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诸天金手指之打造快乐人生 > 第335章 盘点收获及行星发动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5章 盘点收获及行星发动机

白光敛去时,李扬的作战靴踏在系统空间的合金地板上,靴底与金属摩擦的脆响里,还带着月球尘埃的颗粒感。梁小龙趔趄着站稳,下意识摸向腰间的战术包——那里还装着从《流浪地球2》世界带回来的半块压缩饼干,包装纸上印着的“联合政府特供”字样已被辐射灼出焦痕。

“积分到账了?”梁小龙的声音带着急不可耐,视网膜上跳动的猩红数字让他猛地吹了声口哨,“一百七十八万!比上次从《光环》世界捞的还多三成!”

李扬没理会他的兴奋,目光锁定在空间中央的全息投影上。行星发动机的三维模型正缓缓旋转,重聚变核心的红色数据流在模型内部翻腾,像一团被束缚的岩浆。屏幕左侧的收获清单清晰列明:【行星发动机成品x1,重聚变核心制造技术x1,附属设备蓝图一套】。

“重聚变技术落后了。”李扬伸手穿过模型,指尖在重聚变核心的位置虚划,“咱们的冷核聚变引擎效率是它的300倍,反物质引擎更是能轻松碾压。但这台发动机的结构框架有用——11公里的塔身承重设计,比咱们现有的行星级推进器基座合理17%。”

梁小龙凑近屏幕,指着模型底部的喷射口:“问题在燃料。这玩意儿烧玄武岩,重聚变反应会产生锶-90这类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要是用它推谷神星,撞击火星后产生的辐射尘能让南半球五十年不能住人。”他突然拍大腿,“要不直接拆了重造?用咱们的冷核聚变核心塞进去,现成的生产线三天就能出配件。”

“没那么简单。”李扬调出系统改造界面,冷核聚变引擎的蓝色数据流与行星发动机模型重叠,红色的冲突提示瞬间铺满屏幕,“结构不兼容。重聚变核心是单室反应,咱们的冷核聚变用的是多室并联结构,要改就得拆了整个塔身的承重梁——成本比造新的还高。”

梁小龙啧了声:“那用反物质引擎?反正无尽号和几艘主力舰都换上了,拆一台下来临时用用?”

“系统提示:反物质引擎瞬时推力过载,会撕裂行星发动机的合金塔身。”冰冷的机械音在空间回荡,投影上弹出模拟动画——反物质引擎强行启动的瞬间,行星发动机的塔身像被巨力拧断的铝管,在等离子焰流中崩解成千万块碎片,“且反物质燃料储备仅够支撑72小时持续推进,谷神星的轨道修正至少需要90天。”

李扬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翻飞,冷核聚变的技术参数被逐条导入重聚变核心的模型。蓝色数据流如潮水般覆盖红色区域,冲突提示渐渐减少,最终只剩下“喷射口适配度89%”的黄色预警。

“有了。”他停下手,全息投影上的行星发动机已完成改造——重聚变核心被替换成由288个冷核聚变单元组成的蜂巢结构,超导线圈环绕着核心形成淡蓝色光晕,原本粗笨的喷射口被打磨成流线型,与桃源集团现役冷核聚变引擎的喷射口参数重合度达96%。

“改造方案:保留塔身框架,替换核心为冷核聚变单元,喷射口按现有标准校准。消耗积分150万,剩余28万。”系统提示音落下时,模型下方弹出一行新参数,“单台推力2.4x101?牛,燃料兼容度100%(适配氦-3\/氘混合燃料),辐射值:0.01微西弗\/小时(等同地球本底辐射)。”

梁小龙盯着“辐射值”三个字,突然咧嘴笑了:“这不就齐活了?用咱们的冷核聚变燃料,烧的是小行星带随处可见的氦-3,推完谷神星还能把发动机拆下来装火星上,当永久推进器用。”他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反物质引擎的技术能不能用上?比如给这台发动机加个应急助推模块?”

“画蛇添足。”李扬否定得干脆,“冷核聚变的优势在持续输出,反物质引擎适合短途突击。就像货运舰用冷核,歼击舰用反物质,各司其职。”他点击“确认改造”,全息投影突然收缩成一枚银色U盘,悬浮在两人面前,“具现技术资料,连带改造后的发动机成品设计图。”

U盘落入掌心时,带着系统空间特有的冰凉。李扬将其塞进特制的防磁盒——这类存储介质在桃源集团属于“反物质引擎级”加密标准,只有秦思远的权限能解锁。

“走吧。”李扬转身走向空间出口,白光已在那里凝聚成门,“秦叔还在等马里奥舰队的推进方案,这台改造后的发动机,刚好能填上谷神星轨道修正的缺口。”

桃源科技深空指挥中心的环形大厅里,秦思远正对着三维星图皱眉。全息投影上,谷神星的轨道曲线像一条被拉长的橡皮筋,马里奥舰队的冷核聚变引擎已开到最大功率,曲线的斜率却仍未达到预期值。指挥台的屏幕上,实时数据不断刷新:【当前推进效率:67%,预计抵达火星轨道时间:372天(超出计划210天)】。

“反物质引擎的备用方案评估好了吗?”秦思远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到各舰队,指尖在桌面上敲出急促的节奏,“哪怕用掉三分之一储备,也要把时间压缩到180天内。”

“秦总,反物质引擎的瞬时推力会让谷神星表层冰壳崩解,”马里奥舰队指挥官的声音带着犹豫,“咱们的采矿机器人还没完成深层锚定,强行加速可能导致推进器脱落。”

秦思远刚要回话,大厅入口的虹膜识别装置突然发出“滴”的轻响。李扬和梁小龙并肩走进来,前者手里的防磁盒在顶灯照射下泛着哑光,后者正低头啃着一块冷核聚变能量棒——这是桃源集团的标配零食,用氦-3聚变废料制成,热量等同于三碗米饭。

“别打反物质的主意了。”李扬将防磁盒放在指挥台上,盒盖自动弹开,银色U盘悬浮在蓝光中,“给你带了个更合适的东西。”

秦思远的目光落在U盘上,瞳孔微缩——这种加密制式他再熟悉不过,桃源集团只有五份核心资料用此存储:冷核聚变引擎终极参数、反物质约束场公式、火星大气改造核心算法、钛战机跃迁引擎蓝图,以及……尚未公开的曲率驱动理论模型。

“这是?”他没急着触碰U盘,而是看向李扬。

“行星发动机技术参数,”李扬调出改造后的三维模型,冷核聚变核心的蓝色光晕在星图背景下格外醒目,“保留了原有的塔身结构,核心换成咱们的冷核聚变单元,推力比原版提升40%,零辐射。”

梁小龙在旁边补充:“单台就能让谷神星的推进效率提到98%,两台并联,120天准能撞进火星轨道。而且燃料用的是小行星带的氦-3,马里奥舰队的采矿船随便挖挖就够了,不用动反物质储备。”

秦思远的手指悬在U盘上方,指尖的温度几乎要融化那层防磁镀层。他从事航天工程四十余年,亲眼见证桃源集团从“地球轨道玩家”跃升为“太阳系级势力”——冷核聚变引擎让星际航行成本骤降90%,反物质引擎让舰队拥有跨天文单位突击能力,而眼前这台改造后的行星发动机,是第一个能“推着矮行星跑”的实用化设备。

“改造难度大吗?”他终于握住U盘,接入指挥台的加密接口,“马里奥舰队的造船厂能搞定?”

“图纸里附了改造清单。”李扬调出生产线模拟动画,“重聚变核心的拆除用咱们的等离子切割机器人,冷核聚变单元的安装用钛战机的维修机械臂,都是现成设备。唯一要新造的是超导线圈,不过咱们的月球冶炼厂上周刚产出一批零损耗超导材料,刚好能用。”

屏幕上,改造后的行星发动机正与谷神星的三维模型对接,蓝色的推进轨迹精准覆盖原有曲线,原本需要372天的航程被压缩至118天,误差值控制在±2天内。

秦思远盯着那道利落的蓝色轨迹,突然笑了。他想起十年前,李扬第一次带着冷核聚变理论模型找到他时,那个毛头小子说的话:“总有一天,咱们能推着星球走。”

“通知马里奥舰队,暂停反物质引擎测试。”秦思远按下通讯器,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振奋,“把所有采矿船调去小行星带b7区域,优先开采氦-3——告诉他们,新玩具到了,准备给谷神星装‘新引擎’。”

李扬看着指挥台屏幕上跳动的改造倒计时,突然转头看向梁小龙。后者正对着屏幕里的行星发动机流口水,嘴里念念有词:“等这台用完,拆下来送火星当地标怎么样?就叫‘诸天第一推’,保证比联合国的纪念碑气派。”

“先把谷神星推到位再说。”李扬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投向大厅穹顶外的星空。那里,马里奥舰队的光点正散布在小行星带,像一群等待指令的工蚁。冷核聚变引擎的淡蓝色焰流在群星间闪烁,与反物质引擎偶尔撕裂空间的紫芒交相辉映——这是属于他们的技术底气,也是撬动火星命运的支点。

秦思远将加密U盘锁进随身保险箱时,突然想起李扬刚说的话。他望着两个年轻人走向停机坪的背影,突然对着通讯器补充了一句:“让月球基地准备最高规格的试车场地——这台发动机,我要亲自按下启动键。”

停机坪上,鹈鹕号的冷核聚变引擎已预热完毕,引擎喷口的淡蓝色光晕与远处反物质试验场偶尔迸发的紫电遥相呼应。李扬踏上舷梯时,梁小龙突然拽住他的胳膊,指着星空深处:“你说,等火星改造完,咱们把这台发动机再改改,能不能推着火星绕太阳多跑两圈?”

李扬回头看了眼指挥中心的方向,秦思远的身影正站在巨大的星图前,像一座沉默的坐标。他笑了笑,拉着梁小龙走进驾驶舱:“先让谷神星撞上火星再说——剩下的,后面慢慢折腾。”

鹈鹕号的引擎发出平稳的低鸣,淡蓝色的焰流推开大气层,朝着小行星带的方向加速。全息导航图上,代表行星发动机的蓝色光点正缓缓移动,与谷神星的红色轨迹交汇在1.5个天文单位外的坐标点——那里,将是火星新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