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只手覆明 > 第148章 南明弘光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渭水原大捷的冲击波如同海啸般席卷南方时,位于广西桂林(后期永历帝行在,此处为剧情需要设定此时永历朝廷核心在此)的南明永历朝廷,陷入了一种极其尴尬和焦灼的境地。

金碧辉煌却难掩破败之气的临时皇宫内,一场关乎小朝廷未来命运的激烈争论,正在御前会议上上演。

年轻的永历帝朱由榔(历史上此时应已在肇庆即位,此处戏剧化处理)坐在龙椅上,面色苍白,眼神游移,显得六神无主。

他本就性格懦弱,缺乏主见,在清军压力下一路南逃,早已被吓破了胆。

此刻听着臣子们的争吵,更是手足无措。

首辅大学士丁魁楚(历史上为拥立永历的重要人物,但后来降清,此处暂取其前期角色)手持笏板,语气沉重:“陛下!北疆捷报,陈远于渭水原阵斩虏酋多尔衮,尽歼其八旗主力,此确系振奋人心之事。

然……然陈远此人,名为明臣,实为汉贼!其窃据山西,僭号称王,不奉我大明正朔,不行君臣之礼,其心叵测,甚于清虏!

如今其势大,恐……恐有假途灭虢之心啊!”

他这番话,代表了朝廷中一部分顽固派官僚和军阀(如与他勾结的军阀陈邦傅等)的观点。

他们害怕陈远的崛起会威胁到他们现有的权势和地盘,更不愿接受一个并非朱明正统的强势人物凌驾于上。

“丁阁老此言差矣!”

兵部尚书瞿式耜(抗清名臣,忠心耿耿)立刻出列反驳,他神情激动,“当今之世,国难当头,夷狄窃据神器,神州陆沉!

陈王虽未奉正朔,然其高举抗清义旗,屡挫强虏,收复失地,此乃擎天保驾之功!

其所为,实为华夏存续,远胜于朝中某些只知争权夺利、畏敌如虎之辈!

当此之时,正宜捐弃前嫌,主动联络,共商北伐大计!

若因猜忌而自绝于强援,岂非亲者痛、仇者快?”

瞿式耜的观点,得到了不少仍有血性和远见的官员,如堵胤锡等人的支持。

他们认为,面对强大的清廷,南明自身力量薄弱,内部倾轧严重,唯有联合北方强大的陈远,才有可能实现中兴。

然而,以军阀李成栋(原为明将,后降清,又复叛归明,反复无常)为代表的实力派,则态度暧昧。

他盘踞广东,拥兵自重,既不想得罪势大的陈远,也不愿真正听从永历朝廷或陈远的号令,只想保住自己的地盘和军队。

他哼哼哈哈,模棱两可,实则打着自己的算盘。

朝堂之上,争论不休,主和(指与陈远联合)派、猜忌派、观望派吵作一团。

永历帝看着下面面红耳赤的臣子,更加慌乱,只得将求助的目光投向身边秉笔太监王坤。

王坤是个弄权之徒,他尖着嗓子道:“皇爷,诸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

然则陈远势大,不可不防。

依奴婢看,不如先行册封安抚之策。遣一使者,携带敕书金印,封他一个高高的王爵,如‘秦王’、‘晋王’之类,以示朝廷恩宠,先稳住他。

若其肯接受封号,奉旨讨虏,自然最好。若其不受,则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朝廷也可早作防备。”

这看似折中、实则充满权术算计的建议,竟然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包括首辅丁魁楚。

他们想用一纸空名,来束缚住陈远这头猛虎。

永历帝如释重负,连忙点头:“王伴伴所言甚是,甚合朕意。那就……那就依此办理吧。着礼部速拟封号,选派得力使者,北上太原,册封陈远。”

南明弘光帝(此处代指永历帝),困守残山剩水,面对北方崛起的强邻,既无中兴之雄才,又乏破釜之勇气,只能在这御前会议上,上演着一出充满猜忌、短视与无奈的政治闹剧。

一纸轻飘飘的册封诏书,能否挡住历史的洪流?答案,似乎早已注定。

而陈远,又会如何对待这来自南明的“册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