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我的故事里有你 > 第711章 暮年围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伟的腰又开始隐隐作痛了。

那是一种从腰椎深处弥漫开来的钝痛,顺着筋脉往下蔓延,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捆缚着他的身体,也绞紧了他的神经。他站在父母家那扇熟悉的暗红色防盗门前,没有立刻掏出钥匙,而是下意识地用手握成拳,抵住后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几乎成了他每日午间抵达这里的固定仪式,一种面对漫长“刑期”前的短暂自我安抚。

门内,是他年迈多病的父母;门外,是他疲惫不堪、渴望喘息的中年。

最终,钥匙还是插进了锁孔,转动时发出的“咔哒”声,在此刻寂静的楼道里显得格外刺耳。门开了,一股混杂着陈旧家具、中药汤剂和某种难以名状的、属于衰老与疾病的气息扑面而来,沉重得几乎让人窒息。这就是他的妻子陈瑜口中那“病怏怏的气息”,每一次吸入,都仿佛在提醒他时光的残酷和生命力的流逝。

客厅里光线昏暗,厚重的窗帘只拉开了一半。他的母亲,蜷缩在靠窗的那张旧沙发上,身上盖着一条薄毯,听见动静,眼皮抬了抬,有气无力地开口:“伟啊,你来啦……我这心脏不得劲,怦怦乱跳,血压怕是又低了呢,浑身没一点力气啊……”声音带着惯常的虚弱和哀怨。

几乎是同时,从里间卧室传来父亲沙哑而焦躁的声音:“我腿麻得厉害,像有千万只蚂蚁在啃,浑身难受!这破身子骨!”父亲的抱怨更像是某种宣告,宣告着他存在的痛苦,也宣告着这间屋子永无宁日。

李伟沉默地换上拖鞋,走向厨房。母亲的“心脏不得劲、血压低”和父亲的“腿麻、浑身难受”,是每日必上演的台词,精准得如同设定好的程序。他曾经会焦急地追问,会忙着找血压计,会试图安慰,但日复一日的重复,早已将他的关切磨损成一种近乎麻木的沉默。他知道,此刻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行动是唯一被允许的回应。

厨房的水槽里还堆着早餐用过的碗碟,灶台上溅着油点。他开始淘米、洗菜,动作熟练却透着挥之不去的沉重。腰部的疼痛在弯腰时愈发明显,他不得不时时直起身,用手捶打几下。这顿午餐,不仅仅是一顿饭,更像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维系着两位老人摇摇欲坠的日常,也消耗着他所剩无几的精力。

他是家里的独子,是父母理所当然的依靠。自从几年前父亲中风后留下腿脚不便的后遗症,母亲的心脏病和高血压也日益严重,这个家就仿佛一艘不断漏水的破船,而他,是那个手忙脚乱、试图堵住每一个漏洞的水手。妻子陈瑜一周也会抽空过来几次,帮忙采购生活用品,打扫卫生,但主力始终是他。每天雷打不动地中午过来做饭、收拾房间,下午处理完杂事再回自己家,晚上则要随时准备接听父母那头的“紧急电话”。

这种生活,像一张无形而致密的网,将他牢牢困住,动弹不得。他感觉自己的人生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不,甚至是倒带键,重新被拖回了原生家庭的漩涡中心,而属于他自己的小家、事业、乃至个人喜好,都不得不退居其次。

---

“长期伺候父母的人,内心其实是愤怒的。”

晚上,回到自己那间终于可以短暂透口气的家里,陈瑜把手机递到李伟面前,屏幕上是她刚刚读过的一篇文章。李伟扫了一眼标题,没说话,只是疲惫地靠在沙发上,闭上了眼睛。

陈瑜在他身边坐下,声音里带着心疼和理解:“我觉得这话说得太对了。也真够难为你的……你看看你最近,腰疼没好,情绪也越来越差,一点小事就上火。”

李伟依旧闭着眼,眉头却紧紧锁在一起。愤怒?他不敢细想这个词。那是一种被道德和亲情紧紧包裹、因而显得格外禁忌的情绪。他怎么能对生养自己的父母愤怒?可是,那种无处宣泄的烦躁、那种被无尽索取后的空虚、那种看着生命活力被一点点耗尽的窒息感,又真实地灼烧着他的五脏六腑。

他想起父母对待降压药的混乱方式,那简直是悬在他们头顶,也悬在他心头的一把利剑。医生明明开了长效降压药,叮嘱每天定时服用即可。可母亲偏不,吃完药不到一小时,就一遍遍焦急地测量血压,看到数值没有立刻降到理想范围,便惊慌失措,又翻出短效的、药性更厉害的降压药加服。结果常常是把血压降得过低,导致头晕、乏力,甚至有一次险些晕厥,吓得她和父亲一起哆哆嗦嗦,电话连环催命似的打给他。他和陈瑜不得不火急火燎地请附近诊所的医生上门处理。几次三番,惊心动魄。他反复解释、劝说,甚至把用药说明写在纸上贴在药盒上,都无济于事。那种面对固执与无序时的无力感,几乎要将他逼疯。

“乱吃降压药,是真会出人命的啊!”陈瑜叹息道,“好几次都差点送医院,想想都后怕。伟,我觉得……真到了该考虑送养老院的时候了。”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投入了死水,在李伟心中激起剧烈的波澜。他猛地睁开眼。

养老院?这个念头,并非没有在他脑海里出现过。尤其是在被父母的病痛反复折磨,在被保姆问题搞得焦头烂额之后。他们不是没尝试过请人帮忙,前前后后雇过四五个保姆,短的干了几天,长的也不过两三个月。不是被父母各种挑剔、难以相处而主动“撵跑”,就是保姆自己受不了那种压抑和琐碎,“撂挑子”不干了。每一次保姆更迭,都意味着新一轮的寻找、适应和矛盾,最终,担子还是落回他身上。

“不必等把人都拖垮吧?”陈瑜的声音将他从回忆里拉回,“你再这样下去,身体先垮了。而且,这也太绑人了,你哪儿也去不了,我们连想一起出去短途旅行一趟都成了奢望。下午刚回家,电话就响个不停,是‘连环call’!”

陈瑜顿了顿,压低了声音,提到另一个现实的问题:“另外,爸妈现在住的这套房子,楼层、户型都好,学区也不错,现在卖了还能值俩钱。可再过几年,房市怎么样谁说得准?到时候,需要用钱的地方更多……”

这些道理,李伟何尝不懂。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他被夹在孝道、责任、现实压力和自我需求之间,左右为难,喘不过气。

他沉默了许久,才哑着嗓子,带着一种近乎懦弱的逃避,对妻子说:“送养老院的事……我可不敢说,我爹得骂死我!他那脾气……要说,你去说。”

陈瑜愣了一下,随即一股委屈和不满涌了上来。她理解丈夫的难处,但这种被推出去当“挡箭牌”的感觉并不好受。她脱口而出,带着一丝反击的意味:“你咋不把你90岁的妈送养老院啊?”话一出口,她有些后悔,但这也是横在她心里的一根刺。

李伟像被戳中了痛处,猛地看向她,眼神复杂。

陈瑜叹了口气,语气软了下来,带着一种同为“夹心层”的无奈与坦诚:“我也不敢。”

房间里陷入一片沉寂。那句“我也不敢”,道尽了为人子女在面对传统孝道与现实困境时的共同怯懦与挣扎。养老院,在很多人,尤其是老一辈人眼中,仿佛是一个带着抛弃意味的词汇,是子女不孝的证明。谁去开这个口,谁就可能背负“不孝”的罪名,引发家庭地震。

这个夜晚,李伟失眠了。腰疼一阵阵袭来,但心里的乱麻更让他难以安枕。父母的呻吟、妻子的担忧、保姆离去的背影、血压计上跳动的数字、那扇沉重的防盗门……无数画面在他脑海中翻滚。他想起小时候父母牵着他的手去公园,想起父亲教他骑自行车时在后面稳稳扶着,想起母亲在灯下为他缝补衣服。那些温暖的记忆,与如今沉重压抑的现实交织在一起,让他心如刀割。

他愤怒吗?或许是的。愤怒于父母的不听劝告,愤怒于疾病的无情,愤怒于生活为何变得如此艰难。但他更愤怒的,可能是那个无法挣脱、甚至不敢试图挣脱的自己。

---

接下来的几天,家里的气氛更加微妙。李伟去父母那里时,话更少了,只是机械地完成着做饭、打扫的任务。父母的抱怨依旧,但他回应得更少,有时只是“嗯”一声,或者干脆沉默。这种沉默,像一堵无形的墙,隔在他和父母之间。

母亲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有一次,在他收拾碗筷时,突然喃喃地说:“伟啊,你是不是嫌我们拖累你了……”

李伟的手一顿,心脏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攥了一下。他张了张嘴,想否认,想说“没有”,但那句话堵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口。最终,他只是低下头,继续擦拭着灶台。

父亲则依旧保持着他的权威和固执。一次因为饭菜口味有点咸,父亲大发雷霆,将筷子重重拍在桌上:“你这是想咸死我吗?一点小事都做不好!”李伟看着父亲因愤怒而涨红的脸,看着母亲在一旁小心翼翼、欲言又止的样子,一股邪火直冲头顶。他几乎要控制不住地吼出来,想质问他们知不知道他每天有多累,想问问他们为什么不能体谅一下他。

但他最终还是忍住了。他默默地收拾了碗筷,走进厨房,打开水龙头,让哗哗的水声掩盖住自己粗重的呼吸。他紧紧攥着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陈瑜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知道,丈夫已经快到极限了。她不再直接提养老院的事,而是开始悄悄地搜集本市几家口碑较好的养老院的资料,了解它们的设施、服务、费用和入住流程。她把这些信息整理好,放在书房的桌子上,没有催促,只是让李伟自己去看。

李伟确实看了。在某个不用去父母家的下午,他一个人坐在书房里,翻看着那些印刷精美的宣传册。图片上的养老院,环境整洁,设施齐全,老人们聚在一起活动,脸上带着安详的笑容。这与他想象中那种冰冷、孤寂的机构截然不同。

他注意到其中一家医养结合型的养老院,有专业的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能够监测老人的血压、按时给药,还有定期的健康评估和康复活动。这似乎正好能解决父母乱吃药的隐患。另一家则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温馨的家庭氛围为特色,或许能驱散父母心中的沉闷。

他的心,动了一下。一丝微弱的、名为“希望”的光,似乎透进了这间被阴霾笼罩已久的围城。

或许,这并不是抛弃,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负责?是为了让父母得到更专业、更安全的照护,也是为了让自己和妻子不至于被彻底拖垮,能够继续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不仅仅是为了解脱,更是为了寻找一个对所有人都更可持续的出路。

然而,如何开口?如何说服?尤其是如何面对父亲那可能爆发的雷霆之怒?这依然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这天晚上,李伟做了一个梦。梦里,他带着父母去看那家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母亲看着活动室里老人们在下棋,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的神情。父亲虽然依旧板着脸,但对康复器材区表现出了兴趣。梦里没有争吵,没有抱怨,只有一种平静的、过渡般的安宁。

醒来后,窗外天光微亮。腰部的疼痛依然存在,但心里那份沉重的绝望感,似乎减轻了一点点。他侧过头,看着身边熟睡的妻子,伸手轻轻握住了她的手。

他知道,这件事依然困难重重,前路布满荆棘。但改变的种子已经埋下,他不能再一味地逃避和忍耐。他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用一种更温和、更坚定的方式,去和父母沟通,去面对这场必然到来的家庭风暴。

这座由病痛、衰老、固执和疲惫构筑的“暮年围城”,或许终于到了需要寻找一个出口的时候了。而这个出口,需要他们一家人,共同去摸索和开启。路很难,但至少,他不再是一个人独自承受,也不再是完全拒绝思考另一种可能性。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在李伟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他轻轻起身,尽量不吵醒陈瑜,走向厨房,准备开始新的一天。

今天,他依然要去面对那扇沉重的门,门后依然是此起彼伏的呻吟与抱怨。但有什么东西,在他内心深处,已经悄然不同了。他不再只是被动地承受,而是开始主动地思考破局之道。为父母,也为他自己,寻一个各方都能安稳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