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阙三国梦 > 第219章 夺取汉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汉中军降了!一万多人扔掉兵器抱头蹲在地上。

黄忠的部队依然保持着阵型,士兵从盾牌后面钻出来,把降卒一个个带到后面,分批押往白水关。这时候从队伍里闪出一支特殊的兵种,他们来到受伤的降卒跟前,有的给消毒包扎,有的用担架抬走。

这正是第四军的军医队,给战友治完伤又来给俘虏治。汉中军士兵默默地看着,他们从没见过还有给俘虏治伤的军队,心中有了一丝异样。

魏延带着人从山顶挪了下来,把蹲在地上的降卒拉起来挨个跟人换军装。降卒们面面相觑,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魏延走到张卫的遗体旁,打算去他身上找什么的时候,张卫的亲兵愤怒了。虽说没了兵器,他们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有人折辱自己的主将。如果对方连死人都不放过,那拼了命也要跟他们斗到底。

魏延没想到还有人敢来阻拦,脾气一上来瞪起眼睛就要拔刀。正好黄忠赶到,大喝一声过来解围。先拍拍魏延的肩膀让他冷静,然后走到张卫的遗体前看了看遗容,解下战袍蹲在地上帮他擦干血迹。

边擦边大声对张卫的亲兵说:“我主有令,凡俘者,伤必医、亡必敛,食宿皆与我军官兵一致。张将军杀身成仁,黄某深感佩服。你们不让动遗体,难道要让将军留在此地么?”

擦完血迹,用战袍将遗体盖好,就地跪倒拜了四拜。亲兵们忽然动容,有的人落下泪来,跟着黄忠一起跪倒,也拜了四拜。

拜完了张卫,黄忠招呼军医用担架将尸体抬走。这一次再没人阻拦,魏延也如愿从张卫身上拿到了虎符印信。

顾不得战斗的疲惫,第三军将士们立刻又踏上了征程。这是一早定好的连环计,设计者名叫庞统。

由于阳平关守军收到的命令是等候张卫驻防,此时第三军穿着汉中军的军装、打着汉中军的旗号、拿着张卫的印信、还能准确喊出口令。所有的密码都对上了,你让阳平守军怎么怀疑?于是大大方方打开城门,把魏延放了进去。

就这样,第三军兵不血刃进了城关。随着主将一声令下,部队突然发动攻击。守军毫无防备,稀里糊涂地就做了俘虏。

阳平关,金牛道上最坚固的堡垒,就这样不声不响地成了别人的城池。

仅仅二十天时间,荆州军就全歼了张卫的主力,拿下两座雄关,而自己几乎毫发未损。这样的战绩在刘备的军事生涯中绝无仅有,高兴之余他也很清楚,这都是因为得到了强有力的部下的支持。

同样的战果对张鲁来说就是噩耗了。汉中最精锐的部队被连锅端,亲弟弟也搭进去了,又丢了阳平关这道最后的屏障。现在汉中平原门户大开,他却连像样的军队都凑不齐。这让人咋活呢?

百姓们也越来越恐慌,谁能想到敌军一夜之间就到了阳平关?这天师的精锐看来也不咋地呀,才俩月让人啃得连渣都不剩。

就在张鲁不知所措、百姓不可终日的时候,汉水又迎来了新的客人——霍峻的水军舰队。战船大大咧咧地驶进汉中地界,先清除了汉中军那聊胜于无的水师战船,然后就想去哪去哪。汉中腹地仅有的战力全都被张鲁调去守南郑了,其他区域几乎不再设防,官吏教士能跑的全跑了,百姓都成了放养,城镇进入无政府状态,犯罪事件逐渐多了起来。

整个汉中酝酿着一场浩劫。

就在这个时候,移师阳平关的刘备做了两件事。首先在阳平关前安葬张卫以及两军的阵亡士兵,为他们立碑立传,以国礼悼念。消息传开,汉中官兵无不动容。无论战胜战败,为国捐躯的战士永远都是伟大的,永远都该获得尊重。

紧接着刘备发布了诸葛亮拟定的约法三章:一,尊重五斗米教教义,不干涉信教自由;二、严惩宗教腐败,废除政教合一;三、登记百姓损失,进行国家赔偿。

双管齐下、立竿见影。

除了南郑等少数据点,绝大部分县乡都放弃抵抗,成了刘备的子民。与水师同来的官僚们开始逐个县接收改编,让原有的班子就地易帜,犯罪的抓,损失的赔,把局面迅速稳定下来。

至此,张鲁大势已去。这位经营汉中25年的教宗,此刻已预感到死亡的气息。

“志博,不用汝言,以至今日。”张鲁凄惨地一笑,到了穷途末路才看清忠臣的价值。

阎圃无奈长叹:“事已至此,只有放弃南郑去陈仓落脚。向曹操求援,请他派兵夺回汉中。”

“曹操?”张鲁重复了一遍,对这人不抱什么希望。但他还有的选吗?想了一会儿,点头同意。

当夜,张鲁带着他仅有的部队离开南郑,沿着褒斜道向东北进发,彻底放弃了汉中。

消息逐渐扩散开来。

刘备一个月夺取汉中,这让所有的诸侯都傻了眼。尤其是刘璋,此刻就像吃了一坨屎,堵在嗓子眼憋得他半天都喘不过气来。

他后悔了。早知道张鲁这么不经打,干嘛不自己动手?那么大一块风水宝地就这么轻轻松松地进了刘备的口袋?这让他如何咽的下这口气?

刘璋没好气地瞅了一眼张松,决定把气撒在他身上:“张别驾,当日邀刘备入川乃君一力促成,如今刘备取了汉中,而西川一无所得,公以为如何啊?”

张松闻言一阵崩溃。心想抛开我暗中投靠左将军的事不谈,当初请他来那不都是你的主意吗?合着我奉命办事,完了还得背锅?你请人家打张鲁,人家打跑了张鲁,这有错么?

黄权早就看张松不爽,如今逮到机会当然不会放过:“主公说的是,汉中乃益州门户,被他人占据,西川焉得安枕?张松卖主在前,请主公治其罪,以儆效尤。”

张松真急了,暗想黄权你个老小子,你也学会落井下石了。好汉不吃眼前亏,我可不能触这霉头。想到此眼珠转了几转,出班奏道:“主公明鉴,左将军攻取汉中,皆赖主公供给粮草。此两家协力作战,既得汉中,理应共分之。张松不才,愿替主公出使南郑,向刘备讨要一半领土。”

刘璋一听来了精神,心说对呀,我咋把这茬给忘了?当初我可是入了股的,这拿下汉中理应分红啊!

想到此刘璋的脸上又有了笑容,看向张松的眼神也恢复了赞赏:“永年所言甚为合理。汉中本也不是刘备的,如今白得一半,也该知足。那就尽早动身,早日谈成回来。”

说完迫不及待地就赶张松出去。同僚们都斜着眼看张松的笑话,心想你这鬼话只好去骗刘璋。那刘备是何等人?他辛辛苦苦拿下的土地,凭你动动嘴唇就能分走一半?到时说不成,要么给刘备杀,要么给刘璋杀,反正讨不着好。

除了刘璋,还有一人对刘备的胜利充满了怨恨。这人就是江东之主、吴侯孙权。当得知刘备得了那么大块地盘,把这孙权馋得口水都要把肚皮给撑破了。

“哼!我江东兵强马壮,赤壁还赢了曹操,结果啥也没落下。刘备白捡了个荆州,如今还把汉中给拿下了。凭什么?凭什么好事都让他给占了?”

孙权越想越气,气的坐也坐不住了,干脆命人备船,去夏口找鲁肃商量。鲁肃听说吴侯突然到访,不知出了何事,连忙出城迎接。孙权在船上远远看见鲁肃,忽然一阵心疼。这才半年不见,这人竟消瘦成这样?

“主公忽临夏口,可有急事?”鲁肃的声音还是中气十足,跟这单薄的身材极不协调。

“不急不急,孤就是想子敬了。哈哈,也想将士们了。”

孙权一句话搪塞过去,先拉着鲁肃去察看军营。两人并肩而行,绕着军营看了一圈,然后回到官邸。

孙权这才说实话:“刘备老儿,当初是我江东救他一命,谁知咱们替他赶走了曹操,他却独吞荆州。如今不知走了什么运,竟连汉中也拿下了。若再给他拿下西川,全荆益而守,长江上游尽在掌握,东吴可怎么办?”

鲁肃跟了孙权许久,岂会不知主公的脾气?闻言劝道:“主公之心肃亦知之。然北方独大一日,孙刘便须联盟一日,倘自相攻伐,徒使曹操获益。”

孙权这话听的耳朵都快起茧子了,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知之矣,知之矣。心有不甘尔。刘备可向西拓展,江东却向何处拓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

鲁肃还想再劝,立在阶下的吕蒙上前一步,抢先奏道:“禀主公,刘备新得汉中,欲稳定政局,非二三年不可。况北有曹操,南有刘璋,须以重兵防卫。如此,荆州势必空虚。我军何不派战舰抵近江陵,使刘备首尾难顾,再遣使要求平分荆州,看他如何反应。”

孙权听罢眼前一亮,指着吕蒙频频点头:“嗯!有道理!就这么办!子明,命你调集水军明日行动。孤派诸葛瑾去江陵,先探探孔明的口风。”

吕蒙高唱一声诺,转身出去准备。鲁肃见主公绕过自己直接指挥吕蒙,知道再劝也是徒劳,只好叹一口气:“主公既已决定,肃便派凌统率部西出华容,从陆路呼应吕蒙。”

孙权大笑:“好!再添一把火,看孔明怕不怕。”

江东的兵马一动,江陵立刻便知道了。此时水军已北上支援汉中去了,北岸只有关羽的第一军,主力还得放在襄阳。南岸是张飞的部队,但没了水军的掩护,想要过江困难重重。

江陵城一天接到几个战报,东吴水陆并进,不知要干什么。张存在司马所急得团团转,现在江陵城只有廖化的三千城防军。亲卫部队跟着刘备去了汉中,只留下赵云在此贴身保卫刘禅。如果东吴攻打江陵,就只能调关羽南下支援。那襄阳怎么办?无米之炊,这饭你让张存怎么做?

孔明坐镇长史府,也收到了报告。他简单分析了一遍局势,命人去请世子和张存过来商议。

世子刘禅这阵子在将军府给后妈安胎,已经快把自己练成男保姆了。好在孙夫人年轻体壮,经过两个月的调理,情况已稳定下来,体重也增加了不少,愁得她天天跟刘禅抱怨快把她养成猪了。

听说孔明师父来请,刘禅立刻换了衣服叫赵云备车。车队很快到达长史府,走进一看,张存也在。

“师父。”

“世子。”

“处仁先生。”

打完奇怪的招呼,张存继续向孔明汇报:“吴军战舰二百艘在江面游弋,更有一支劲旅自东向西推进至华容。江陵只有三千守军,倘孙权动手,难以应对。”

刘禅这才知道出事了,敢情孙十万不敢碰曹操的磁,跑这儿撒泼来了。孔明保持着镇定,听张存说完,先问刘禅:“禅儿,你有何主意?”

刘禅把战报看了两遍,又照着地图比对完位置,揣测着说:“吴侯这是眼红咱们拿了汉中,因此用大军压境作为筹码,想来分一杯羹。”

诸葛亮轻轻点头,认同徒弟的推测。正在这时,门外来报东吴使臣诸葛瑾已到城外,廖化差人过来请示是否放他进城。

孔明笑道:“吴侯遣使何其速也?”

说罢命廖化放人进来,孔明则与刘禅、张存一起去议事厅等候。

诸葛瑾比诸葛亮大七岁,未出仕时一直是他在照顾两个弟弟,因此兄弟之间感情很好。这也是孙权派他来的原因。就算谈崩了,诸葛亮也不会对亲哥哥下狠手。

“江东诸葛瑾,奉吴侯之命前来拜会。”

诸葛瑾先行一礼,完全以公事的身份自居。孔明命人看座上茶,问:“吴侯遣兄长至此,有何贵干?”

诸葛瑾用余光扫了刘禅一眼,不紧不慢地说:“听闻左将军得了汉中,特来祝贺。”

“一派胡言!”张存憋了半天,终于忍不住爆发出来:“东吴不顾同盟之谊,大兵压境,威逼江陵,岂有一丝恭贺之意?”

诸葛瑾并不急躁,摸了一下自己那张略显苍老的脸,笑道:“吾主知贵军主力去了汉中,恐荆州空虚为人所趁,故而派兵保护,处仁先生却不领情,委实令人气馁。”

“哦?”孔明气定神闲地摇着羽扇,听哥哥讲完,问了一句:“如此,亮定将吴侯的好意转达左将军,以免两家误会。”

刘禅见这兄弟俩没完没了地试探,干脆出来搅和:“子瑜先生既来祝贺,不知带了什么礼物?”

“这——”

“扑哧——”

诸葛瑾被刘禅一句话问住。他来是逼宫的,怎么可能带礼物呢?可刘禅就这么大大方方问了出来,叫他如何回答?

扑哧一声是张存憋不住笑了场。他没想到世子的角度这么刁钻,一开口就抓着诸葛瑾的痛点,让他无法自圆其说。

这机灵劲张存自己永远也来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