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轮结束,今天是评审评分的日子。

国家会议中心主会场百强选手再次齐聚,等待着决定最终排名的关键时刻。

评委席上,陈阳居中而坐,墨新知、孙智仁、李立仁、裘益民、冯焕章等人分坐两侧。

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即将逐一显示每位选手的最终得分和排名。但在此之前,评委们需要对有争议的案例进行最后的讨论和裁定。这不仅是打分,更是不同医学理念的直接碰撞。

裘益民率先发言,矛头直指于诗韵:“第七考核室,于诗韵选手,在治疗痹症患者时,提出使用含制川乌、制草乌的外用熏洗方,我认为此举欠妥!”

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所有人的目光瞬间投向坐在选手席中、脸色有些发白的于诗韵。

“川乌、草乌,乃大辛大热、有大毒之品!”

裘益民语气严厉:“即便外用,亦需万分谨慎,在比赛这种强调规范、安全的场合,提出使用此类药物,极易对年轻医生产生不良引导,忽视用药安全!此风不可长!我认为,应在其临床实操分数上,予以体现,以儆效尤!”

冯焕章立即附和:“裘教授所言极是,大赛选拔的是未来中医的栋梁,稳重、规范是第一要务。于选手或许家学渊源,但将带有毒性的偏方用于考核,显露出对‘规矩’的漠视,此非成才之道。”

这番批评相当严厉,几乎将于诗韵的方案定性为“不规范”、“危险”。

于诗韵紧紧咬着下唇,手指用力绞在一起,指甲深深陷入掌心,但她倔强地抬起头,看向评委席,尤其是主评委陈阳。

台下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不少来自学院派的选手暗自点头,觉得裘、冯二位教授说得在理,也有人为于诗韵抱不平,觉得过于苛刻。

庄启文眉头微蹙,担忧地看了一眼于诗韵。

肖景云眼帘低垂,仿佛置身事外。

“裘教授,冯教授,请允许我陈述不同意见。”

孙智仁缓缓开口:“于诗韵选手的方案,是典型的内外合治思路。她明确提出了药物的严格炮制要求、煎煮方法和使用禁忌,展现了对其风险的认识和把控能力。”

“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熏洗、贴敷等法,运用得当,常能收内服药物不及之效。川乌、草乌虽有毒,但炮制得法、外用适量,正是取其峻猛之力,直达病所,攻克沉疴痼疾。不能因噎废食,一概否定。”

孙智仁看向于诗韵,目光中带着鼓励:“我认为,于选手在压力下,能坚持认为对患者最有效的方案,并主动规范流程,这份基于临床实际的勇气和担当,恰恰是优秀医生所需的品质。不应因药物本身带有毒性就全盘否定其方案的合理性和价值。”

墨新知也微微颔首:“孙教授言之有理。评判一个方案,应看其理法方药是否完整,是否符合病机,风险是否可控。于选手的方案,在这几方面并无明显缺失。”

评委席上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裘益民脸色不太好看,正欲再辩,陈阳抬手制止了争论。

“裘教授,我昨天说的话您好像没有听进去,很多人看着呢。”陈阳缓缓出声。

裘益民的脸色一变,张了张嘴,不再吭声了。

陈阳这句话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要点脸吧。”

“下面咱们讨论一下肖景云的方案。”

见到裘益民不再吭声,墨新知笑了笑,揭过了这一茬,进入了下一个讨论。

肖景云的方案之前陈阳提出过异议,这一次再次讨论,也是为了最终定性。

于诗韵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第一考核室,肖景云选手。”

裘益民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敬意:“其面对危重患者,辨证‘阳虚水泛,水饮凌心射肺兼血瘀’,精准无误。方用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血府逐瘀汤合方化裁,尤其附子用量达60克,胆识过人,尽显经方大家风范。理、法、方、药、针,五位一体,完美无缺,评委组一致给予临床实操环节最高分。”

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尤其是年长一些的选手和部分观赛嘉宾,对肖景云的表现心服口服。

对于肖景云的表现,除了陈阳提出过异议,其他人都是非常认可的,确实很有水平和胆魄,不愧大医之名。

肖景云微微颔首,坦然接受了这份赞誉,他对自己昨日的表现极为满意,那份方案是他毕生功力的体现,他自信无人能出其右。

然而,就在掌声渐息之时,陈阳却缓缓开口了。

“肖老的方案,确为经典正治,展现了深厚的功力。”

陈阳先予以肯定,随即话锋一转,声音沉稳:“但作为主评委,本着对患者负责、对大赛负责、也对每一位选手负责的态度,我有一个问题,想与肖老探讨,也与诸位同仁共思。”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陈阳终于要正面回应肖景云了吗?

肖景云双眼微眯,看向陈阳:“陈主任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高见不敢当。”

陈阳态度谦逊,目光却锐利如刀:“患者年高体衰,心肺肾多重衰竭,正气虚惫,已呈‘灯尽油枯’之象。肖老方案,以温阳利水、活血化瘀为主,重在祛邪,力道峻猛,如同以猛火烹油,意在力挽狂澜。此思路,在患者正气尚能支撑时,无疑是最佳选择。”

陈阳稍微停顿,让众人消化他的话,然后继续道:“然而,若患者正气衰败至极,无法承受这般猛药攻伐呢?《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正气极度虚弱时,是应该继续大力祛邪,还是应该首先考虑‘扶正固脱’,稳住那一线生机?”

陈阳的问题,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众人心中荡开层层涟漪。

肖景云脸色微沉:“陈主任是质疑我的辨证,还是质疑我的用药?”

“并非质疑,而是交流。”

陈阳笑着道:“肖老的辨证用药,于理无懈可击。我质疑的是,我们是否可能被‘完美’的理论和‘经典’的方案所局限,而忽略了患者个体‘极度虚弱’的这个最关键变量?中医的精髓在于‘因人制宜’‘三因制宜’。此患者之‘因’,其‘虚’已到了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