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言在模仿着记忆中某种模糊影像的片段。
或许是在某块星舰坠落时残留的扭曲金属构件的纹路上偶然看到的某种冶炼场景,或许只是混乱思维中无目的的行为堆积出了某种路径。
他选择了那块暗红色、最为沉重的铁矿石,又捡起一块边缘锋利的燧石,开始艰难地敲打它,试图将其砸成更小的碎块。敲击声沉闷,石屑乱飞,坚硬的铁矿石却只留下一点点白痕。
他茫然地看着自己崩裂出血丝的手指,又看了看手里那快顽固的石头,一股原始的急躁和某种即将触及却无法捕捉目标的疯狂在他浑浊的眼瞳里燃烧起来。
他喉咙里发出野兽般不连贯的嘶吼,用尽全身力气一次次狠狠砸下,动作近乎抽搐!
没有炉火。
没有高温。
没有催化剂。
只有坚硬、冰冷的石头和石制的、注定无效的工具。
敲击声在荒原的寒风里徒劳地回荡。
……
环形山底部,环形山巨大的中心撞击点底部,被深埋于厚厚岩层、永久冻土以及扭曲撕裂的星舰巨大主体残骸之下近百米处。
这里存在着“启明”号保存相对最为完整的一部分核心舱体结构。
内层隔绝缓冲壁早已伤痕累累,布满了细密裂纹和外力冲击变形。
冰冷的空气仿佛凝固,带着铁锈和电离烧蚀后的臭氧残存的微弱气味,足以冻僵灵魂。光线极其微弱,只有一些关键通道断点或者暴露线缆接口处,偶尔跳跃起短暂、极不稳定的幽蓝色电弧,或者黯淡的、仿佛随时会熄灭的设备备用指示灯的红点,在厚重的灰尘覆盖下忽明忽暗,像是垂死者挣扎的喘息。
就在这死寂与破败的深处,一个绝对黑暗的角落——曾经是舰船辅助信息处理与低层级机械维护控制的节点核心密封单元。
物理传感器早已在撞击与深埋中彻底报废。
能源供应时断时续,处于极度匮乏状态。
基础物质守恒单元的常规检测器读数停留在数十年前——那上面只有一条水平的、接近绝对零度的物理温度曲线,以及趋近于零的能量指标。
一切都指向绝对的物理沉寂。
然而,在这个物理标准层面被判定为“无活动”的单元最深处,在那曾经刻录着远古华夏文明“星火传承数据库——伏羲子库”的、早已因能源枯竭而彻底黯淡沉寂的量子记录矩阵架构的某个最底层逻辑节点上,一丝变化出现了。
那不是物理层面的能量波动。
也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信息写入或读取。
更非任何已知生命或电磁意义上的活动。
而更像是在这漫长压抑的冰封中,某种无形的“印记”被悄然触动。
构成伏羲核心记录矩阵的每一个逻辑门的量子叠加态基础点,其概率云的形态,正被一股极端微弱的、带有混沌纠缠特性的逻辑辐射场——那“错误奇点”的存在本身所持续发散出来的涟漪——轻微地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