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裴语迟回京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整个媒体圈和娱乐圈都像是炸开了锅。
各种版本的小道消息在社交媒体和茶余饭后间流传开来,每一个版本都带着自己的色彩和想象。
吃瓜群众像打了鸡血一般,四处搜罗着所谓的“独家消息”。
“听说了吗?裴语迟伤得很重,腿都烂得不成样子了,现在转到京城的医院,也不过是做做样子,截肢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有地说,裴语迟不仅腿伤严重,还因为在爆炸中吸入了过多的有害气体,导致肺部也受到了损伤,病情复杂多变,治疗难度极大。
更有甚者声称,裴语迟已经失去了意识,正在京城的一家顶级医院里靠呼吸机维持生命,截肢只是时间问题,而他可能再也无法回到那个光鲜亮丽的舞台上。
“多好一个帅小伙儿啊,主持的节目我期期不落,这下看来要告别荧屏了,唉,可惜了。” 一位大妈摇头叹息着,眼中满是惋惜。
各种标题党文章铺天盖地。“惊爆!裴语迟面临截肢……”配图要么是裴语迟之前意气风发在舞台上的照片,要么是打着马赛克、看起来血腥模糊、号称是他受伤腿部的 “现场图”,评论区里网友们吵得不可开交。
“我不信,裴语迟肯定会没事儿的,动用了最好的医疗资源,他一直这么温暖,老天一定会眷顾他。”
粉丝们纷纷留言,字里行间满是焦急与祈祷。
还有的人则绘声绘色地描述他在医院中的痛苦挣扎,甚至有“知情人士”透露他已经开始考虑退隐幕后,专心养伤。
……
监护仪尖锐的警报声刺破凌晨三点的寂静,冷白灯光下,京城仁济国际医疗中心张离韬主任的金丝眼镜折射出金属般寒芒。
张离韬是国内公认的感染治疗权威,享有“中国感染学界第一人”的美誉。
他在京城仁济国际医疗中心担任首席外科专家,以其卓越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闻名遐迩。因此,他也被誉为“国宝级医匠”。
他枯瘦的手指重重划过裴语迟溃烂的右腿ct影像,皮下组织溃散的絮状阴影如同某种狰狞的活物。
“碳青霉烯类耐药率98%,替加环素联合多黏菌素方案失败。”主治医师王越的喉结滚动着冷汗,“截肢预案必须……”
就在这时,张离韬的白大褂内袋同步震动起来。他盯着来电显示上那串没有存储却烂熟于心的号码,将笔插进了口袋。
“张主任,办公室转来的第六份病程记录我刚看完。”部长的声音带着加密电话特有的金属质感,“专家组每个小时都在更新裴语迟的菌培养数据吧?”
张离韬的拇指无意识摩挲着五年前的同款加密手机——当时那位劳模的创面渗液培养不过是大肠埃希菌,此刻全息投影里翻滚的却是吞噬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超级细菌。
他抬眼望向观察窗,三个西装革履的机要秘书正实时记录着他的每个表情。
“部长,我们正在尝试噬菌体鸡尾酒疗法……”
“五年前您用这句话救回劳模时,可没用‘尝试’这个词。”
部长突然切换成私人号码,背景传来新闻联播片头曲的旋律。“ctV已经备好两种报道版本,但您知道的……裴语迟要是坐着轮椅出现在公众面前,外媒的报道标题恐怕比他的细菌更难对付。”
张离韬忽然想起五年前那个雪夜——同样是部长来电后的寂静手术室,他仅用三小时就完成了清创方案,而此刻七十二小时连轴转的团队,连细菌的基因组变异速率都追不上。
……
半小时前,舆情监测系统的警报声把部长从凌晨睡梦中惊醒。
屏幕上,“最美逆行主持人”的话题热度已突破12亿,附带视频里裴语迟背着伤员穿越火场的身影被截取成动图,在各大平台疯狂传播。更致命的是财经版飘红的标题——‘爆炸事件引发港股能源股集体暴跌’。
“部长同志,裴语迟的伤情已经不只是医疗问题,要是救不回来,明天早间新闻的主标题会是《拯救他人的英雄为何得不到拯救》!”
“下个月裴语迟就要作为‘一带一路’青年大使启程访问中亚五国。
他的专访节目《高原上的中国》刚获得亚广联特别贡献奖,现在外交部紧急来电,询问能否保证他按计划出席中亚论坛。”
……
“所以张主任,这不是截肢就能解决的问题。我要你保住他的腿,明白吗?”
“我需要调用p4实验室的宏基因组测序仪。”
他扯下被冷汗黏在后颈的口罩,在药敏报告背面写下一串密钥,“两小时内若解析不出这种重组酶的晶体结构……”
“200焦耳!清场!”他的嘶吼与五年前宣布手术成功的从容判若两人。
当电极板压上裴语迟胸膛时,观察窗外的机要秘书们同时举起三台摄像机——这个画面注定要出现在某份绝密评估报告里,成为“国宝级医匠”职业生涯的判官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