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惜月道:“季老师,那等我们联系好了其他的学校,到时候再统一安排人给你们各个学校送书。”

“好,谢谢江副主编。”季清隽决定回去一定让学校给出版社送一面锦旗,他还要把出版社做的好事写成文章投稿到各家报社。

廖经国等季清隽离开后,忙不迭问江惜月,“江主编,我们真的要给县下面的学校捐书吗?”虽然只送一百套,可学校各个县下面的学校算起来至少有10个呢,这真的要送,估计费用往少了算也要一万打底。这对他们出版社来说,可是一笔大费用。

他突然发觉,这江主编确实能挣钱,可她也很会花钱啊!

江惜月见他一脸扭曲,也知道他和赵主编心疼钱,有些无奈笑道:“廖同志,捐书的好处也很多的。比如能让我们出版声名远扬,有了这个好名声,你觉得我们的销量比之之前如何?”

廖经国听她这么说,就开始默默算起账来。现在他们的书在市里销量已经很不错,而且还是没开始和市里的学校订书,可如果他们捐书的好名声传出去,那到时候他们和学校谈合作也容易不少,而且也能在各县打开知名度。这么一想好处确实不少。

“江主编,那联系县下面的学校这事就交给我们发行部吧。”

江惜月满意点头,“好,辛苦发行部的同志了。”

廖经国是个行动派,想通了捐书对出版社利大于弊,他就积极安排人联系县下面的各个镇中学。

潘文敏知道江惜月提议给学校捐书的事后,觉得她是个打脸充胖子的人,直接去赵良办公室。

“赵主编,你真的就由着江副主编乱来吗?我们出版社效益才有点起色,她就开始飘了。这不是枉顾我们出版社同志们的辛苦付出吗?”

赵良不赞同道:“小潘,小江也是为了我们出版社着想,捐书是好事善事,我们出版社有了这个好名声,也能刺激销量。”

“赵主编,我觉得捐书这么大事我们应该开会表决,怎么能让她独断专横呢?”潘文敏不服气道:“这谁能保证这么做就能提高我们的销量?而且她只让捐给县下面的学校,市里的学校却没有,那市里的学校觉得我们不待见他们怎么办?”

“小潘,你这话就过了,小江捐书这事是和我商量的,我同意了她才安排下去的。”赵良蹙了蹙眉,他觉得小潘振的越来越不会做事了,怎么说小江也是他的上司,他怎么一点敬重的意思都没有。

“至于不给市里的学校捐书,那是因为考虑到我们出版社现在的效益,以我们目前的情况只能帮到那些偏远的学校,至于市里的学校,这可以等我们出版社效益好了可以考虑送,小潘,你现在的心思还是放在审稿和校对上面。”

潘文敏气得咬牙,这是完全不把他放眼里的意思了。好,他就等着他们能搞出什么名堂来,如果到时候出版社损失了,看他们还怎么推卸责任。

这天中午,廖经国带着小雅跟着货车,把书送到了洛华县安平镇中学。

季清隽带着班上的学生站在门口来回张望,看到车子过来,就让学生们大声喊道:“热烈欢迎仁和出版社的同志到我们学校。”

廖经国和小雅一下车的时候,被学生们欢喜的样子触动了下。

学校门口上还贴了横幅,上面写着感谢仁和出版社的善举。

廖经国还看到有个拿着相机的人,猜想这个可能是县报记者,心里顿时乐呵呵的,他觉得现在送出去的书不心疼了。毕竟人家学校是真的知恩图报。

季清隽介绍道:“校长,这两位就是仁和出版社的廖同志和小雅同志。”

“二位同志,这是我们学校的校长,这位是我们县报记者小穆。”

校长朝两人礼貌握手,“欢迎!二位同志辛苦了!谢谢你们给孩子们捐书。”

“应该的。”廖经国语气歉然道:“说来我们还真有点不好意思,我们出版社现在效益一般,只能给贵校的孩子们捐一百套。”

校长摆手,神情认真道:“廖同志说的哪的话,不管多少,这都是心意,我们真的很感激。”

他话音刚落,后面的学生们再次齐齐高喊感谢的话语。

廖经国和小雅两人也被学生们的赤诚触动,然后真心实意地朝学生们笑道:“孩子们,书在车上,过来拿吧。”

“谢谢!”学生们纷纷上前帮忙把书给卸下来。

记者小穆拿起相机把这一幕感人的画面给拍了下来。

等学生们把书给卸下来后,季清隽对廖经国道:“廖同志,小雅同志,学校给你们安排了午饭,进去吃点吧。”

“这麻烦了。”廖经国其实不想麻烦的,但想到待会儿还要去隔壁的镇,如果到那里再吃饭的话就很晚了。

等吃过饭,他和校长和季清隽寒暄了几句后,就出发去隔壁中学了。

小穆知道他们还要去隔壁镇中学捐书,便也跟着去。他觉得仁和出版社做的这好事,他一定得在报上好好赞扬一番。

连接着几天,发行部的人都有人去给县下面送书。

他们这善举各个学校都很感激,还给送了做好事的锦旗,在各县报上也报道。

赵良看着各个县报夸他们出版社的文章,心头一片火热,心里暗暗庆幸没因为心疼钱而拒绝小江的提议。不然哪有现在的美誉。

更让他惊喜的是,市报因为季清隽投过来的感谢信,还有县报上夸赞报道,也安排了人到仁和出版社采访。

第一次面对记者采访,赵良心里还有些紧张。谁能想到在他快退休的年纪还能接受记者采访。

“赵主编,听说你们出版社效益并不好,那你们为什么现在还要给县下面的中学捐书呢?”

赵良笑道:“要是其他书我们出版社可能就舍不得,可这事关孩子们人生转折点的辅导书,而且县下面的各个镇中心教师资源参差不齐,我们出版社就是效益在不好也要帮一下,也希望带个好头,让更多人帮下那些家里条件不好的学生们。”

“赵主编大义!”记者点头赞道。

赵良打趣道:“呵呵!谢谢同志的夸奖,说实话我还怕别人说我们出版社打脸充胖子呢。”

记者反驳道:“你们仁和出版社能在效益不好的情况下,还想着帮孩子们,这是善举是大义,谁要说你们打脸充胖子,我一定帮你怼回去。”

隔天,市报上就报道了仁和出版社效益不好也致力于帮助各个镇中学,这说明仁和出版社重视孩子们的教育,是活雷锋。

这报道一出,顿时就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可以说仁和出版社如江惜月所想的那样——声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