觐之礼,然后孟津观兵。
赵衰这才回国复命,这时候荀林父带领三行大胜而归,而狐偃也搞定了秦穆公,赵衰搞定了周襄王,晋文公大喜,于是立即以周天子名义,要求中原各国诸侯,带兵前去温地,晋文公要举行兵车之会。
公元前632年十月初,晋文公来到温地,周襄王再次巡狩河阳,在这里接受诸侯朝觐大礼。
齐昭公、宋成公、鲁僖公、蔡庄侯、秦穆公、郑文公陆续都赶来。
秦穆公见到晋文公后,两人施礼相见,秦穆公道:“晋侯,上次践土会盟,因秦国边境之乱,所以未能参加。
还望晋侯见谅,这次寡人愿意跟随在诸侯的后面,参加会盟,以示歉意。”
晋文公赶紧表示谢意。此时陈国也来人了,而陈穆公刚刚去世,他的儿子妫朔继位为君陈共公,惧怕晋文公给陈国算旧账,迫于晋国的压力,只好披麻带孝赶来会盟。
邾、莒,徐,曹等小国,自然是早早就来了,其中卫成公也从楚丘赶来。
卫成公得知元晅逃到晋国,这边姬叔武被杀,自己逃脱不了干系,这次晋文公召集诸侯朝觐,他就觉得不对劲,本不想去温地。
宁俞劝卫成公道:“国君,叔武被杀,这件事肯定会被追究,但是您现在是卫国国君,如果不去温地朝觐周天子,这您就会再加一条不尊王的大罪。
到时候就不是晋国一人来讨伐您了,晋文公必定会以周天子名义,号召天下诸侯攻打卫国,卫国可就真的灭了。
不如前去给晋文公解释清楚 ,说不定还有一丝转机”
卫成公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前去温地,宁俞、鍼庄子和士荣,三人跟随卫成公前往。
到了温邑,晋文公二话不说,先把卫成公直接逮捕关押起来,听候发落。
这次中原诸侯大部分都来了,只有许国许僖公姜业头铁,根本不买晋文公的账,还是不来。
除此外,温地汇聚了晋、齐,宋、鲁、蔡、秦、郑、陈、邾、莒,共十余国,正式在温邑举行会谈。
周襄王銮驾紧跟晋文公抵达温邑,晋文公率领众诸侯将襄王迎到离宫住下。然后上前行参拜之礼。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大地上,映照出一片金黄之色。十路诸侯各自率领着自己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着皇宫进发。
他们身着华丽的衣裳,衣冠楚楚,每一个人身上都披着金光闪闪的玉带和美玉,显得格外耀眼夺目。
这十路诸侯的队伍排列得整整齐齐,宛如一条长龙蜿蜒前行。士兵们手持兵器,步伐坚定有力;旗帜飘扬,迎风招展;战马嘶鸣,气势磅礴。所到之处,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惊叹不已。
待众人行至宫门前时,马蹄声、脚步声和车轮滚动声交织在一起,扬起了一地的风尘。那尘土飞扬而起,如同一股黄色的烟雾弥漫在空中,久久不散。
进入宫殿之后,诸侯们献上了各自准备的丰厚贡品。这些贡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有的带来了珍贵的珠宝玉器,有的送上了稀有的奇珍异宝,还有的呈上了精美的丝绸锦缎。
晋文公带领诸侯行觐见之礼,然后邀请周天子参观检阅诸侯联军,周襄王在晋文公的陪同下,检阅诸侯军队。
欢迎阅读下一章,晋文公断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