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这才吩咐停手,随后同样给大公主戴上手铐脚镣和木枷,把她关进了一个单独的囚笼。
国王哥拉、他的嫔妃们,以及被活捉的总司令、宰相等文武百官,全都被戴上手铐脚镣和木枷,关进囚笼,开始在京城里游街示众。
押运的士兵骑着高头大马,队伍最前面有人敲着铜锣,大声吆喝着,招呼百姓来看这位昔日高高在上的帕拉王朝皇帝。
这一刻,哥拉皇帝满心悔恨。他原本以为,拉玛德维作为他的女儿,不会伤害他,甚至还会像以往那样对他敬若神明。
可现在他才知道,自己想多了。他的二女儿根本不会再顾念父女之情,或许是因为自己之前太过纵容太子、大公主、四皇子他们虐待这个女儿,彻底伤透了她的心,所以她如今报复起来才会如此狠辣。
游街途中,他想拿手捂着脸,却根本做不到 —— 因为戴着木枷,他的手被铐在木枷上,一张脸就那样毫无遮拦地暴露在众人面前;而且他身上只剩亵衣亵裤,这让他更显狼狈不堪。
他还对着负责押解他游街的辛弃疾哀求道:“这位将军,麻烦你转告我的女儿拉玛德维,就说她之前提的三个条件,我都答应了!只求她别再让我游街了,我全都答应!”
对于拉玛德维之前面对四皇子时提出的三个条件,辛弃疾早就听说过。
当时二公主提出的三个条件很简单:第一,让哥拉皇帝他们将二公主母亲 —— 那位可怜宫女的骸骨,以嫔妃的礼节入殓,并交给二公主;
第一,让当初欺辱过她的皇后、太子、大公主、四皇子等人向她磕头赔罪,因为之前他们无数次凌辱、霸凌她;
第二,第三,让哥拉皇帝到她母亲的灵前忏悔。
辛弃疾在得知二公主从小到大遭遇的种种霸凌后,觉得这三个条件实在太轻了。
可即便如此,哥拉皇帝和四皇子等人不仅没有答应,反而雷霆震怒,三番五次派兵前来攻打二公主。
只不过那几次进攻,全被二公主击退了 —— 因为当时二公主得到了赵桓的大力支持。而现在,哥拉皇帝竟然低三下四地表示愿意接受二公主提出的条件,这倒是出乎辛弃疾的预料。
他决定去问问二公主的意见,于是吩咐副将继续押解众人游街,自己则拨转马头返回兵营,将这件事告诉了二公主。
二公主冷笑一声,说道:“当初我跟四皇子拉贾夫就说过,那时候答应,还有体面可言;将来再想答应,恐怕就不是这个条件了。现在他们已经成了阶下囚,我会把他们移交给大宋皇帝陛下,该如何处置,就看皇帝陛下的圣意。”
辛弃疾点头道:“这么说,你是不需要他们向你磕头赔罪,也不需要哥拉皇帝到你母亲的灵前忏悔了?”
“是的,不需要了。” 二公主语气坚定,“他们是阶下囚,已经没有资格请求我的原谅,更没有资格请求我母亲的原谅。
我母亲的遗骸,他们之前为了骗我入局,已经交给我了,我也已经将母亲的遗骸妥善安置,我的心愿已了。至于他们,你就按战俘的标准处理就好,我跟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任何亲情可言。” 辛弃疾点头道:“明白了,我会把这件事处理好的。”
辛弃疾回到游街队伍中,把二公主的话告诉了哥拉皇帝,最后还补了一句:“给你们机会的时候,你们没有珍惜;现在再后悔,又有什么用呢?这世上什么都好找,唯独后悔药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听到这话,哥拉皇帝和大公主全都面如死灰。
哥拉皇帝紧张地问辛弃疾:“那…… 那会把我们送到哪里去?”
“当然是交给大宋皇帝处置。” 辛弃疾淡淡说道,“我估计,你们很可能会被送到遥远的大宋海外新领土去开荒种地。那些地方杳无人烟,正好适合安置你们这些娇生惯养的人,还有其他的达官显贵和王公大臣。”
辛弃疾这番话,是根据之前赵桓对俘虏敌国君王及相关人员的处置方式推导出来的 —— 只要这些君王拒不投降,被俘虏后又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就会被送到北美洲、南美洲,或是大洋洲去开荒种地,有的甚至会被送去修建巴拿马运河。那条运河经过将近三十年的修建,如今已经接近完工。
一旦运河开通,往来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船只,就无需再绕过南美洲的合恩角,航程将会极大缩短。
只是在修建那条运河的过程中,目前已经死了数万人。因为施工条件极其艰苦,又没有后世那样的各种安全保障措施,完全是靠人命堆出来的工程,所以需要不断往那边输送大量劳力。
只不过辛弃疾给他们描绘的这番 “恐怖前景”,他们此刻还没有多少真切的感受 —— 因为他们对大宋的海外领土根本没有任何直观认知。
要等到他们真的被送到那些地方,才会知道辛弃疾此刻描绘的场景,其实都算是 “天堂” 了 —— 至少还带着几分想象中的浪漫,而他们即将真正经历的,是无尽的苦役生涯。
游街结束后,众人正准备将哥拉皇帝一行人送往锡兰都护府,再转交给大宋皇帝处置,这时二公主和辛弃疾突然收到了来自边防探马的紧急奏报:
帕拉王朝大将军摩罗率领三万精锐大军,正径直朝着帕拉王朝的首都伽耶城杀来。
一众将领听到这个消息,都有些担心,可二公主却神色平静,毫无担忧之意。
她说道:“我们的皇帝陛下早就承诺过,只要我们打下帕拉王朝,就不需要再与其他的强大军队交战。所以对于这三万敌军,我想不需要我们亲自去迎敌,我们继续接管整个帕拉王朝各地的防务即可。”
听到二公主的话,将领们大多半信半疑,唯有辛弃疾坚定地认为二公主的判断绝对正确 —— 皇帝陛下既然做出了承诺,就一定有相应的安排部署。
其实二公主之所以能做出如此肯定的判断,并非仅仅因为她的自信,或是对皇帝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她事先就知晓皇帝赵桓的具体安排部署。
早在锡兰都护府召开的御前军事会议上,当时八个集团军的元帅都在场,皇帝赵桓就已经对后续的军事行动做出了明确安排。 会上确定,拉玛德维和她的三十万女子军团,只需进攻几乎没有正规军防守的帕拉王朝,为自己报仇雪恨,之后再接管整个帕拉王朝的防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