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9章江南事件
“朕说话算话。”皇帝瞥了他一眼,“柳芙可以跟你一起去金国,但她得留下点东西当信物,免得你们反悔。”
柳芙立刻说:“我留下我的发簪,要是你们敢违约,我就算拼了命,也会来讨个说法。”
她拔下发簪递给侍卫,那发簪是用灵力滋养过的,上面还带着淡淡的红光,皇帝认得这是她的随身之物,也就答应了。
两人跟着三皇子的使者一起去金国,刚到金国皇宫,完颜洪烈就亲自迎了出来:“苏公子,你可算回来了!西铁城的兵真撤了?”
“撤了。”苏北递过和平盟约,“这是西铁城皇帝写的盟约,只要您签字,以后两边就互不侵犯了。”
完颜洪烈赶紧接过来看,越看越高兴:“好好好!只要能和平,进贡点东西算什么!朕这就签字!”
旁边的大臣也纷纷附和,说这是最好的结果。签完字,完颜洪烈留住苏北:“苏公子,你救了朕,又帮金国保住了江山,朕得好好谢你。你想要什么,官职还是金银?”
“我什么都不要。”苏北摇头,“我只想跟柳芙找个安静的地方,过普通人的日子。”
柳芙也点头:“我们不想再掺和这些战事了,太累了。”
完颜洪烈还想挽留,三皇子的使者开口了:“陛下,就让他们去吧。我家殿下说了,以后有他在西铁城盯着,不会再出乱子。他也厌倦打仗了,只想好好治理边境。”
原来三皇子回去后,就跟皇帝请命,要去边境任职,名义上是镇守防线,实则是想亲自盯着,不让战争再起。皇帝也知道他心思,加上有柳芙的发簪牵制,便答应了。
苏北心里彻底踏实了,三皇子是真心想停手,有他在,西铁城那边就翻不起大浪。
接下来几天,金国上下都在庆祝和平,街道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苏北和柳芙住在皇宫里,却总觉得不自在,每天都有人来感谢,还有大臣上门请教对付西铁城的办法,让他们烦不胜烦。
这天,三皇子派人送来消息,说他已经到了边境,重新整顿了防线,还跟金国的边境守将见了面,约定以后互通有无,不再发生冲突。
他还特意提了一句,西铁城皇帝最近没再提攻打金国的事,只是偶尔会问起柳芙的情况,估计是怕她真的动手。
苏北把消息告诉柳芙:“看来咱们可以走了,这里的事已经了了。”
柳芙早就等不及了:“那咱们明天就走,去江南吧,听说那里风景好,还没人认识咱们。”
第二天一早,两人收拾好行李,没跟完颜洪烈告别,悄悄出了皇宫。刚走到城门口,就见之前那个送他们走密道的宫女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个包袱。
“苏公子,柳姑娘,你们要走啊?”宫女递过包袱,“这是陛下让我给你们准备的,里面有一些盘缠和干粮,还有几张通关文牒,路上用得着。”
苏北愣了一下:“陛下知道我们要走?”
“知道,”宫女点头,“陛下说你们不是普通人,肯定留不住,就让我在这等着。他还说,以后要是遇到难处,随时可以回金国,金国永远欢迎你们。”
苏北心里一暖,接过包袱:“替我谢谢陛下。”
两人出了城,一路往南走,走了一个多月,终于到了江南。
苏北和柳芙顺着官道走进江南地界,眼瞅着路边的稻田越来越密,青砖黛瓦的房子也多了起来,可两人脸上的期待没持续多久,就被当地人的态度浇了盆冷水。
两人想找个茶馆歇脚,顺便问问附近哪个镇子热闹,刚走到一家挂着“清风茶馆”招牌的铺子门口,店小二见是北方人,脸上的笑瞬间收了回去:“没位子了,两位去别家吧。”
柳芙还想再说两句,苏北拉了拉她的胳膊,示意她别多问。
两人往前走了没几步,就见有两个本地人说说笑笑地走进茶馆,店小二立马迎上去,嗓门亮得很:“王老爷,张老爷,里面请,靠窗的位子给您留着呢!”
柳芙皱着眉:“明明就有空位,他就是不想招待咱们。”
苏北叹口气:“可能是咱们的口音太明显了,跟这里不一样。”
柳芙气得攥紧了拳头,苏北赶紧拉住她,低声说:“别跟他们置气,咱们先找地方住下,以后慢慢说。”
两人又走了半个多时辰,终于看到一家挂着“悦来客栈”招牌的院子,门口的店小二倒没直接赶人,只是上下打量着他们,语气不冷不热。
“两位是要住店?就剩两间最里面的柴房了,还漏风,要是不嫌弃就住,嫌弃的话就去别家看看。”
柳芙刚想说“怎么会只有柴房”,苏北就先开口了:“柴房也行,多少钱一晚?”
店小二报了个价,比正常客房贵了一倍。柳芙刚要理论,苏北又拉了她一把,点头说:“行,我们住。”
付了钱,店小二扔过来一串钥匙,指了指院子最里面的方向:“自己找去,晚饭要是想吃,得额外加钱,而且只能在柴房里吃,别往大堂去。”
两人拿着钥匙往柴房走,柳芙忍不住抱怨:“这地方的人怎么这么排外?咱们又没惹他们,凭什么这么对咱们?”
苏北打开柴房的门,里面果然又小又暗,墙角还堆着些干草,风从窗户缝里灌进来,吹得窗户纸哗哗响。
他把包袱放在地上,回头对柳芙说:“别气了,先凑合一晚,明天咱们再想想办法。说不定只是这一片的人这样,换个镇子就好了。”
过了一会儿,柳芙说:“咱们晚饭还没吃呢,我去问问店小二能不能买点吃的,就算贵点也没关系。”
苏北刚想跟她一起去,就见柳芙已经走了出去。
没一会儿,柳芙拿着两个冷硬的馒头回来,脸色不太好:“店小二说只有这个,还说要是不想吃,就自己出去找,可我刚才在门口看了,街上的铺子都不愿意卖给咱们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