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传授完种植育苗的注意事项,沈南珠还又重新给连安留了几道新的题目。

毕竟门外面那些她已经全部破解了,箱子她也取走了,那些莫名其妙的题目也就没用了。

这次她给出了几个现代流传的千古绝对,什么: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南通舟,北通舟,南北通舟通南北

还有经典千古绝对:烟锁池塘柳

算筹题出了,百鸡百钱和和尚吃馒头问题。

另外还出了趣味的移动木棒题,变换形态的题。

还有一个华容道!

最后还出了几个脑筋急转弯。

出完题沈南珠又重新写了答案册子,又给连安挨个讲解了一遍,连安听了又是拍手称赞又是喜笑颜开:

“小姐果然大才,这些题目比之前的倒是更有趣了,连安就替少爷谢过小姐了。”

直到天色已晚,众人才坐上连府的马车回了秦府,临走沈南珠不忘抱上了那个保险箱。

一天之内退了亲,又虐了菜,还得了高产的粮食,崔明月心情大好,一路上抱着秦雪阳哼着小曲儿美滋滋,再看沈南珠怎么看怎么好看。

可惜了自家老娘给认成了干闺女不然要是嫁给自家儿子岂不是娶了个小福星。

越想越可惜见两个儿子嬉皮笑脸的模样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莫名被亲娘嫌弃的兄弟两个不明所以的互相望了望又继续和沈青文说话。

他们现在都对沈南珠是敬佩不已,听说她有两个师傅兄弟俩更是事无巨细的打听起来。

到秦府已经很晚了,沈南珠便和秦雪阳俩人一起直接回了住处早早休息了。

哪知第二日一早天刚微微亮,沈南珠的房门就被人敲响了。

“来了稍等”沈南珠迷迷糊糊的起床穿上衣服头还有些昏沉,打开门:“干爹这么早怎么了,发生什么事儿了?”

外面站着的表情兴奋到手足无措的人正是知府秦昊,他昨夜几乎一夜未睡,好容易等到天亮了,就赶紧过来了。

他眼睛亮的惊人,嘴巴都要咧到耳根去了:“珠儿…起了哈哈…干爹想问问你,那个什么土豆地瓜亩产量真能达到你说的几千斤么?”

崔明月昨天晚上回去就把两个喜事和自家相公说了。

退婚那事儿他倒是没多大感觉,反正早晚都能解决,一说到土豆地瓜玉米的产量,还有崔明月给他形容的那些菜的做法和味道,他直接睡不着觉了。

这沈南珠真是福星,认识她以后好事儿一件接着一件,流民问题眼看着要解决了,现下又来了高产粮食作物,要不是崔明月拦着,他昨天晚上就想过来找沈南珠了。

这不天刚一亮他就迫不及待的跑来求证了。

“伺候得当风调雨顺的几千斤没问题,这两样都是高产作物。”

听到沈南珠肯定的答复秦昊兴奋的直捶手:

“太好了!太好了!咱们崇州府的百姓有福了!珠儿那你干娘拿回来那些你看能种多少土地,还有这冬日寒冷该如何留种?”

沈南珠此时睡意也渐渐没了,她想了想认真道:“要想留种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存于地窖之中,不然如果房间过冷过热的就不好了。

另外干娘拿回来那些大概五六百斤,最多能种三四亩地吧。”

“三四亩?一亩地三五千斤…啊这就是一万多斤了!那岂不是说,只要一两年的时间咱们崇州府就能普及土豆地瓜了么哈哈哈…太好了太好了!

珠丫头你这次又立了大功一件!干爹再给你记上一功,以后定然补偿你!”

秦昊这嘴里嘀嘀咕咕了半天,只恨不得马上就把那些土豆地瓜玉米都种上马上收获了才好,半晌他才道:

“府里现在已经按你所说的挖了四个地窖了,待会儿你和我一同去看看如何储存吧,那你先休息咱们早食以后再去。”

俩人一个门里一个门外站在门前说了半天的话,谁也没有反应过来,沈南珠点头应了,秦昊这才兴奋的乐颠颠的准备走了。

虽然已经听妻子说了一晚上的答案,他还是亲自问过了沈南珠才觉得心里踏实了。

“对了珠儿今日我与诸位大人要上城墙去视察一下门外流民情况,你也一起去吧!”不等沈南珠关门,秦昊又回头说道。

“知道了干爹。”沈南珠无语的比了个ok,确认秦昊确实走了,她这才回到房间,时辰尚早只是这回她再也睡不着了,索性就起来跑步晨练了。

这段时间吃好喝好又在师傅的教导下,她的体力耐力武力值已经提升了不少,着实见成效。

她在院子里跑圈压腿,蹲马步打拳,一套流程下来时间也差不多了。

不多会儿秋儿果然端着水盆又来给她洗漱了。

洗漱过后,她又换了一身衣裳这才和秦雪阳俩人一起前往饭厅吃饭。

秦昊一见她就是眼前一亮忙招了招手:“来来来,珠儿快坐下。”

沈南珠见他手里拿了半个烤地瓜面前还放了一碟炒土豆丝就知道他已经都试过了。

秦昊又咬了一口甜面的烤地瓜点了点头:“我让厨房一样拿了一个试做了一下味道果然不错!珠儿你也给我讲讲如何育种吧。”

就这两个他都心疼,没办法没试过他心里还是不放心,现在试过了他的心情简直难以形容,这可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啊。

虽然皇帝自顾不暇,但他作为崇州府最高长官,总得把这崇州府给顾好了,有了那些作坊再加上这些高产作物,他现在简直是自信的有些膨胀了。

沈南珠又依言把这几样如何育种如何耕种又讲了一遍,秦昊直接找人拿了纸笔在旁边记录,生怕漏掉一点。

这一顿饭毫不夸张的说,他都不记得自己都吃了什么,吃着饭他的眼睛忽然落到两个埋头吃饭的儿子身上,面上笑僵的脸上笑意就是一顿,半晌他皱着眉头摇了摇头。

秦云飞秦云轩俩人抬头,正巧看见老爹一脸嫌弃的眼神看着他们,都是不明所以,所以爱会消失对不对…

吃完饭,秦昊和沈南珠俩人便一起去了后院角落里挖好的地窖。

“地窖底下和四周最好做些防护以免老鼠爬进来,可以放些老鼠药,老鼠夹,还有地窖里得注意防潮,最好整个木头架子堂起来不直接接触地面,每天再通通风。”

沈南珠一边说,秦昊一边点头让旁边干活的人都记好。

“里面可以多存些白菜和萝卜这些都不容易坏。

对了干爹,白菜可以多买些做成酸菜,晾晒一下清洗再用大量的盐一层一层码放好用大石头押上上面盖上防水布,一个月以后就可以吃了。”

“酸菜?这菜酸了还能好吃了么?”秦昊虽然对沈南珠深信不疑,但他从未吃过酸的菜心中有些抵触。

“好吃的,酸溜溜的很开胃,最主要的是冬天也可以有菜吃。”

秦昊依旧有些想不通,这酸了的菜如何好吃,不过后来也听她的话确实腌了一些,只是只腌了一大缸。

后来解锁了酸菜各种吃法后悔晚矣,自此以后对沈南珠的话事无巨细言听计从。这是后话不提。

地窖看完了俩人又准备前往城门口视察流民情况。

俩人到了门口常随陈青已经备好了马车在等候了。

秦昊走近摆了摆手:“大青不用马车了这点儿路程我和珠儿走着去就行,顺便看看现在街市上物价如何了。”

“是,老爷。”陈青应完把缰绳递给府里下人,自己又招了两个常随一起跟在秦昊和沈南珠身后。

众人一起看了粮铺的粮价,上等粳米四十文一斤,碎米陈米都要三十文一斤就连最不好的麦麸都要八分钱一斤了。

沈南珠看完不由咋舌,这价格比吉祥镇还要贵上一些。

俩人又路过一个猪肉摊子,猪肉赫然四十文一斤,旁边卖鸡蛋的,鸡蛋五文钱一枚。

青菜也都贵的可怕。

一些买菜买肉的问问价最后都犹豫的走了。

肉摊上肉质看着都有些不新鲜了,显然能吃的起的人不多了。

各个店铺的掌柜的脸色也都不太好。

今年虽然旱了一些但崇州府的百姓收成还可以,现在家里有粮的都是勒紧裤腰带计算着吃,出来消费的就少了。

路上行人的面色也比从前多了一些愁色,各样物价猛涨,百姓也吃不消了。

秦昊平日里也经常到民间走访,因此对这些东西的价格也都了解,现在看到各样价格也是暗自着急。

百姓虽然不至于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可再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总有人要吃不上饭的,作为知府他还得早作打算。

看得出他是一个好官,几人走在路上偶尔还有人大着胆子和他打招呼,他都一一回应了。

“听说了么?知府大人要迎流民进城了!”

众人路过一个茶水摊子,听见有人说到流民之事不由便停下了脚步,说话的是茶水摊的摊主。

没有客人他便坐在客人旁边和客人聊天。

俩人都是背对着秦昊等人,因此并没注意到有人来了。

摊主对面身着青衫的男子听他说完惊讶道:“啥?现在城里都这样了,还要迎流民进来,那流民没一个好的,万一要是抢百姓的粮食和住所怎么办?”

“知府大人向来为民找想,定然是见不得那么多流民受挨饿,再说那流民也不都是打砸抢烧的之流,你说的那是兴安邦一众。

外面那些应该都是深受兴安邦迫害无奈逃离的普通人吧。”

“普通人,饿疯了的普通人就不是人了,自古以来在闹饥荒逃荒人吃人易子而食的事情可不少,流民进城,我看咱这府城用不了几天就得被吃空了!知府大人糊涂啊!”

听见他出言不逊,陈青就想出言教训,被秦昊伸手制止了。

这些人不明情况有此想法也正常,如果没有妥善安置流民的办法,谁也不会贸然接收流民。

只是这些事儿还没有最后落实,他一个知府也犯不上和百姓一一解释,他想的是等总兵也同意了,北边粮食运来了再通知百姓也不迟。

谁知道,他们走后知府大人要迎流民入城的消息就像涨了翅膀一样在城中传播开了。

登上城楼,诸位大人已经到了,众人纷纷朝秦昊行礼,沈南珠也向众人行了礼。

打过招呼众人纷纷走向城墙边。

沈南珠扒在城墙踮脚往下面看去,一看之下大为震撼,约莫十米的城墙下面迎面就是刺鼻的味道。

城墙外面乌压压的全是人,那些流民一个个都是灰头土脸,破衣褴褛。

离老远都能听见他们唉声叹气和痛苦呻吟还有凄凄哀哀的哭声,有的难民有推车更多的是拿些破包袱席地而坐的。

地上各种垃圾秽物都有,流民群从门口一直向远处延伸,一眼看去远远的还有很多仿佛根本看不到头,这流民怕是要上万了。

有些人也不知道死了还是病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还有些不大的孩子饿的直哭,沈南珠眼见着孩子母亲可哪儿找了几片树叶给那孩子。

小孩儿哭唧唧的咀嚼了起来。

还有男人找不到吃食踢踹自己的婆娘,嘴里骂骂咧咧的挖草根。

沈南珠这才发现城门外两三里的几乎寸草不生,只怕草根都被这些流民吃光了。

看来如今已经到了危机时刻了,迎流民进城之事要尽快了,不然再这样下去,下一步只怕就要易子而食,死伤遍地了。

这场面众人看的都是心中不忍。

一墙之隔,天上地下,一面虽不是天堂倒也足够温饱,一方却是人间炼狱了。

一个大人忍不住叹道:“唉人间惨剧啊!这新皇帝只怕已经想不起这些子民了吧…”

众人心中都是唏嘘。

一个难民抬头时正巧看到了城楼上的众人当即大喊出声:“看!上面有人!

“那些一定是当官的!咱们一起跪下来求求他们!”又一个人大声喊道。

众人抬头果然见城楼上有人一个个满脸悲凄却都动作麻利的跪下了,众人不断的磕头,嘴里都是苦苦哀求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