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猛地转头,眼睛死死盯着张让,声音充斥冷意道:“严惩?如何严惩?刘封手握五十万大军,如今又收服西域诸国、匈奴降兵,麾下带甲之士何止百万?朕拿什么去严惩他?啊?!”
这话,几乎是刘宏怒吼出来的。
刘宏的语气中都带着一种深深的无力与愤懑。
他刘宏何尝不想立刻将刘封锁拿回京问罪?
但刘宏更清楚,如今的刘封羽翼已丰,盘踞西北境外拥兵自重。
怕是已不是一道圣旨就能轻易撼动的了。
张让被吼得缩了缩脖子,但依旧不死心,磕头道:“陛下,纵然暂时无法动用刀兵,也可下旨召其回京述职!若他敢抗旨,便是坐实了谋逆之罪,届时陛下便可号令天下共讨之,大汉再也无其容身之所,另外,便是加大边疆防备!”
就在这时,殿外黄门侍郎高声禀报。
“启禀陛下,河南尹何进、司徒袁隗、太尉杨赐等公卿求见!”
刘宏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气血,整理了一下衣冠,沉声道:“宣!”
何进、袁隗、杨赐等一众文武重臣鱼贯而入,显然都已得知了西域传来的惊天消息。
众人的面色各异,有震惊,有凝重,也有隐晦的激动。
行礼之后,何进率先开口,他虽与刘封不算太亲近,但此刻却也带着几分务实的态度道:
“陛下,刘封擅立‘苍胡帝国’,确属僭越之举。然其扫平西域,收服诸族,功绩亦是斐然。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弄清这‘苍胡帝国’与我大汉究竟是何关系?刘封奏表中如何说?”
何进也明白此事甚大,不论是谁当天子,怕是都会震怒。
刘宏冷哼一声,将御案上的奏表甩给何进道:“你自己看!”
何进连忙接过,与袁隗、杨赐等人一同观看。
奏表中,刘封详细陈述了平定西域、匈奴的经过,强调了建立苍胡帝国是为了“永绝北患,胡汉共融”,并再三声明苍胡帝国尊大汉为宗主,帝后珂玥亦接受大汉册封,愿为大汉永镇西陲。
司徒袁隗抚着胡须,沉吟道:“陛下,刘封虽言辞恭顺,称苍胡为属国,然其自行立国、设立帝后、任命辅政,皆未请示朝廷确是大不敬。然其势已成,若强行逼迫,恐生剧变。老臣以为,不若……暂且隐忍,承认其既成事实,但需加以制约?”
袁隗对刘封没有丝毫的好感,但是,袁隗并没有建议刘宏与刘封强行碰撞,而是打算用软的,阴谋诡计搞刘封。
太尉杨赐却持不同意见,肃然道:“司徒之言,虽然是老成谋国,然此例一开,后患无穷!今日刘封可立苍胡,明日他人便可立东海、南海!纲常法度何在?天子威严何在?老臣以为,即便暂不动兵,也需严厉申饬,命其解散苍胡,亲自回京请罪!”
朝堂之上,顿时分为两派。一派以何进、部分务实派将领为代表,主张承认现实,羁縻安抚,避免逼反刘封,导致西北大乱。
另一派则以杨赐、张让等清流和宦官为首,力主强硬,维护朝廷法统,必须严惩刘封以儆效尤。
双方争论不休,但是不论哪一种都是在针对刘封的。
龙椅上的刘宏面色阴沉如水,心中天人交战。
承认苍胡帝国?
他心有不甘,天子的尊严让他无法忍受臣子如此跋扈。
强硬打压?
他又投鼠忌器,刘封麾下的精锐和那个恐怖的李元霸,如同悬在他头顶的利剑。
更重要的是,刘封在奏表末尾,轻描淡写地提及,已初步整合西域及草原兵力,得可战之兵逾六十万铁骑,随时可为大汉扫清漠北鲜卑残部……
六十万异族铁骑啊!
这还不算刘封掌控的五十万汉军呢。
这个数字像重锤一样敲在刘宏和在场的每一位公卿心上。
这是一股足以颠覆天下格局的力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