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鹤发 > 第258章 镇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错一行在青溪镇并未久留,次日便沿驿道溯舞阳河而上,前往镇远府城。

古道依山傍水,穿谷越岭。师生们随道路起起伏伏,小腿打颤,眼见日过中天,四周仍不见村户,心下不免担忧起来。

坐地休息之时,沈错自前路掠回,与众人说道:“前面的山脊处设有关口,我们可以在那里过个夜。”

师生们见沈错右手遥指处如米粒般大小,神情渺茫,各自在心下问道:“天黑之前能爬上那座山吗?”

但目下所处却由不得他们逗留太久。谷洼之地终日雾气弥漫,要不是日头高照,连方位都难以辨清。若是等到起了晚风,瘴气随山风飘摇,怕是更难走出。

沈错将其中利害说予众人听,提议趁着视野清晰,早些动身。

曾先生带头长身而起,其余师生也相互鼓勉着站起了身。沈错取出避岚丹与众人服下,为免身心疲惫下邪气入体。

前方的山峰迎来了又一批征服者。

约两个时辰过后,斜阳已剩残照。师生们紧随沈错几人,终于气喘吁吁地站在山巅。回望来路,它早已隐没在了雾色迷茫之中,而登山沿途的艰辛与困难似也随之一扫而空。

曾先生忍不住高声吟诵:“回首向来萧瑟处,嘿嘿…也无风雨也无晴!”

沈错闻之,心下亦是畅然。他抬眼见此处关墙的破损处已被修补,残缺箭楼改建成了碉堡,更在外围挖了数条战壕,俨然已是厉兵秣马,不由好奇之心大起。

在老马四人向守军说明情由后,沈错低声询问“三斤”才得知。原来这处关卡名为鸡鸣关,为青溪镇与镇远府往来的必经之地。前朝过往官员商旅经此需递交路引才能通行,可见其举足轻重。今时抗战爆发,西南成战略后方,湘黔古驿道再被启用,军队便在此设卫兵哨所,防患汉奸渗透。也正因如此,关隘附近原先破败的驿站被整修了一番,可供沈错一行住上一晚。

下了鸡鸣关不久,地势走低,谷地平缓。道旁两侧蕉叶繁茂,苗族女子身着蓝裙,头佩银饰,临溪浣衣。沈错知道,是哨兵口中的蕉溪镇到了。

众人在此稍作休憩,品了酸汤,尝了腊肉后,继续往镇远府前行。临近镇远古城,沈错远眺东岸山崖之上,寺院道场贴崖而建,错落有致,蔚为壮观!心中暗道:此处绝不简单!不知是何由来?继而询向身旁天机子。

天机子眼神肃穆道:“此处原为真武观,乃是三丰祖师闭关修炼之所。近年来已改称为青龙洞。洞府除却道观,还有书院、寺庙,是三教合一的圣地。”

“此处离城镇已然不远,不若我们先去参拜?”玉蟾子道。

沈错极目前望,由此到镇远古城的卫墙已是一片坦途,路上更有军士来回巡逻,说道:“也好。”快步上前,与曾先生商量一番。

曾先生眯眼看向山崖道:“不必麻烦。山上有座紫阳书院,我们正好一起前去参观。”

众人找了个渡口,到了对岸。哪知青龙洞各个要道已有军队森严把守。为首军官声称“若无城内长官首肯,旁人禁止出入。”众人只得悻悻而返,等入了镇远府再作计较。

镇远古城桓分为府城与卫城两处。府城垣雄踞舞阳河北岸,自码头西侧向北,顺山势起伏筑至石屏山上,向东蜿蜒五里直至舞阳河下游岸边。城高墙厚,兼有炮台镇守,宵小之辈,望而生畏。而卫城垣则是沿五老山麓曲折而建,北接舞阳河,南抵五老山主峰,宛如一弯蛾眉月环抱卫城。两城枕山襟水,隔河相峙,险要雄峻,固若金汤! “滇楚锁钥” 之称,名不虚传!

众人步行到雄关之下,顿觉自身渺小,不由心生崇敬。

列队接受排查之时,沈错见卫城墙面显眼处张贴有一处公告。这公告以大红纸毛笔书写,是张征兵布告。

标题写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镇远健儿,速赴国难!”

内容为:“溯自倭寇侵华,神州陆沉,平津失陷,淞沪喋血,武汉危在旦夕!今日之中国,已无寸土可退;今日之黔人,岂容坐视家国倾覆?镇远扼西南门户,为抗战兵源之要地,凡我同胞,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之后是征集对象、服役保障等明细。

布告下方,军官兵士正在向围观百姓解释征兵内容。一旁摆着两张桌案,文书模样的两人正在记录报名者的信息。长长的征兵队伍排得比入城的百姓还要多。沈错见他们大多是十六七岁的青年,身着粗布,脚踩草履,目光朴实,神态决绝。

又过片刻,数辆运兵车自别处驶来,停在了城门旁。应征的战士向自己的父母亲人一一叩别,昂然上车,再不回顾!沈错想到如许大好男儿,此后数年之中,行将鲜血洒遍中原战场,忍不住眼眶泛热。但见汽车渐行渐远,壮士们的亲眷久久不愿离去,生离死别,叫人肝肠寸断。

盘查的队伍继续向前,众人依次进入城中。不久,商姓县长率同本地公署官员前来接待。

席间,曾先生提议众人歇夜于青龙洞的书院。商县长亦是饱学之士,自是应允。他与当地驻军长官通了气,允许众人前去留宿。

再回青龙洞,守卫得以放行,并派人引路。

上得山崖,众人得见青龙洞的庐山真面目。

依托陡峭崖壁,山石溶洞,几十座殿宇楼阁凌空而建,与山岩融为一体。洞中藏楼,楼中有洞,浑然天成。其中巧思令人拍案叫绝。

引路人指向一旁的一座七孔石桥,介绍道:“这是祝圣桥,你们看到中间孔洞镶嵌着的那把剑了吗?这就是斩龙剑了。当年张真人为镇伏舞阳河中的孽龙,采铁矿石炼就神剑,将其斩杀。从此河水驯服,百姓得享太平。”

沈错心惊:“兜兜转转,原来斩龙道人竟便是武当祖师?”

却听玉蟾子轻声问向天机子:“师父,祖师竟有斩龙的神通?”

天机子捋须,淡然一笑,并不言语。

曾先生亦是莞尔一笑道:“铁剑作为镇水厌胜物的传统自古有之。古桥之下悬有铁剑者不说比比皆是,十之二三还是有的。”

引路人知晓曾先生是颇具名望的学者,不敢反驳,只是咂吧了下嘴。

有位女学生见桥上建有座魁星阁,门口还有守卫,忍不住问道:“这里进不去吗?”

那引路人瞧了瞧左右,低声道:“里面是粮仓,不让进的。你们没事也别上去。”

沈错这才明白,青龙洞为何会设重兵把守。

引路人将众人带到书院厢房,安排好住宿,自顾自去了。

待他走后,沈错随天机子师徒继续往山顶行去。拜过玉皇阁、雷祖殿、三元殿,天机子领着两人来到了一处洞口。

“是这里了。”天机子向洞内张望。

“怎么前辈对此处这般熟悉?”沈错不解。

“祖师曾留下一本游记,将生平所览详细记在其中。”玉蟾子回道。

“原来如此。”沈错随之进入洞中,见岩壁上刻有“入黔第一洞天”的篆书匾额。继续深入,乳石林立,尽头处的石壁之下卧有一张石床,长逾六尺,宽约四尺。古朴剔透,巧夺天工。

天机子抚摸其质地,说道:“祖师偃息其上修行十八载有余。石床已蕴其灵气,能与武当内功相互感应,不知可否借此修复老道的丹田。”

言罢,盘腿坐于其上,运转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