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之间的变化,可以证明基因表达的动态调控。
而且,这直接揭示了疾病机制。
“脑内 b 细胞通过 cxcR4-cxcL12 轴聚集在血管周围。
“这个过程中,持续聚集 t 细胞和单核细胞,放大炎症。
“而且同时,还介导 b 细胞穿透血脑屏障,依赖 VLA-4 整合素与内皮细胞粘附。”
这便是 cxcR4 升高的直接原因!
众人点头。
不过,除开 cxcR4 的升高……还有 IL-10 下降,这又是什么原因?
许秋思索良久,给出了猜测:
“正常 b 细胞分泌 IL-10 可抑制 t 细胞活化和小胶质细胞炎症。
“然而,脑内 b 细胞的 IL-10 表达缺失,因而丧失了免疫调节功能,最终导致炎症失控。”
这一点很容易验证。
直接测试脑内 b 细胞能否表达 IL-10 就行。
在场的都是老专家了,这一实验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
不过许秋还是亲自上手。
很快,结果出炉了。
林根生、张教授等人立马把脑袋探了过去。
随后,一个个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果然,IL-10 表达缺失!”
“竟然真的与胰脏 b 细胞截然不同!”
“许医生随口给出的猜测,竟然就已经是真相了?!”
众人惊奇。
说实话,这一幕很匪夷所思。
毕竟大多数时候,猜测往往与真相相去甚远。
能给出大致的方向,就已经很不错了。
然而,许秋却已经精细到了致病机制的各种细节,这种情况下依然能分毫不差。
“不止如此。”
而就在这时,许秋的声音再度响起。
这话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众人惊愕望去。
……还有?!
他们吃惊得不行。
“看这里。”
许秋道。
众人循着许秋的动作望去。
就看到了 dNA 甲基化测序的结果。
然后他们眼睛就直了。
脑内 b 细胞显示……其 IL-10 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
正因如此,才抑制了其转录。
而这也是导致脑内 b 细胞未能分泌 IL-10、无法抑制 t 细胞活化和小胶质细胞炎症的直接因素……
“这等于是,直接找出了两个全新的靶点!”
“要么靶向 cxcR4,或者是逆转 IL-10 甲基化……这两个策略,都可能成为攻坚多发性硬化的新手段!”
众人激动。
当然,仅仅是这样的话,新药的效果肯定不尽人意。
许秋也不可能就此满足。
因而显然,许秋不仅打算靶向 cxcR4,同时还要对 IL-10 进行表观遗传调控!
不过,这并非易事。
设计这样的药物,要解决不少问题。
比如双靶点的协同!
xcR4 抑制剂和去甲基化剂的药理机制不同,直接组合可能产生不可控的相互作用。
许秋道:“这一点,并非不能实现。瑞仕的全球巨头罗氏医药,就完成了双抗技术,同样兴许也可以针对多发性硬化新药,设计出双功能分子。”
这个难点并没有困扰许秋。
而第二点,其实就是血脑穿透的难题了!
最后则是避免脱靶毒性,尤其是 dNA 去甲基化剂可能影响全身细胞!
如果是从头开始,许秋可能不知道从何入手。
不过好消息是,多发性硬化的研究其实已经进展了很久,各方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了。
说得简单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而如今许秋锁定的两个崭新靶点,或许就是这一场东风!
……
在正式确认这两个靶点之后,林根生心情无比激动。
之前的状态这么宽松,但这一次……总该进入“备战”状态了吧?
怎么也得疯狂加班?
然而,令他难以置信的是,在许院士确定进一步的路线后,众人依旧准点下班、按时上班。
这让林根生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
这对吗?
难道不该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吗!
好在,林根生还是能感受到众人的情绪也变得激动起来,工作效率简直翻了个倍……也只有这样,他还能感受到如今的状态的确有了些许区别。
而让林根生更震撼的是,仅仅是一周后,一份崭新的方案就已经出炉。
许秋再度莅临研究所。
他给出了新的研究重点,亲自指导下一步的研发计划。
这一次,新药的代号被正式确定了下来。
NeuroRestore-01。
神经修复-01 号。
也即 NR-01。
林根生已经做好准备,后面这个序号,迭代到一千,乃至于一万。
毕竟这就是正常的研发流程。
一款药物,没有个几千次、上万次的试错,怎么可能出来?
甚至于三四年的攻坚、几十万次的反复尝试,都不一定能够成功!
而在林根生这么想的时候,许秋给出了 NR-01 的更精细结构!
这次,就是仿照瑞仕罗氏医药的双抗结构,搭建了双功能嵌合分子。
主体是 cxcR4 拮抗肽!
许秋解释道:
“cxcR4 拮抗肽在普乐沙福的结构上进行优化。
“我将 Amd3100 的环胺结构改造为环戊烷二胺,降低骨髓抑制毒性。
“同时添加聚乙二醇链增强血脑屏障穿透性……”
许秋详细给出讲解。
台下一片寂静。
借鉴罗氏、借鉴普乐沙福这款成功的药物,而后又以分子量小于 500da 的聚乙二醇链来提高血脑屏障穿透率……
堪称完美!
坏消息,缝合。
好消息,全缝了!
而且让他们难以置信的是,许秋不是真的缝合。
而是借用了各种先进药物研发技术的经验,将其原理用在了这款药物上……这让新药这款药物尽管才刚刚诞生,但却稳定得不像话!
“另外,作为附属嵌合的,就是 dNA 去甲基化剂了。”
许秋说道。
新药的重点就是 cxcR4 抑制+IL-10 表观遗传激活的双靶点策略,因而任何一个都不能忽略。
附属嵌合,同样借鉴了其他药物。
也即,基于地西他滨修饰。
许秋主要的做法就是将胞嘧啶核苷的 N4 位连接 ph 敏感型偶联键,让它能够仅仅在溶酶体酸性环境释放活性分子。
同时,连接子可裂解二硫键,这确保了两个功能可以在靶细胞内部分离!
可以说,许秋直接就给出了这款新药的基础结构。
等于是给这座摩天大楼打好了地基!
而接下来,就看林根生、张教授等人的发挥了。
究竟是起高楼,还是烂尾楼管,也要看他们的水平。
当然,有一点却极其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