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只手覆明 > 第107章 联合张献忠,暗棋布东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7章 联合张献忠,暗棋布东南

陈远斩杀大顺来使的雷霆手段,如同一盆冰水,浇熄了李自成、刘宗敏等人试图以武力威慑迫降大陈的妄想。

那颗血淋淋的人头被送回大顺军营,带来的不仅是震惊和愤怒,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忌惮。

太原城高池深,军容鼎盛,陈远态度强硬,绝非可以轻易拿捏的软柿子。

正值登基大典筹备关键期的李自成,权衡再三,终究不愿在北方轻易开启一场胜负难料的战事,只得强压怒火,将注意力暂时转向内部整合和南方的南明政权。

大陈的北疆,因此赢得了一段宝贵的喘息之机。

然而,陈远深知,这暂时的平静之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流。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虽暂时按兵不动,但其与南明弘光朝廷在江淮地区的对峙日趋激烈,摩擦不断。

而关外的满清,在摄政王多尔衮的统领下,磨刀霍霍,其入主中原的野心已是昭然若揭。

大陈虽据有西北,兵精粮足,但若想在未来的天下角逐中占据主动,甚至仅仅是为了自保,都不能坐视任何一方势力过度坐大。

必须主动出击,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为自己寻找盟友,或者说,制造有利于自己的均势。

这一日,陈远召集群臣于王府密室,商讨下一步战略。

巨大的地图上,代表各方势力的标记犬牙交错。

“李闯受挫于北,暂时蛰伏,但其与南明之争,一触即发。

关外建虏,虎视眈眈,随时可能破关而入。”

陈远手指划过地图,“我大陈目前虽稳,然独木难支。

若李闯速胜南明,尽得江南财赋之地,则其势不可制;

若建虏入关,无论与谁交战,胜者都将成为我之心腹大患。

必须让这潭水,更浑一些。”

秦玉凤目光锐利,指向地图西南方向:“王上,李闯在南面,还有个老对头——‘八大王’张献忠!

此人盘踞湖广、四川一带,凶悍狡诈,与李闯素来不和,时有摩擦。

若能与他联络,东西夹击,必能让李闯首尾难顾!”

柳如是闻言,沉吟道:“张献忠此人,暴虐嗜杀,反复无常,与之联合,无异与虎谋皮,恐有损我大陈声誉。

且其志在割据,未必有北上争雄之心。”

苏婉清也担忧道:“张部军纪败坏,所过之处,生灵涂炭。

与之交通,恐失民心。”

陈远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诸位所虑,皆是实情。

张献忠,确是一把双刃剑。

然,乱世之中,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眼下,李自成是我们最大的潜在威胁。

张献忠与李自成有旧怨,且其势力正处于上升期,急需扩张空间。

我们不需要与他真心结盟,更无需助其壮大。

只需要……给他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名正言顺向东、向北发展的‘理由’,让他去牵制、消耗李自成的力量。”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们不与他合兵,不给他粮饷,只需遣一能言善辩之士,携重礼密往,陈明利害。

告知他,李自成若吞并江南,下一个目标必是西取四川。

怂恿他趁李自成与南明纠缠之际,向湖广北部、河南南部扩张,甚至可许以虚名,如默认其称王等。

只要他动起来,李自成的侧翼就不得安宁,我军压力自减。

此乃‘驱虎吞狼’之策!”

“驱虎吞狼……”

柳如是细细品味,眼中渐亮,“王上此计大妙!只需书信往来,不涉实质,成则利我,败亦无损。

张献忠为利所驱,必不甘寂寞。即便他看穿此计,但只要有利可图,也会顺势而为。如此,可收‘四两拨千斤’之效。”

策略既定,人选成为关键。

此行深入虎穴,风险极大,需胆大心细、能言善辩且忠诚可靠之人。

陈远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柳如是身上:“如是,此事关系重大,非你莫属。

你学识渊博,洞察人心,且与江湖三教九流亦有接触,知晓如何与张献忠这类人物打交道。

你可挑选精干随从,扮作商队,秘密前往张献忠的老营所在。”

柳如是肃然起身:“臣妾遵命!定不负王上所托,见机行事,促成此事。”

计议已定,柳如是立刻着手准备。

她精心挑选了几名曾混迹绿林、熟悉江湖规矩的可靠侍卫,备上了一批西北特产的名贵皮毛、宝石以及精心打造的宝刀利剑作为礼物,更重要的,是起草了一封陈远亲笔签名、盖有陈王大印的密信。

信中,陈远以平等口吻,先是对张献忠的“威名”表示“钦慕”,随后笔锋一转,直指李自成“僭号京师,妄自称尊,挟持民意,欲吞天下”,指出其若得势,必不容他人酣睡。

继而夸大其词地描述大顺军如何“觊觎四川富庶”,如何“视八大王为眼中钉”。

最后,提出“虽山川阻隔,然利害相关”,建议双方“遥相呼应”,大陈愿在北方牵制李顺主力,而张献忠可趁机“拓展基业,光大王旗”,甚至暗示若张献忠能在东南有所作为,大陈可“表奏朝廷(指南明),共尊义举”云云。通篇以利诱之,以害惧之,极尽挑拨之能事。

半月后,一支看似普通的商队悄然离开太原,向南进入混乱的河南地界,辗转前往张献忠控制的区域。

柳如是一身男装,扮作商队少主,一路小心谨慎,避开各方势力的大股军队,凭借其智慧和人脉,历经艰险,终于抵达了张献忠设在湖广某地的营寨。

张献忠此人,身材高大,面色黝黑,性情暴烈,但能混到一方枭雄,也绝非无脑之辈。

他听闻“西北陈王”派来使者,颇为惊讶。

在他的认知里,陈远还是个新兴势力,竟敢主动联络自己这个“老前辈”。

在一番充满警惕和试探的接见后,柳如是呈上了礼物和密信。

张献忠让军师(他身边也有些落魄文人)念了信,自己眯着眼听着。

当他听到李自成如何势大、如何可能威胁到自己时,脸上横肉抽搐;

当听到陈远建议他趁机扩张时,眼中闪过一丝贪婪。

“哼!陈远这小子,倒是会说话!”

张献忠咧嘴一笑,露出黄牙,“想让老子给他当枪使,去咬李瞎子(李自成外号)?”

柳如是不卑不亢,从容应答:“八大王明鉴。

我家王上此举,非为私利,实为天下义军共存共荣计。

李闯若独大,岂有我等活路?

如今其与南明相持,正是大王挥师东进、收取荆襄、窥视中原的天赐良机!

届时,天下三分,大王据西南之险,拥巴蜀之富,何愁霸业不成?

我家王上在北方,必为大王牵制李闯主力,使其不得西顾。此乃合则两利之事。”

张献忠的军师也低声进言,分析利弊。

最终,对地盘和财富的渴望,以及对李自成固有的敌意,压过了对陈远用意的怀疑。

张献忠一拍桌子:“好!既然陈王有这份心,老子也不能不给面子!

你回去告诉陈远,他的信,老子收到了!

李瞎子要是敢惹老子,定叫他好看!

至于向东发展……嘿嘿,老子自有主张!”

虽然没有签订任何正式盟约,但张献忠的态度已经表明,他心动了。

柳如是见目标达成,不再久留,即刻带着张献忠的口头承诺和一份回礼(几箱金银),迅速踏上了归途。

联合张献忠,暗棋布东南。

柳如是的这次秘密出使,成功地在李自成集团的侧翼埋下了一颗不稳定的炸弹。

尽管这种“联合”脆弱而功利,但足以让野心勃勃的张献忠找到理由,更加积极地向外扩张,从而在未来的局势中,有效地牵制和分散李自成大顺政权的精力。

陈远这步“驱虎吞狼”的妙棋,看似轻描淡写,却可能对未来中原战局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陈的外交棋局,在无声无息中,又落下了一枚关键之子。