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诸族的首领、国王又不由有些失望。
汉官居左,乃是尊位,意味着在即将成立的苍胡帝国核心,汉人的影响力将占据主导。
然而刘封接下来的话,却又让他们精神一振。
“至于右辅政的人选!”
刘封略作停顿,目光扫过羌渠、昆吾等人,说道:
“当从归附帝国、功勋卓着之各族首领中遴选。其责在于沟通诸部,反映族情,协理草原及西域事务,确保各族之权益与声音,能上达天听。”
虽然帝国真正的权柄无疑掌握在刘封手中,帝后亦是其代言人,但明确设立由胡人首领担任的右辅政,并赋予实权,这无疑是给了他们一个极高的政治地位和参与帝国核心决策的通道!
这与昔日单纯臣服、纳贡称臣有着天壤之别。
乌孙大王子昆吾闻言,胸膛不禁微微挺起,眼中燃起炽热的光芒。
乌孙国力强盛,带甲数十万,乃是西域霸主,若论资格、实力,这右辅政之位,他乌孙当仁不让!
他下意识地看向刘封,希望能从对方眼中得到些许暗示。
然而,刘封的目光却越过了他,落在了因激动而面色微微涨红的羌渠身上,脸上露出一抹赞许的笑容:
“右辅政之人选,首重功勋与忠诚。”
“匈奴右贤王羌渠,于河套之战中,深明大义,弃暗投明。不仅亲率五万铁骑助我大汉破敌,更献上匈奴兵力分布、粮草囤积之要图,使我军能速破美稽王庭,生擒呼征。其后分化匈奴诸部,劝降鲜卑溃军,于苍胡族之创立,可谓居功至伟!”
刘封的声音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敲在众人心坎上:“故此,苍胡帝国首任右辅政,由羌渠担任!望其能秉持公心,为帝国效力,为诸族谋福!”
“羌渠领命!谢大将军隆恩!谢帝后信任!”
羌渠几乎是立刻从席位上跃起,大步走到殿中,对着刘封与珂玥深深一躬到底,声音因激动而带着一丝颤抖。
他赌对了!
从最初暗中联络汉使,到毅然投诚,再到全力配合汉军行动,所有的冒险与付出,在此刻得到了超乎想象的回报!
右辅政!
这可是在苍胡帝国中仅次于帝后和左辅政的尊崇职位,足以让他羌渠之名,永载草原史册!
而一旁的昆吾,脸色瞬间黯淡下去,虽然极力保持镇定,但紧握的拳头和微微抽动的嘴角,仍泄露了他内心的失落与不甘。
乌孙终究是晚了一步,或者说,羌渠的“从龙之功”实在太大,无可替代。
刘封将昆吾的反应看在眼里,却并未点破。
帝王之术,在于平衡。
重用功勋卓着的羌渠,可激励后来者效仿,亦可暂时压制实力最强的乌孙,避免其尾大不掉。
刘封转而看向众人,朗声道:
“羌渠担任右辅政,乃其应得之赏。然帝国非一人之帝国,乃苍胡万族之帝国。左右辅政之下,当设【诸部议事会】,由各族首领或其指定代表组成,凡涉及各族利益之重大决策,皆需经议事会商议。帝国草创,官职爵位,日后将依功绩、贡献,陆续封赏,绝不吝啬!”
这番话,既肯定了羌渠的地位,又给了其他部落,尤其是乌孙这样的强国以希望和念想。
于阗王、焉耆王等人互相对视一眼,纷纷从席位上起身,对着羌渠拱手:
“恭贺羌渠右辅政!”
“右辅政深明大义,功勋卓着,实至名归!”
“我等必全力支持右辅政,共襄帝国盛举!”
一时间,殿内恭贺之声不绝于耳。
纵然有人心中略有微词,但在刘封的绝对权威和“汉胡共治”的大义名分下,也迅速收敛心思,加入到恭贺的行列中。
拓跋恒等鲜卑代表也躬身行礼,表示遵从。
他们新附不久,能保有部族建制已属万幸,此刻更不敢有丝毫异议。
羌渠志得意满,连连还礼,心中对刘封的感激与敬畏更是达到顶点。
见官制初定,人心渐安,刘封与珂玥相视一笑。
珂玥适时开口,声音清越而温婉:“既如此,便请诸位首领谨记今日之约。”
“十日之期的帝国大典,望我等同心同德,共铸苍胡帝国万世之基!”
“谨遵帝后之命!同心同德,共铸帝国!”
殿内众首领与各国国王齐声应和,声震屋瓦。
刘封眼眸浮现一抹满意之色。
苍胡帝国初步的权力架构就此奠定。
一个融合汉胡、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