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

随着时近2026年年关,整个繁缕研究院也悄然高速运转起来。

南江这座千年古城也仿佛被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因为第一届南江国际生物论坛经过一年漫长的筹备终于就要到来。

它不仅仅属于繁缕研究院,也是属于全南江或是全华国的一场盛会。

随着首届南江国际生物论坛开幕进入最后一个月倒计时,整座城市都沉浸在筹备盛会的热烈氛围中。

太湖之滨,刚刚落成的国际生物论坛中心如同一条优雅的dNA双螺旋,静卧在湖光山色之间,等待着全球科学精英的到来。

繁缕研究院内,灯火通明已成常态。

陆时羡将主会议室改造成了论坛作战指挥中心,墙上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筹备进度。

各位,这不仅仅是一场学术会议。在每周一的筹备例会上,陆时羡总是这样强调:这是向世界展示华国科研实力的窗口,更是重塑全球生物学科研生态的起点。

在这样一场大考中,各个团队分工非常明确:

罗伯特教授和埃琳娜教授领衔的学术委员会,已确认六位诺奖得主、二十余位各国院士的主题报告。

曲溪负责的会务组,设计了极具创意的科学漫步环节,让学者们能在太湖畔的轻松氛围中深入交流。

赵栋梁带领的技术团队,正在调试全球首个全息学术报告系统,让线上参会者能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最令人惊叹的是超算的参与。

会议期间,它将实时演示对部分学术议题的计算模拟,让与会者亲眼见证超级计算如何推动科研突破。

南江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周明宇为组长的保障工作组,各部门高效协同。

市政部门对论坛周边进行了景观提升,沿途布置了生物主题的艺术装置。

交通局开通了十条学术专线,配备双语导乘员。

市场监管局对重点酒店餐饮进行全程监督,确保食品安全。

我们要让每位学者感受到南江的温度。周明宇在视察时强调。

为此,市政府还特别编印了《南江科学史话》,介绍从古至今这座城市与科学的缘分。

最打动人心的,是南江市民自发形成的志愿热潮。

七十三岁的退休教师陈英华,组织起一支银发志愿队,专门为与会学者介绍南江历史文化。

我教了一辈子生物。陈老师骄傲地说道:南江不同于那些国际大都市,没想到我在晚年还有这样的机会,为这样的盛会尽份力,是我的荣幸。

南江各大高校的学生们更是热情高涨。

南江大学生物系大二学生林薇带领同学们开发了一款智慧南江App,提供实时翻译、交通导引等服务。

我们测试了上百遍,林薇自信地说,一定要让外国学者感受到华国科技的便捷。

更令人感动的是普通市民的参与。

论坛周边社区的居民自发组成邻里接待团,愿意开放自家庭院,让远道而来的学者体验华国人的待客之道。

七岁的小女孩王雨晴画了一百张欢迎来南江的儿童画,说要送给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

走在南江街头,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无处不在的论坛标识。

这个由dNA双螺旋与太湖波浪巧妙结合的设计,既蕴含生命科学的奥秘,又彰显着江南水乡的韵味。

在城市主干道的灯柱上,蓝绿相间的论坛道旗迎风招展,形成一道绵延数公里的科学风景线。

地铁站的立柱都被装饰成螺旋结构,乘客穿行其间,仿佛漫步在科学的殿堂。

就连过街天桥也披上了新装,栏杆上镶嵌着发光二极管组成的基因序列,在夜色中流淌着科技的光芒。

公交车身披着论坛主题涂装,一辆辆仿佛移动的科学展板。

出租车顶灯滚动显示着欢迎全球科学家的多语种问候。最富创意的是共享单车,车篮里都插着小小的标志旗,随着车辆在城市中流动,将盛会的讯息传遍每个角落。

临街商铺也自发加入这场装饰盛宴。

咖啡馆的拉花呈现出论坛标识,书店的橱窗布置成实验室场景,连甜品店都推出了dNA造型的蛋糕。在市中心广场,一个直径十米的立体标识格外醒目,成为游客必到的打卡点。

这些精心设计的视觉元素,让整座城市沉浸在浓厚的科学氛围中。

正如一位市民在微博上写的:每天送孩子上学,看着这些标识,就像在告诉下一代:科学很酷,未来可期。

一家老字号餐馆创新推出分子料理宴,用科学手法演绎传统淮扬菜。

主厨笑着说:我们要让科学家们知道,南江人既尊重传统,也拥抱创新。

与此同时,这种规格的盛会也毫不意外地登上了华国最大的新闻媒体。

各位观众晚上好,现在是《联播》时间。”

“位于长三角的江南古城南江,正在为一场科学盛事做着精心准备。

华国tV镜头里,南江街头洋溢着科学与人文交融的独特气息。

主播用沉稳有力的声音继续报道:首届南江国际生物论坛即将召开,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最美的姿态,迎接全球科学家的到来。

画面切换到太湖之滨的论坛主会场,dNA造型的建筑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从论坛标识遍布街头,到市民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整座城市都沉浸在浓厚的科学氛围中。

镜头捕捉到动人画面:出租车司机正跟着手机学习简单的外语问候;社区居民在老师指导下练习礼仪;小学生们在制作欢迎卡片。

主播点评道: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诠释着什么是全民科学素养

报道特别提到了繁缕研究院的筹备工作,展示了全息投影系统、智能同传设备等科技亮点。

这场盛会不仅展现了华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进步,更彰显了东方文化的待客之道。

尾声,电视里最后传来一句精辟的总结。

当科学精神与城市气质完美融合,当国际视野与本土智慧交相辉映,南江正在向世界展示一个开放、自信、创新的华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