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之前陈阳已经和旬佳宏高安良甚至文蔓露说过了。

关于肖景云的这个事情,并不好办。

肖景云的威望太高了,水平也高,在乾州省几乎是无人质疑,哪怕放在全国,肖景云那也是让人尊重的,他是可以和文修平、楚逸云等人平等对待的中医名家。

说实话,要不是肖景云自己这一次报名参加这个大赛,肖景云是有资格当评委的,陈阳绝对是要客客气气去对待的。

只不过,肖景云自降身份参加了大赛,陈阳作为主评委,虽然要尊重肖景云的身份,却也要履行自己的职责。

今天陈阳再次提出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试图说服肖景云,让肖景云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另一方面也是表明自己的态度。

哪怕不能说服,也让人知道他陈阳是早就看出了问题,并没有盲从。

这就像是投票一样,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多数是错误的,哪怕你反对了也不能改变结果,但是你反对过,当对方的错误暴露出来的时候,你就是正确。

陈阳调出了患者舌象的局部放大图,指向几处细微的剥脱点:“大家请看,舌面虽以紫暗厚腻为主,但此处、此处,隐约可见细小剥脱,此非纯阳虚寒湿所能解释,提示阴分亦伤。再结合其微细促中偶现的一丝数象,是否可能存在阴阳俱虚,乃至虚阳欲脱之兆?”

接着又展示了几项关键的实验室指标:“患者肝功能、肾功能指标均已临近危险值,体内代谢环境极其脆弱,如此大剂量的猛剂,对此刻的患者而言,是否是不堪重负的巨大风险?”

陈阳的分析,结合了清晰的图像和客观数据,并非空泛的理论之争,而是直指临床最现实的安危问题。

会场内鸦雀无声。

许多选手陷入了沉思,尤其是李浩飞、旬佳宏等年轻一代,仿佛被打开了一扇新的思路之门。原来,即便是肖老这样宗师级的人物,其看似完美的方案,也可能存在基于患者具体情况的潜在风险!

庄启文眼中闪过明悟的光芒,他回想起自己行医中遇到的一些类似情况,有时猛药确实效如桴鼓,有时却适得其反,关键就在于对患者正气存留程度的判断!

肖景云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他行医数十载,享誉杏林,何曾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一个年轻后辈如此质疑?

尽管陈阳语气恭敬,问题也切中要害,但这在他看来,无疑是挑战他的权威。

“理论推演,终是纸上谈兵。”

肖景云淡淡的道:“患者病情危笃,非此峻剂不能破冰回阳!我自有把握,亦有后续应对之策。若因畏惧风险而裹足不前,坐视阳气衰亡,才是医者之失!”

他坚信自己的判断,也坚信自己能够驾驭这剂猛药。

陈阳看着肖景云,知道无法仅凭言语说服这位固执的前辈。

“肖老经验丰富,自有决断,我提出此点,并非否定肖老方案,而是希望引发大家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危重症救治中,如何在‘祛邪’与‘扶正’之间找到最精准、最个体化的平衡点,这也是我们举办大赛,互相切磋的意义所在。”

陈阳没有强行压制肖景云,而是将争论提升到了学术探讨的高度,既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又维护了大赛的和谐氛围,更给所有选手上了一堂生动的临床思维课。

但所有人都知道,陈阳与肖景云之间的理念分歧,已经公开化,且无法调和。这场交锋,并未结束,只是转入了暗处,等待着最终的爆发。

当日的评审一直到晚上才结束,最终结果等两天才会公布。

......

夜色渐深,京都国际医疗中心安排的酒店内,大多数参赛选手已经熄灯休息。

然而,在酒店高层的一间套房内,肖景云却并未入睡。

他站在窗前,望着京都璀璨的夜景,眉头微蹙,白天的考核场景在他脑海中回放,尤其是陈阳最后那句关于“患者耐受”的点评,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他的心头。

他行医数十载,对自己的辨证和用药向来极有信心。

六十克附子,在他计算中,正是撬动那垂死阳气的关键阈值,先煎久煎,去麻存性,佐以干姜、甘草监制,本是经方中“回阳救逆”的经典配伍,他有九成以上的把握。

当然,以肖景云谨慎的性格,要是以往他是不会用如此大剂量的,这一次肖景云开的是真武汤,并非四逆汤,真武汤为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

肖景云之所以选择真武汤,是因为他认为患者是阳虚不能温运水液,水湿泛滥......

因而全身浮肿,尿少;水饮上凌于心,心阳受阻,同时见心悸、喘促、唇绀、脉微细促;水饮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

阳虚寒凝,血行不畅,故舌质紫暗,此为血瘀之象,其本虚标实,以阳虚为本,水饮、血瘀为标,病情危笃,真武汤再为合适不过。

“陈阳毕竟年轻,经验见识还是不足。”

肖景云心中嘀咕:“扶正固然重要,但邪不去则正不安,如此沉疴痼疾,不用雷霆手段,何以撼动?”

他确信自己的方案是正确的,是唯一能迅速扭转病势的希望。

至于陈阳提到的那些细微舌脉迹象,在肖景云看来,不过是疾病发展到后期必然出现的兼证,不足以改变“阳虚水泛”的根本病机。只要水饮得泻,阳气来复,那些所谓的“阴伤”之象自然能够缓解。

强烈的自信和一丝被后辈质疑的不悦,让他选择性地忽略了心底那一闪而过的、关于患者具体体质和肝肾功能数据的考量。他沉浸在白天众人惊叹与赞许的目光中,认为那才是对他医术最好的肯定。

“任何事情还是需要循序渐进,文老他们还是太心急了。”

肖景云心中感慨。

陈阳的水平固然不错,肖景云也认可这一点,但是陈阳才三十岁出头,如此年龄,却被捧到如此高度,这在肖景云看来就是隐患。

没有磨砺,心性怎么可能跟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