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姜仁和董薇薇把这十几首歌送到潘怡面前的时候,潘怡稍稍有些震惊。
因为姜仁在节后刚刚给她提供了两首不错的歌曲,说这是为董薇薇出道准备的。
可没想到短短的十来天的工夫,他又创作出了十几首歌出来。
而且这十几首质量还不错,甚至在她的心里,其中有三首能与此前的那两首歌媲美。
其余的虽然稍稍差一些,但也问题不大,应该也能有不少受众,至少凑专辑是没问题的。
不过,她还是对姜仁说道:“能沉下心来创作确实应该表扬,但是你不能只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你水平有所下降啊!”
最后这句话让一旁的姜仁和董薇薇紧张起来。
姜仁试探性的问道:“这些歌质量都很差吗?”
潘怡撇了撇嘴,“倒也不是,你看这三首,《知道》、《希望》以及《曾经的歌》都还是不错的,有你的水准,但是其他的吧!稍稍差点意思,我感觉还能打磨一下。”
这话让两人一喜,董薇薇追问道:“只是稍稍差点意思吗?”
潘怡点点头,“嗯,感觉上确实差一点,不过后面看市场反应吧!有些歌说不好。”
这句话顿时让董薇薇和姜仁欢呼起来,情不自禁的相互击掌。
两人的这个表现让潘怡皱眉,“开心什么呀?有什么好开心的?数量不能弥补质量,你以后注意点,别为了赶工期就打折扣,这一次考虑薇薇复出急需新歌也就罢了,后面绝对不能马虎了。”
最后这几句话自然是对姜仁说的,她是生怕姜仁在创作这件事上放纵,想以数量弥补质量。
董薇薇这才解释道:“老师,不是这样的,这些歌是我跟阿仁一起做的,曲子是我谱的,词是阿仁填的!”
她这一解释,倒让潘怡有些吃惊了,“什么?你谱的曲子?”
董薇薇点点头,“对啊!不过,有些小地方阿仁帮我改过。”
潘怡有些不相信的看向姜仁,姜仁点点头,“确实是这样的,这些都是薇薇自己作的曲子,我最近太忙了,脑子嗡嗡响,填词还行,曲子真的谱不了了。”
这时潘怡才看向董薇薇,满意点了点头,笑道:“不错啊,丫头!你这一年可算是没白休息,算是开窍了啊!”
董薇薇歪歪头,一脸乖巧的说道:“是老师培养的好!”
潘怡拍了一下她的脑袋,“少拍马屁!”
说完,她又看了看桌上的曲谱和歌词,继续道:“还别说,你们两个合作,确实挺有默契的,如果不是你们告诉我,我还真以为这些曲子和歌词是一个人做的呢!”
“那老师感觉这些歌可以发吗?”姜仁问道。
“废话!当然可以发了,不发的话,你们做它干嘛?”
说到这里,她又看向董薇薇说道:“这样,你这十几首歌一张专辑也用不完,我这正好也缺歌,你要是没意见,挑几首出来做你的专辑,其他的都卖给青葱吧!也给新人一点机会,不是吗?”
董薇薇当然愿意,而且她现在非常开心。
别说潘怡只是要她挑剩下的,就是全拿走她也没意见,了不起自己再作呗
反正自己有这个能力,而且这个能力已经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这就是底气。
因此给潘怡鞠了一躬后,说道:“全凭老师做主!”
这个动作,加上这句话,让潘怡笑了,此时她终于感觉自己的这两个徒弟没有白收,这个态度就很棒。
如此一来,董薇薇的专辑就算是搞定了。
《童话镇》和《岁月神偷》肯定都是给她的,而她那三首《知道》、《希望》和《曾经的歌》也都留下了。
之后,潘怡又在这些歌里挑选了三首还算不错的,主要是感觉比较适合董薇薇唱,其余的全部以青葱的名义买下,给青葱的其他新人唱。
董薇薇有歌了,她也就暂时无法创作了,因为她必须要进行歌曲的练习,为录制做准备。
与此同时,潘怡也开始为董薇薇的复出预热。
她先是放出风去,说董薇薇休息已经结束,正在酝酿新专辑。
这只是一个小道消息,只能调动一下董薇薇那些忠实粉丝的热情。
半个月后,潘怡以青葱的名义官宣:董薇薇已经复出,接下来会继续跟青葱保持合作,董薇薇的新专辑会在6月份进行发售,之后七月份开始,青葱会联合董薇薇举办全国巡回演唱会。
这样一来,董薇薇就更忙了,需要一边练歌,一边拍摄宣传广告,还要参加青葱举办的很多其他活动。
这些事情姜仁倒是不用参加,他只需要在录制过程中去看看董薇薇就行了。
这一方面是考虑董薇薇的心情,自己说帮她那就帮到底,录制的时候在她身边能让她安心。
另一方面是潘怡对自己的要求,甩手掌柜可以,但是不能把自己是潘怡徒弟这事忘了,自己写的歌录制的时候,自己得到场。
这已经是大四下半年了,这半年几乎没什么课程了。
事实上,整个大四,学生们都开始各忙各的了。
有的忙着考研,有的忙着出国,还有一部分人忙着找工作实习。
因为那些不想考研的,实习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找工作的机会,如果实习的感觉不错,可能毕业后就直接去上班了。
姜仁算是保研的,他自然不用为这些事操心。
除了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其他的他都不用管,一心忙自己的事就行了。
四月份,考研复试结束,大部分考研的同学都知道自己是否考上了。
这个时候,姜仁接到了李国庆的电话。
“你那投资拉的怎么样了?”李国庆开口问道。
姜仁笑了,看来这小子已经考虑清楚了。
李国庆其实早就考虑清楚了,他肯定是想按照姜仁的建议干的,自己主管一个实验基地,那肯定是很好的工作。
只不过此前的考研成绩没下来,他不好意思跟姜仁说。
如果自己连个研究生都考不上,他就真的没脸答应姜仁做农场研究那种事了。
即便姜仁告诉他说自己不在意学历,但是他是专业学农学的,他就没听说过一个本科生去实验基地搞研究,至少也要是个硕士学历吧!
这种事姜仁不介意也不行,自己感觉太掉价。
现在自己成绩已经下来了,确定自己考上了,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只要姜仁还想干,那就按照他的思路干,所以才在这个时候打电话。
姜仁不答反问:“你考虑过这件事需要花多少钱吗?”
这话还真把李国庆问住了,他没什么具体概念,稍稍思考后说道:“怎么也得上千万吧?”
姜仁一笑,“一千万太小家子气了,初期我准备投一个亿。”
这话直接把李国庆镇住了,一千万他都是试探性说的,长这么大,他就没见过这么多钱,可是姜仁竟然说一个亿。
急忙问道:“你拉来了一个亿的投资?”
姜仁没有跟他解释这投资不是自己拉来的,而就是自己投资。
他只是说道:“这样吧!我让人准备一下西北项目的资料发给你,你先看看,回头你梳理一个投资建议,当然,不用太专业,你只需要列清楚农场研究需要哪些内容就行了,回头我让人做个企划,等毕业后,咱们去一趟西北,把这事敲定了,怎么样?”
“你是认真的吗?真有一个亿?”李国庆还在纠结这个问题。
姜仁则说道:“别那么多废话了,是兄弟相信我就行了,肯定有钱投给你。”
“得嘞!那我就按你说的弄!”
“嗯!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