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 > 第八章 侦查与反侦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表面上看,叶晨针对苏家发起的是一场又一场疾风骤雨般的打击,引爆苏大强的刑事案件,牵制苏明哲和苏明玉的精力,每一招都精准狠辣,让对手疲于应付。

苏明哲和苏明玉兄妹俩确实也被他拖入了泥潭,一个在法律和舆论的漩涡中挣扎,一个在家庭责任,与现实压力的夹缝中煎熬。

然而,要是有人能跳出这纷乱的战局,从更高处俯瞰,便会发现,叶晨所有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其核心目的并非立刻将对手置于死地,而是在执行一个更根本也更冷酷的战略,以空间换取时间。

叶晨非常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当前的节点,他与苏明玉之间的实力对比是极度不平衡的。

苏明玉是众诚集团手握实权的高管,背后是庞大的商业帝国和蒙志远的支持,她所能调动的资源,人脉和资本,都远非一个普通的外贸公司职员所能比拟。

如果苏明玉集中火力像在原世界对付妻子朱丽那样,对自己进行精准的降维打击,无论是职场封杀、经济压制、还是社会关系的孤立,自己都很难有还手之力,结局很可能一败涂地。

所以,叶晨光自然不能让苏明玉有这样的机会,有精力对自己发动这样的总攻。苏大强涉嫌故意杀人这条导火索,就是他所能找到的,最能有效牵制苏明玉的“王牌”。

一个复杂的刑事案件,从侦查、审查、起诉到一审、二审,流程漫长,尤其是涉嫌杀人的案件,动辄更是以“年”为计算单位。

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作为直系亲属且试图“捞人”的苏明玉,将被牢牢地钉在这个泥潭里。她需要耗费巨大的心力、财力和人脉去应对以下几个问题:

\/与律师团队不断沟通策略;

\/应对警方、检察院的调查和询问;

\/平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负面舆论;

\/安抚或应对远在阿美利卡却焦虑不堪的苏明哲;

\/甚至可能还要应对来自公司内部,因她分心私事而引发的质疑和压力。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常数,当苏明玉绝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被苏大强的案子所吞噬时,她还能剩下多少余裕,去仔细调查自己二哥,叶晨光突然变化的原因?去觉察到他在金融市场上的隐秘操作?去策划并执行针对二哥和他妻子朱莉的精准打击?几乎为零。

这就是叶晨为苏明玉精心设计的“牢笼”,他李玉一个苏明玉无论是出于利益考量还是表面孝道,都无法轻易舍弃的苏大强,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麻烦,强行给苏明玉摁下了“暂停键”,或者说“减速键”。

而叶晨能换取到的,这是最宝贵的、不受干扰的“发展时间”。

在这段用计谋和冲突硬生生撕扯出来的宝贵空窗期里,叶晨光才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他的主战场——金融市场。

家里的书房,就是叶晨的堡垒;电脑屏幕上的K线图,就是他的沙盘;那笔抵押房产获得的初始资金,就是他冲锋的号角。

叶晨需要在这可能长达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利用他超越时代的认知和精准的操盘手法,在资本市场的波涛里奋力搏杀,完成最血腥的原始积累,让自己的资本像滚雪球一样疯狂增长。

只有当自己的资本体量、所掌握的众诚股权、所构建的利益联盟,达到甚至超越苏明玉所能调动的资源层级时,他才能真正地从容地与苏明玉进行对峙,甚至反过来对这个女人进行压制。

到了那时候,苏明玉即便从苏大强的案子里抽身出来,也会惊恐的发现,她所面对的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意拿捏的“巨婴”二哥,而是一个在资本世界里成长起来的、更加可怕的对手。

叶晨构建的“护城河”,到了那时将坚不可摧,他甚至可能已经将触手伸到了苏明玉赖以生存的众诚集团的核心。

叶晨光关掉了屏幕上关于苏家案件的最新嘈杂新闻,目光重新聚焦于外汇市场的微妙波动,和一只他盯了很久,即将发布财报的美股期权上。外界的一切纷扰,此刻都成了背景噪音。

“争分夺秒啊……”叶晨轻轻呼出一口气,眼神锐利如鹰。

所有的谋算与冲突,都只是为了给这安静书房里的无声战争,争取到至关重要的、足以扭转乾坤的时间。

这场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才是叶辰面对苏家这个烂泥潭,所能做出的最理性也最致命的选择。真正的胜负不在法庭,不在理论上,而在这里,在自己指尖敲击的每一次买入和卖出之中。

那笔用房产抵押换来的超过百万的资金,刨除一些必要的开支,此时已经安静地躺在了叶晨开设了多个证券和海外交易账户中。这是他启动整个计划的火药,必须用在刀刃上,追求极致的效率与回报。

叶晨光的策略清晰而残酷,多头并进主攻确定性最高的风口,同时辅以稳健配置和风险对冲。

核心战场一:加密货币——拥抱疯狂的beta Return(贝塔收益)。

这时,叶晨计划中风险最高、但潜在回报也最惊人的一回。他深知,在二零一七年,没有什么资产类别的涨幅能超越加密货币。

在目标的选择上,他重点瞄准了比特币和以太坊。此时,比特币价格在一千二百dollar附近徘徊,以太坊则还在二十 dollar以下。在她的记忆中,这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

叶晨选择分批建仓,他没有一次性的all in,而是将计划用于加密货币的30%的资金,分为十批,在未来一个月内,利用每一次小幅回调的机会稳步买入,这样降低了单点买入的风险。

叶晨并没有在波动巨大的币圈使用高杠杆,那无异于自杀。但是他选择了信誉相对较好的海外交易所,以现货为主,仅在确定性较高的突破节点,使用不超过二倍的低杠杆合约进行短线追击,博取超额收益,并设置了极其严格的止损。

面对币圈日内动辄十几甚至几十的剧烈波动,叶晨的心境如同古井。他深知趋势的力量,只要不跌破它,根据技术分析和历史记忆设定的关键趋势线,他就能牢牢拿住筹码,无视短期噪音。

到了三月底,苏明哲回阿美利卡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叶晨的加密货币仓位已经建立完毕,虽然期间有涨有跌,但浮动盈利已开始显现。

核心战场二:港股市场——捕捉估值洼地的Alpha(阿尔法收益)。

在币圈布置的同时,叶晨敏锐地捕捉到港股的机会。二零一七年初,港股通机制日益成熟,内地资金南下如火如荼,恒生指数正处于一轮大牛市的开端。

在目标的选择上,叶晨避开了已被充分挖掘的大蓝筹,而是将目标投向了两类机会。一是内房股,他重点研究了融创、恒大等一批高增长、但当时估值仍不算太高的内房股。

基于对国内房地产市场“去库存”政策效果的预判,他相信,这些公司的销售额和股价即将迎来爆发。

二是科技龙头,腾讯控股自然是必配,但他也关注了如瑞声科技、舜宇光学等当时正处于高速成长期的苹果产业链龙头。

在操盘手法上,叶晨选择了集中持仓,动态调整,他将百分之四十的资金投入到了港股市场,但只集中在精选的五到七只股票上。

他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公司的基本面、销售数据和行业动态,进行微调。

对于像融创这类波动较大的股票,叶晨会进行一部分波段操作,在快速拉升后,部分获利了结,等待回调再买入。对于腾讯这类核心资产,则以长期持有为主。

到了三月底的时候,叶晨重仓的融创单月涨幅超过了百分之三十,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辅助战场,叶晨选择的是A股与美股——均衡配置与趋势跟随。

他动用了约20%的资金,配置了A股“漂亮50”中的部分核心标的,如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为组合的“压舱石”,享受白马股稳步上涨的收益。

剩余的大约10%的资金,叶晨通过qdII渠道和海外账户,买入了当时如日中天的FAANG股票,分享全球科技股的盛宴。

风险控制是叶晨贯穿始终的铁律,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他的风险意识极。在仓位管理上,他绝不满仓操作,始终保留10%左右的现金,以应对突发机会或市场回调。

对于每一笔交易,尤其是短线操作,叶晨都预设了明确的止损位,一旦触发,毫不犹豫的斩仓。

叶晨将用于高风险加密货币的资金与股票账户严格分开,避免因某一市场的极端波动导致连锁反应。

到了二零一七年三月三十一日,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叶晨光的交易账户总资产,在扣除了所有费用后,相比初始投入,实现了超过45%的惊人增长。这其中,加密货币和港股内房股是贡献收益的主力。

书房里,叶晨轻啜着咖啡,看着电脑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和已经相当可观的浮盈,脸上并没有太多喜悦,只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平静。

这第一桶金的挖掘,验证了它的判断和操作手法的有效性,也为他后续更庞大的计划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更充足的资本。

叶晨知道,这仅仅只是个开始,随着资金的滚雪球式增长,他撬动众诚、反击苏明玉的杠杆,将会变得越来越有利。资本的战车已经启动,正朝着他既定的目标隆隆前行。

叶晨自己都不由得感慨,他魂穿过来的时间节点实在是太幸运了,要知道二零一七年是加密货币,特别是比特币和以太坊史诗级牛市的开端。

比特币将从年初的一千 dollar左右,一路飙升到年底的近两万dollar,这是一个无法忽视的暴富机会。目标回报率是十五到二十倍,这部分资金追求的是极致的暴利增长,为后续操作提供了充足的担忧。

在追求高增长的同时,叶晨也不会放过A股市场的结构性机会和事件驱动型套利。

二零一七年,是国内供给侧改革深化之年,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传统周期行业盈利能力大幅改善,他提前布局相关行业的龙头股,会享受到业绩与估值双击带来的收益。

这一年,A股市场“以龙为首”的风格演绎到了极致,白马蓝筹股,表现远超中小盘。这也是他会配置一部分资金在白酒、家电、金融等领域的核心资产上,作为压舱石的原因。

同样也是在这一年,有很多的潜在“黑天鹅事件”与套利机会,比如“万达债务风波”、“乐视网危机”等可能引发市场局部恐慌的事件。

这些事件往往会导致相关板块或个股非理性暴跌,从而出现黄金坑和融券做空的绝佳机会……

……………………………………

就在叶晨光与全球金融市场的波涛中纵横捭阖,资本如同滚雪球般迅猛增长之时,苏明玉并未因父亲案件的焦头烂额,而完全忽视这个让她莫名感到不安的二哥。

苏明玉骨子里的多疑和掌控欲,让她对任何脱离掌控的人和事都抱有极高的警惕。

不是只有叶晨会动用非常规手段,在支付了又一笔不菲的费用后,苏明玉通过可靠渠道,雇佣了一主专业的私家侦探,对叶晨进行了为期至少一个月的严密盯梢。

她需要知道,这个突然变得陌生且极具有威胁性的二哥,在自己的视线之外,究竟在做些什么?

然而,到了月底的时候,当一份详细的监视报告放在苏明玉的办公桌上时,她不由得皱紧了眉头。报告的内容与苏明玉预想的种种隐秘活动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是……平淡的令人失望。

报告显示:

\/规律作息:叶晨每日准时上下班,出入位于工业园区的外贸公司,行为模式与往常无异。

\/居家生活:下班后,他大多与妻子朱丽一同前往小区附近的菜市场或生鲜超市采购,两人偶尔交谈,神情平静,甚至偶尔能看到朱丽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

\/缺乏社交:叶晨几乎没有额外的应酬,或与不明人士的接触,没有频繁出入高档场所,没有私密会面。

\/封闭空间:回到家后,叶晨居住的公寓窗帘时常拉起,侦探无法窥视内部情况。报告最后只能备注:“目标回家后活动未知,但未见异常人员往来,生活节奏稳定。”

简单来说,私家侦探提供的这份监视报告描绘出的,是一个安于现状、回归家庭、生活轨迹简单到近乎乏味的普通公司职员形象。

与苏明玉记忆中的那个眼高手低、喜欢吃喝玩乐、有些虚荣浮夸的苏明成,除了似乎更恋家之外,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苏明玉放下了手里的报告,靠在宽大的办公椅上,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办公室里冷气充足,但她却感到一阵莫名的烦躁。

“难道……真的是我想多了?”这个念头不受控制地从苏明玉的脑子里冒了出来。

“可是之前在他家里展现出了那种气势……那种眼神……”

苏明玉回忆起当初叶晨在面对她踹门时的冰冷眼神和那种令人心悸的压迫感,那绝不是错觉。一个废物二哥,怎么可能拥有那种只有在真正强者身上才能见到的气场?

“可是证据呢?”

理智又在提醒苏明玉,侦探的报告白纸黑字,显示叶晨的生活轨迹干净的如同清水。如果他真的在暗中策划什么,怎么可能?一点蛛丝马迹都不露?难道他的城府已经深到了如此地步?

还是说,这个废物二哥之前的爆发,仅仅只是因为母亲突然离世,和父亲涉嫌杀人的双重刺激下,产生的短暂性人格突变?现在事情相对而言稍微平息,他又变回了以前的那个窝囊废?

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在苏明玉的脑子里激烈交锋,让她心烦意乱。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苏明玉喃喃自语,这种明明感觉到威胁,却找不到威胁来源的状态,比直面一个强大的对手更让她感到不安。就像在黑暗中行走,明知有危险潜伏,却不知道它会从哪个方向扑来。

苏明玉不甘心,她指示侦探继续监视,并且扩大监视范围,包括朱丽的工作单位、他们的网络活动(通过特殊渠道)、甚至他们丢弃的家庭垃圾(以期找到一些线索),她不相信一个人能完全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

但同时,她也无法完全无视这份“正常”的报告。这让她在应对苏大强案件和公司事务时,心底总存着一份疑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

叶晨用最寻常的“烟火气”,为自己披上了一层完美的伪装。他将所有的惊涛骇浪,都封锁在了那间拉起窗帘的书房之内,封锁在了那台连接着全球金融网络的电脑之中。

苏明玉的侦探能看到菜市场的讨价还价,却看不到国际汇市的瞬息万变;能看到夫妻携手归家的温馨,却看不到资本账户里数字的疯狂跳跃。

这种信息上的绝对不对称,让苏明玉的警惕如同拳头打在了棉花上,无处着力。

而她那种基于商业逻辑和常规调查形成的认知框架,根本无法理解一个拥有超越时代视野和经历的“穿越者”所能采取的降维打击策略。

叶晨要的,就是她的这份“费解”和“不安”。在对手陷入自我怀疑和方向迷失之时,他正争分夺秒地,为自己积攒着足以颠覆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