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些话语的陶安易,仿佛抽空了力气,整个人都瘫在椅子上!
要是落在心眼小的诸侯耳朵里,恐怕陶安易很快就会被打入牢狱。
实属大逆不道。
“贫道知道,不管是你,还是太平道其他人,都想贫道坐上那九五之尊的位置。”
“大汉残暴无能,早该退位,可贫道要保证新政权至少在刚开始的时候,不是残暴无能!”
“一位的容忍退步,那建立起来的太平道,真是你我盼望的太平道?”
张角耐心解释道。
陶安易看着此时似乎身上闪烁着耀眼光芒的张角,一时间,竟哑口无言。
脑海中,回想起见面时的种种滴滴,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握权柄的自己,思想一步步发生了改变。
只是这种变化,陶安易本人并没有注意到,看到从未改变,始终如一的张角,陶安易明白,自己为了至高无上的的权利,太急功近利!
张角从未考虑当下,而是未来,立足于未来,或许真的爆发出不一样的能量。
“微臣定当为大贤良师肃清太平道内部!”
陶安易沉声道。
“你和大臣们商量国号,准备登基仪式!”
张角摆了摆手道。
登基仪式不是简单的事情,国号、制度、官服以及各方各面的事情,都需要操碎心。
毕竟这可是一国大事,办不好,那脑袋可是成批成批的掉。
太平道的制度,哪怕是登基之后,也和如今大差不差,只是提拔制度,可能有大改动!
之前是推荐制度,每个地方推荐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到京城考察,考察通过,便能当官。
这种提拔制度弊端太大,很容易就被地方豪强以及世家给掌控晋升渠道,将官员给拉拢到自己的旗下,效忠的不是皇帝,而是世家。
东汉后期,已然被这些大家族给垄断,没有关系的,根本没办法当官,全是内部推荐,堪称垄断行业。
汉灵帝对此也没有办法,只能通过太监,帮自己敛财,也就是收割这些官员的钱财,官员则变本加厉的收割地方钱财,整一个恶性循环。
直到农民起义,许多没有门路的豪侠倒是靠着军功得了官,只是很快就被大裁员给弄掉。
直至,又变成大世家把持朝政的局面,想要出头,就得巴结大世家。
比如那董卓,就是袁绍叔叔一手提拔上来的,没有袁氏,董卓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
丁原则是靠着自己的勇武,一路从县城小吏给杀上来的,也是时局使然,才让丁原成了并州刺史,镇守并州,防止胡人入侵。
后来得到何进的赏识,这才正式进入中央,有了步入权力中心的机会,可惜没有头脑,被董卓用计给做掉。
没有新晋外戚何进的赏识,那丁原这辈子也没办法进入权力中心,这就是东汉的现状。
想要出人头地,那就得被朝中贵人赏识,而贵人则被外戚、世家以及宦官把持,只能拜在其旗下。
要是不是时局动荡,一直和平,像丁原这种人也是当个小吏到头了,这就是现实。
时局越是动荡,晋升的机会就越大,甚至还有改朝换面的机会。
而刘备无疑是三国时期,出身低微的天花板,做到三分天下的局面,像曹操、孙权都是宗族力量支持。
刘备没有宗族力量,空有宗族头衔而已,却有那么多人在他身上下注,只能说刘备的人格魅力没的说。
武夫的话,董卓无疑是整个三国时期最成功的,能够把持朝政过了一把瘾。
像吕布与王允时期,话语权也在王允那里,吕布没有话语权。
“大贤良师,这?”
陶安易面露喜色,不知张角怎么改变主意,之前张角可是坚决不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