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和仁盛都比较简单。
可是仁华、普芯以及曲红柳这边就相对有些为难了。
仁华稍好一些。
主要是仁华此前是姜仁带,姜仁撒手惯了,参不参与直接管理都问题不大。
沈萦烟接手仁华事务后对公司的参与度高了许多,好在时间不长,她近期还是熟悉具体业务为主,没怎么施发号令。
而且不是还是有叶莹在嘛!只要她不走,仁华就没什么问题。
当然,她要真走的话也问题不大。
仁华是轻资产公司,业务主要以管理为主,信息化办公早就成为常态了。
即便需要及时监控的投资部,也可以通过电视电话会议解决。
无非就是在安州再组建个助理小分队与各个部门对接,以帮沈萦烟缓解压力。
这些事只要钱给到位,就不愁招不到人。
曲红柳这边就很为难了,她的团队本来有一多半是在京都带过来的。
京都来海城,他们能接受,但是海城去安州,估计能接受的人不多。
不过,崔妍提了一个意见,那就是管理团队暂时留在海城,安州那边可以组建一个助理团队。
前期的时候,日常事务就是远程操控,如果需要有人参与,那就安排助理团队两边跑,甚至关键时刻她跟曲红柳也能跑一跑,就当出差了。
等到后期,安州的情况逐渐稳定,人员培养逐渐到位,那就把总部搬过去。
至于那些高管,到那个时候想跟着来的就跟来,不想跟着来了,那就走人,反正局势只要稳下来,他们怎么选择都没啥影响。
最为难就是普芯了。
主要问题是普芯的股份有些复杂,国有资本在里面,人家虽然不怎么管,但是管理人员就在海城。
你说搬走就搬走,人家能答应?
而且,普芯最珍贵的就是那些科研人员,这些人可不是一年半载就招齐的,耗费了太多的财力物力。
这些人虽然工资非常高,并且为了激励这些员工,姜仁也拿出了不少股份当干股分给他们,让他们的生活有很高的保障。
可是他们毕竟是打工者,不是老板,大部分人年纪都不小了,已经在海城安家。
你让他们走,他们就走?
不说别的,就单单是安州的教育和医疗条件,他们就不能接受。
不过这一点没有难住白静婷。
白静婷的想法是这样的,普芯作为研发和生产都涵盖的公司,研发团队和生产不一定在一起,同理,管理和研发也不用在一起。
她计划以成本低廉为由,去安州建设一个产业园,前期以生产为主,这一点董事会应该很容易通过。
毕竟她有她老爸这方面的便利,如果有她老爸出面,想在安州搞个产业园是很轻松的。
尤其是普芯现在是明星企业,人才的虹吸效应很好,安州为了招商引资巴不得普芯去安州建厂呢!
甚至白静婷不用求人,只需要给安州政府透点风,安州政府就会各种政策向普芯倾斜,求着普芯把产业引过去。
早些年因为有煤矿,安州的财力还是可以的,但最近几年煤炭行业没落,安州的发展受限,早就期盼着转型了!
如果普芯能去,这对安州市来说就是一个大机会,能解安州招商引资的燃眉之急。
这样一来,只需要把产业园引过去,后面的事就简单了。
白静婷是cEo,她在哪里办公,别人谁都管不着。
前期研发可以偏重海城,等运作一段时间后,研发可以逐渐迁移到安州。
哪怕是招新人慢慢培养呢?只要时间充裕,最终总会能解决。
而且安州的地价便宜,人力成本也低。
生产人员不用说了,招人方便,研发人员也不难,只要有人想去安州,那就分房给钱,甚至子女教育也统一安排。
这对于那些年纪大的研发人员可能没什么吸引力,可对于那些年轻人,他们正是缺钱缺房的时候,如果公司能提供,那再好不过了。
白静婷这么一说,肖笑珊也来了兴致。
她说自己大哥肖俊辉已经闲了有几年了,这几年除了搞搞建设公司以外,其他的没什么正事。
如果普芯能去安州发展,那么完全可以把部分业务介绍给他,无论是建厂,还是部分产品的代工,他都能搞定。
主要是肖俊辉地面上太熟了,很多事方便做。
这种方便倒不是说什么乌七八糟的上不得台面的事,而是肖俊辉人熟地熟,关系很到位,只要不是不正经的事,一个电话或者一顿饭就解决了。
而且他的人设就很唬人,没人敢对他坑蒙拐骗。
白静婷就不行,即便白静婷有他老爸,但他老爸已经离开安州权利核心十几年了,大事上他老爸可以介绍人,打声招呼,小事上就不行了。
具体事务上,下面的人总是少不了磕磕绊绊,事办不办的成不说,办成了也需要耽误时间。
不得不说,这个建议就很好,肖俊辉出面,很多事都能化繁为简。
并且有肖笑珊这么一提醒,白静婷的思路顿时打开了。
她建议姜仁这样办,为了避嫌,她自己就不出面了,而是让姜仁去找自己老爸谈,谈的目的就是给安州招商引资。
这是正事,虽然自己老爸一直以来对姜仁印象不好,但是经济问题是他工作的重点,而且这可以算作他的政绩。
反正又不是普芯一家公司,不是还有仁盛、仁华以及曲红柳的每日视界和Gph吗?
你别管是不是把所有的业务都带过去,总部办公也是一种招商模式啊!而且只要总部搬过去,你还愁未来的摊子不铺开吗?
并且姜仁跟自己老爸谈的时候,高度可以拔高一些。
不要说自己在外面待腻了想回家,就说自己回来是为了支持自己的家乡发展,这高度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了不起再帮安州建几所学校医院呢?反正姜仁有钱,这种事洒洒水而已。
姜仁一想也是,而且他的思路也瞬间打开了。
说起来自己手上的钱确实有点多,他真不知道该怎么花。
普芯这边已经停止注资,自己原本手上就有五百亿的活钱,后来普芯的股份转让,又来了几百亿的活钱。
这些钱,前前后后加起来,近一千亿呢!
虽然近期沈萦烟接手仁华后,花了一部分,但毕竟她刚接手,花也花不多,大头都在。
现在自己回安州了,怎么说安州也是生养了自己小二十年的城市,没条件也就罢了,现在有条件了不就该反哺一下吗?
别说是为了回去,即便是自己不回去,也得是该捐学校捐学校,该捐医院捐医院啊!
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他如果想在安州久居,并且保证普芯这几个公司也能在安州扎根,那就必须帮忙把安州的基础设施建设起来。
公路铁路机场不用考虑,自己这点钱不够打水漂的。
但是学校、医院、商场等等这些普众设施都可以搞,甚至可以引进一些好的学校,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这都是惠及一方的。
医院也同样如此,无论是自己搞个私立医院,还是跟大医院合作搞个分院或者联合医院,只要自己有钱,这种事不是水到渠成吗?
哪怕是不考虑反哺家乡,自己孩子不要上学吗?自己一家人不用看病吗?
这些事都很有价值。
想到最后,姜仁就感觉越想越对头,越想越兴奋,根本就等不到回安州的时候再去跟陈蕴和谈了,忙不迭的拿起电话就直接打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